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商業周刊. 發布於 2021年12月03日01:00 • 楊少強. 已追蹤. 台灣主計總處最新預測今年消費者物價將上漲1.98%,創13年新高美甚至預估未來2至3年內累積通膨率將達20至25%。 這是因為造成通膨的原因,從原本的央行放水、財政擴張,如今又加上變種病毒Omicron、綠色通膨(Greenflation)等各種非典型因素,各種力量同時發生,促成了「史上最複雜通膨」。 它將引發哪些影響? 又將如何影響你我財富? 綠色通膨,是指全球推動綠色經濟、節能減碳,對舊經濟投資、供應都下滑,結果推高原物料、金屬等相關產品價格。 它是最新、也最可能帶來長久影響的因素。 資訊分析機構《銀行之日》說,「綠色通膨將是下一場金融危機。

  2. 根據過去疫情的歷史發展可以觀察到疫情有時候會造成工業革命經濟整合貧富差距擴大生技產業發展等又或者是政府強力封鎖而造成經濟崩潰。 孫明德指出,就像是物理有很多規律,利用過去物理的實驗找到規律,以後再發生類似的事就可以掌握未來可能的走向。 以 2 月爆發的俄烏戰爭來看,「它就是礦工(俄羅斯)跟農民(烏克蘭)打架,工人(亞洲)跟商人(歐美)在旁邊圍觀,」因為礦工跟農民打架,影響最多的就是礦跟農的原物料價格。 原物料只要一漲,下游的相關產品,如歐美的高階製造、台灣的中階製造、中國大陸的組裝生產等,都會跟著漲價。 也就是說,俄烏戰爭的第一個影響就是成本,有些行業的成本可以轉嫁出去,讓下游廠商漲價,但有些下游廠商很競爭,就只能自己吸收。 廠商如果沒辦法轉嫁價格,生產就會減少,或者直接倒閉。

  3. 疫情所造成的運費上升可能會回落但是大量發鈔票所造成的貨幣太多商品太少的失衡卻很難在短期內改善過去各大國中央銀行為了穩定物價致力於維持每年的通膨平穩也就是物價上漲的幅度在2%為了拯救金融風暴十多年前美國中央銀行也就是聯準會Fed祭出量化寬鬆政策除了透過購買債券釋出貨幣也把利率慢慢降到最低點。 Fed 的邏輯在於:如果要國泰民安,那麼就要讓人民充分就業;要追求充分就業,就要讓新公司更容易借到錢,才能提供就業機會。 延伸閱讀:不要年過30才後悔! 這5點「對自己狠一點」原則,想人生如"倒吃甘蔗"就從現在做起! 通膨是必然趨勢. source:Pexels. 而當利率維持低檔,市場資金充沛,自然會造成錢太多的狀況。

  4. 其他人也問了

  5. © LY Corporation. 0 0. 美國10日剛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持續創下30年新高顯示通膨壓力居高不下。 在能源價格高漲、全球氣候異常和疫後供需不平衡等...

  6. 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表示今年國際環境轉佳塞港缺櫃等情況會慢慢好轉使得主要經濟體物價上漲情勢緩和台灣本來物價上漲的情況就比國外輕微農曆年後因低基期效應淡化CPI漲幅也會跟著收斂。 不過張建一提醒,美中貿易戰、COVID-19疫情改變全球經濟局勢,各國政府愈來愈重視供應鏈在地化、去中化,再加上碳關稅等議題帶來「綠色通膨」,墊高生產成本,將改變過去30多年來的全球經濟風貌。 「過去的低通膨狀況會慢慢消失,但這需要較長的時間」,張建一表示,供應鏈在地化、綠色通膨等議題會在未來5到10年慢慢發酵;隨著經濟結構改變,不太可能再看到過去那麼低的物價水準,但社會大眾心態也要改變,只要經濟成長,伴隨著適度溫和的通膨,其實有助帶動物價與薪資的正向循環。 (編輯:張均懋)1110129. 查看原始文章.

  7. 0 0. 美國10日剛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持續創下30年新高顯示通膨壓力居高不下。 在能源價格高漲、全球氣候異常和疫後供需不平衡等...

  8. 疫情衝擊下消費力道不振幾乎各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都出現不小跌幅不過就在全球謹慎看待通縮的可能性時部分外資報告卻指出更要留心疫情後的通貨再膨脹」,國內經濟學者也表示隨著疫情趨緩物價可能將有一波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