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藻礁 是由 藻類 形成的 礁岩 或石塊。. 生長在海洋或淡水湖泊的大型底棲藻類死亡後鈣化的藻體遺骸,經過長時間與週遭表層 無脊椎動物 粘結或膠合,加上 礦化作用 所形成富含 碳酸鈣 的生物礁體,稱為藻礁。. 目前發現的藻礁主要組成藻種有 紅藻門 的無節 ...

  2. 生物礁泛指可鈣化生物所累積的礁體,包括我們熟知珊瑚建造成珊瑚礁,或是石灰藻建造成藻礁,當然有些多毛類的石灰質棲管可以累積成管蟲礁,牡蠣殼也可以累積成牡蠣礁,這些生物礁都是生物將海洋裡面的鈣透過各種生理的機制累積在體內,形成固態的碳酸

  3. 藻礁 是由 藻類 形成的 礁岩 或石塊。. 生長在海洋或淡水湖泊的大型底棲藻類死亡後鈣化的藻體遺骸,經過長時間與週遭表層 無脊椎動物 粘結或膠合,加上 礦化作用 所形成富含 碳酸鈣 的生物礁體,稱為藻礁。. 目前發現的藻礁主要組成藻種有 紅藻門 ...

  4. 藻礁是以殼狀珊瑚藻 (crotose coralline algae;或者稱為encrusting coralline algae) 為主要架構,黏結生長而成的生物礁。 珊瑚藻 (coralline algae;或corallines) 的名稱,是因為在表皮細胞以下的藻體均有鈣化現象,因此使得整個植物體變得相當堅硬,而有『植物世界中的珊瑚』之喻。

  5. 6 天前 · 來到桃園沿海,典型西部沙灘海岸前緣,有著台灣面積最大、發育最完整的藻礁地景,從竹圍漁港到永安漁港,綿延 27 公里。. 同為由生物體建造的「生物礁」,珊瑚礁色彩繽紛、形狀多變,相對於浮潛時醉心於珊瑚礁之美,藻礁則顯得沒那麼亮眼 ...

  6. 藻礁是一個不常見的生態系統,不同於珊瑚礁區域的清澈海水,藻礁存在的地方通常海水比較混濁。 雖然環境看起來比較惡劣,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礁體上佈滿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孔隙,這些孔隙的表面長著許多的藻類。 靜靜蹲著不動會發現許多小小螃蟹邊吃著藻類、邊從小孔隙走出來,酋婦蟹及方蟹等體型較大的蟹類會從大孔隙出現,穿梭在礁岩間,寄居蟹則是經常聚集在礁岩上。 潮池周圍有藻類生長的地方,吸引梭子蟹和蝦子在這裡覓食,池子邊緣可以發現石斑魚及許多魚類悠游其中,裸胸鯙則躲在潮池裡的縫隙中。 翻開礁石會發現扇蟹和岩瓷蟹躲在下面,也會發現一些螺貝類。 做為一個研究生物的科學家,需要先了解什麼是科學方法。 簡單來說,科學方法就是一套回答問題的流程,透過整個流程能夠讓你更精確的找出答案。

  7. 占地約370公頃的觀新藻礁,不同於動物所形成的珊瑚礁,藻礁是由無節珊瑚藻類死亡鈣化後,沉積於礫石灘上所形成石灰岩體的「植物」,平均10年才可生成1公分。

  8. 2021年12月10日 · 什麼是藻礁? 答:十年造礁一公分 多孔隙成就生物樂園. 造礁生物會吸收海水中的鈣質與碳酸根離子,累積形成礁體。 而桃園藻礁主要造礁生物是殼狀珊瑚藻,外型就像一層薄薄的殼,平貼在岩石上生長。 珊瑚礁生長速率快,平均一年成長1公分,而殼狀珊瑚藻 10~20年才累積1公分的礁體,比珊瑚有更高的環境耐受度,只要不妨礙光合作用,就能忍受一定程度的漂沙、溫差、鹽度等變化,還會膠結珊瑚或貝類的碎塊,形成我們所說的藻礁。 藻礁的多孔隙結構提供多種生物棲息躲藏,是各種魚、蝦、蟹、貝最佳的「海洋生物育嬰房」。 全世界只有桃園才有在淺水域沙灘發育的藻礁? 答:面積大發育完整 具世界級自然遺產潛力.

  9. 暗礁簡稱礁,是生長到海面附近的礁體,礁頂在退潮時多數可露出海面,礁面水深一般不超過7米,直接影響航行。 沙洲 簡稱洲,是已經露出海面的陸地,是由鬆散的珊瑚沙、貝殼碎屑等堆積在礁盤上形成的,一般高潮時不被淹沒,但是在颱風、大潮時往往遭到 ...

  10. 2001年6月4日 · 探索藻礁. 台灣目前藻礁的分佈,除了觀音海岸,就只剩下南台灣的墾丁風吹沙,以及北台灣石門、三芝、淡水之間的海岸,還保有部份的藻礁地形,它們的年紀從上千年到上萬年,是屬於冰河時期的古老記憶,究竟藻礁是什麼,又怎麼生長呢?. 根據台灣大學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