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4日 · 文章日期:2024年02月04日. Share. 【明報專訊】一級一級,沿石蹬古道拾級而上,彷彿進入時光隧道。. 偶然遇上村民搭訕幾句,便知古道網絡如蜘蛛網般編織得細密,跨區連接不同村落,他們通婚趁墟都靠古道往來。. 資深行者郭志標花半生研究古道 ...

    • 如樂高莊園的路 如銅響的叮噹石
    • 深呼吸樟樹香
    • 請來天后的伯公廟
    • 生態圈‧香園圍公路的大膽設計
    • 「斷我龍脈」工程恐凍過水
    • 掌故‧全港最壯觀風水林
    • 禾徑山二百歲神木

    從坪洋村離開,在前往禾徑山村之前,我們先順道觀摩兩村之間一塊山友都不會陌生的叮噹石。直到完全離開坪洋村後回頭一看,村尾的牌坊才告訴我們,最後走過的那段路,原來是一條「踏步徑」。小徑的地面如馬賽克般砌着粉色石塊,西方莊園的錯覺,還是靠種在兩側品種劃一的樹木營造。雖然我叫不出它的名字,但在小時候許多個下午無人的客廳地板上,那一盒我反覆組合又拆掉的樂高積木裏,就有着跟它模樣相同的植物配件。記得我總是喜歡把它們整齊地栽成直線,兩排直線之間,道路就自然顯現,好讓樂高人能夠順利抵達設計好的終點,沿途欣賞的風景也沒偏差,就像那一天如願離村的我們,最終也被小徑帶到叮噹石的所在,得以將石頭敲響。 離開踏步徑,向前走不久,左邊又見踏步徑的另一牌坊,兩側寫有對聯「坪洋無岸登高處 髻上紅花映約旗」,後方即見可「登高...

    走進禾徑山村,沈思和彭玉文二話不說,便從路邊一個張開的缺口直奔林木間。參天的樟木樹群包圍着我們,仰頭看見天空很高。彭玉文是樟樹迷,每到一條村,都會嘗試指認那裏的樟樹,跑去摸摸它。他說樟樹在嶺南文化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益風水、藥用,也能用以製造耐用器具,也就叫我深呼吸一口,說他讀過一部日本小說,其中一段描述樟樹能夠療癒人受傷的身體和心靈,雖是虛構,卻叫他深深着迷。可惜我嗅覺不夠靈敏,聞不到什麼,他於是安慰說,三、四月再過來,氣味會更濃烈。他回憶說,他曾拜訪寧波一間兩旁種滿二十棵樟樹的學校,因為樹齡年輕,只有四五十歲,走過的人都能沐於濃濃樹香之中,「一走過,嘩成個人好醒神的」。他說,香港除了尖沙嘴海防道,就只有禾徑山擁有如此茂密的樟樹群,而且這裏地底全是泥土,樟樹可以任意延伸生長。

    經過村裏的伯公神壇,沈思說這裏面除了伯公,還請來了天后娘娘,情况鮮見。天后是沿海地區著名的神仙,水上人稱她「阿媽」,相傳能保佑人海上平安,在這裏出現有點稀奇,沈思推測因為村旁邊這條香園圍公路車來車往,如川流,村民為求平安請來天后「鎮住」。 禾徑山村如今人口稀少,遇見扶梯入內打掃的村民劉伯伯,他說這神壇幾年前重建,「以前好似打邊爐(的大小),有瓦有垣的,塌下去,沒法子就整過囉」。他與很多村裏的同代人一樣,年輕時曾坐船到英國打工,後來因為年紀大又耐不住當地寒冷天氣回流,他說現在村裏大多是老人家,很多人都已搬離,也有好些移民外國後沒回來。眼前大片的地從前種禾,後來被政府買下填平,以前村裏還有果園,種荔枝,也種黃豆、花生、芋頭,「一年一造咋,禾就兩造,家下無囉,邊個耕田啊?唔係辛苦啊,無水啊,好難生...

    在香園圍公路尚未鋪接橋面,仍在興建橋墩時,我曾爬上禾徑山對面矮山,看挖土機怪手一下子清除雜樹林,推土機輾出長長筆直黃泥路;走落闊大黃泥路面,探查被挖直小河。在應該慨嘆「是誰令青山也變,變了俗氣的嘴臉;又是誰令清溪也變,變了濁流滔天」時,我卻欣賞起天塹變通途,迅速到口岸的好處。今日下一站松園下對正口岸,所以在響石山下來,便跟大家說,沿橋底前行,可直到松園下。不料橋底橋面皆無通人之路,唯有折返。 規劃署2006年提交的香園圍公路設計,長山隧道南出口高架公路是直下橫山腳新村、馬尾下、簡頭圍,才西轉入公主山接龍山隧道的。能想得出這種大膽設計,理由只有一個,就是車路是架空的,又沒有佔用村民屋地,在香港又不是從未見過。常識是,架空道路之路面雖不佔地面,但橋墩是連在地面的,建橋墩是要在橋下地面開路的。如果...

