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金管會表示 [1]雖然全球金融科技的投資受疫情影響而衰退36.66%2020年台灣金融產業投入金融科技的經費卻逆勢成長了10.25%反映台灣金融業對於數位轉型的重視金管會調查台灣金融業於2020年共投入約182億元在金融科技的開發上較前年成長10.25%預期今年總投入金額將會再創新高至235億元 (成長率29%)。 金融創新科技如雨後春筍一般投入市場,使業者能透過顧客消費輪廓的分析以升級顧客體驗,並進一步達到精準行銷的目標。 然而隨著疫情逐漸穩定,金融企業的數位轉型應將邁入下一個階段,將企業數位化進行更廣泛的佈局,從一般數位轉型升級為「責任數位轉型」 (Responsibl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2. 疫情初期為遏止疫情蔓延,中國大陸各地陸續封城,除了工廠停工停產導致供應鏈斷鏈,後續也造成需求面的消費活動與投資支出急遽緊縮,其影響遠邁SARS。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中心的報告,此次COVID-19對中國大陸財經衝擊,比SARS 疫情更大、更深遠。 COVID-19疫區人口占全中國90%,而 SARS 疫區人口僅占18%;COVID-19 疫區GDP 占全中國92%,而 SARS只占26%;COVID-19 疫區財政收入占全國86% ,而SARS 只占24%。 疫情初期直接影響,反映在各省市延後春節收假開工期及暫停跨省的客運運輸,亦包括各種形式不一的「封城」或「封閉式管理」。

  3. 雖然疫情讓經濟和生活受創但對金融服務業而言並非全然只有負面影響不出門消費增加進而推助數位金融服務加快發展的步伐。 依照金管會資料, 2020年前三季國內五大行動支付的金額已超過3,500億元較2019年底1,782億元幾乎翻倍成長同時2020年前9月的本國銀行數位帳戶來到575萬戶較疫情前2019年底338萬戶大幅增加七成可見疫情使消費者對零接觸的數位金融服務需求大幅上升促使原本疫情前數位轉型已較其它產業快速的金融業於疫情期間的數位發展得以進一步加快。 雖然目前國際疫情仍持續,但隨著疫苗開始在各國接種,預期今年應會逐漸獲得良好控制。 對國內金融服務產業來說,除需密切注意疫情動態外,金融科技、場景應用、生態圈、資安及監理、開放銀行等面向則是需特別關注的重點。

  4. 其他人也問了

  5. 疫情讓民眾對使用數位金融漸漸形成一種習慣回歸正常生活並未打破此趨勢金融科技與生態圈依然是金融機構的發展重點之一。 去年金管會先後發布「金融科技路徑圖2.0」和「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 (AI)之核心原則」,並放寬金融上雲規範,政策上持續引導金融創新發展,期望實現更具包容性、公平性、永續性與國際接軌的金融科技生態,而人工智慧 (AI)應用已是無可避免的趨勢,主管機關亦於去年底公布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 (AI)指引草案並公開徵詢外界意見,希望能導引金融機構未來運用可信賴人工智慧,讓金融服務更貼近民眾需求。 預期在運用人工智慧 (AI)指引定案並公佈後,金融機構對相關科技的應用可望更蓬勃發展。 另外,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將持續改變行業格局。

  6. 議題觀點. 後疫情時期下金融業財務及財報之影響與因應. COVID-19帶來全球性的衝擊雖目前看來台灣已獲平穩控制惟許多國家的動盪仍未平息而作為金融中介資產管理及社會避震器角色的金融業在這波危機下更須做好應對財務業績波動和資訊揭露傳遞的準備以對內做好風險控管對外向投資人交代。 《後疫情時期下金融業財務及財報之影響與因應》 智囊包彙整了「後疫情時期下的挑戰與機會」、「COVID-19對財務及財報之影響」、「資訊揭露及風險評估之建議」等三大面向的精華摘要,囊括銀行、證券及保險三大產業。 期望能帶領國內金融業者迅速掌握後疫時期下需留意之財務風險及經營挑戰,以化危機為轉機,尋求新的成長動能。 投資管理產業. • 挑戰:信用違約及市場波動等帶來的不確定性。

  7. 陳世雄建議 ,金融機構應聚焦疫後金融資安新風險如金融智慧化遠距與雲應用金融開放潮流等產生的潛在風險過去靠著金融科技與營運模式輕易將流量變現重創新輕風險」、「重數據輕隱私」、「重效能輕安全時代已經過去。 未來各國金融監理,都將經由各類數據治理、金融監管、資安與隱私保護的新法規,建立新的數位經濟世界規範,金融業者也必須在創新與風險的天平上,求得平衡點。 行動支付扮演普惠金融重發展要推手. 近幾年在政府與企業極力推動數位轉型之下,科技和生活逐漸緊密結合,民眾和商家使用電子支付的意願提高,對於銀行的整體營運發展具有一定正面幫助。 根據金管會統計,2019年行動支付金額破千億來到1,824億元,2020年進一步翻倍至4,200億元以上。

  8. 疫情對臺灣經濟與產業影響. 國內主要受影響產業. 整體展望. 疫情發展與國際經濟衝擊. 全球目前感染新冠肺炎案例數. 截至2020 年3 月13 日,全球感染新冠肺炎人數已超過12萬人,預期人數會持續上升。 除中國外,韓國、義大利、法國、西班牙、伊朗為重災區,而疫情已遍佈全球超過100個國家。 資料來源: Bloomberg, 2020/3/13. 國際經濟遭受重大衝擊.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今年3 月將全球2020 年GDP 成長預測由2.9% 下修至2.4%,而中國的增長可能來到5% 以下,但2021 年有機會回升至6.4% 的成長。 根據Bloomberg 評估,疫情可能造成全球經濟2.7 兆美元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