    負責工程的建築公司,遠比規劃署富含人文關懷。公司網頁列出一項使命:要讓受工程影響者,覺得不是啞忍接受的被害者,要讓他們參與,感覺有份,賦權增能。建築公司內藏俊傑,熟讀香港史,了解新界人重視風水。港英政府曾經因為鄉民一句「斷我龍脈」,而把工程叫停、改道甚或終止。這次工程最重要部分,就是把一座山體完全縱切鑽洞,鑽出空前絕後漫長隧道。斷龍脈是貫穿胸腔,今次是由頭頂天靈蓋入,斜鑽,由左腳掌湧泉穴出。富有史地知識的俊傑,深知此山極有靈氣,號為神山,古神景境也,縣誌曾記,此山五個山頭之間,曾有翔龍縈繞穿插。俊傑評估,這種大膽設計,如果在七八十年代推出,有多大就可鬧多大。今日雖然風氣有轉,但風水猶存,變數難料,只好步步為營,實行賊佬試沙煲,先向本區人士宣布會做鑽挖工程,看有什麼反應。用什麼方法宣布才顯得並...

    禾徑山村是打鼓嶺鄉的古村之一,由傅、劉、葉三姓人氏聚居,葉氏是由附近的蓮麻坑遷過來。過去這裏是沙頭角鹽田一帶往返深圳墟和縣城必經之道,附近建有長山古寺,由於這裏山徑穿過禾田處處,山村得以為名。在1819年編的嘉慶《新安縣志》,已把禾徑山村歸入官富司管屬客籍村莊。反而1866年和神父的《新安縣圖》和1898年接收新界的港府輔政司駱克報告,是沒有這村的紀錄。

    禾徑山村過去沒有公路連接,雖然並非邊境禁區,礙於土地貧瘠,人口最鼎盛時的1950年代,也只有百多居民。由於當年生活艱難,農田失利,村中居民大多移民外國。在1990年代初期,港府建造新界東北堆填區,建了連接堆填區的「禾徑山路」,公路在村旁經過,使山村的交通開始方便。 禾徑山村的風水林是香港最為壯觀的。村後共有十多株巨樟,應是建村時所植,超過二百年以上樹齡,其中有兩株被譽為禾徑山神木,一棵樹徑為2.3米粗,另一棵也有2.1米,已被登記為「香港古樹名木」。 此外,早年的村中父老請來堪輿師,在該村的西側土名大龍陂之處,廣植一排風水樹,把西北的坳口遮擋,以求「塞水口」之用,以祈人口平安。這排風水樹,十多年前我曾在香港電台「風水林」故事中拍攝過,但是這次到訪,已不復見了。 禾徑山村山腰曾建有一座天后神壇...

  2. 2021年1月3日 · 街知巷聞:敗瓦遍地 大埔碗窰史等待撿拾. 碾磨作坊:遺址還留有舊日緊疊在一起的「燒壞瓦」。. ( 潘曉彤攝). 【明報專訊】走進碗窰鄉,看見有個關上門的展覽室。. 吃慣閉門羹的我們又一次巧逢休息日到訪,習慣使我們養成面對挫敗的好脾氣 ...

  3. 2020年11月22日 · 社山村的巨型樟樹,村長指它比村還要老。. (潘曉彤攝). 【明報專訊】社山村,陳村長告知原名為射山村,「射箭個射!. 」但取名和改名的由來卻不得而知。. 車輛停定在入村的路口,旁邊第一間村屋的戶外有一個小公園。. 公園裏除了塑膠短滑梯和 ...

  4. 2020年8月2日 · 街知巷聞:九龍坑村 盤王古廟「神蹟」. 昔日能輕易辨出「九條坑」,現在山線模糊。. (潘曉彤攝). 【明報專訊】大埔九龍坑被綿延的山巒環抱,或因而得名。. 坑即山勢凹陷的位置,九龍坑村陳村長帶領我們步上村公所的天台,憶述小時候有人定期 ...

  5. 2024年6月25日 · 今次〈由我帶路〉領讀者探訪四靈獸中的獅山和象山,如體力充足,更可續走虎山,順道比較自然山徑與人工山徑的分別。 SHOWBIZ NEWS 娛樂

  6. 2020年7月19日 · 十七世紀下半葉,客家人來新安縣拓殖,其中一批落籍沙頭角海沿岸。此區多山,耕地零碎分佈海邊山谷,被一家或數家進駐開墾,一代之後,土地耗盡,再無法增加農產養活更多人口,因此不能如西部平原那樣衍生成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