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民國62年成立北區渡會,舉辦活動受到各界矚目,甚至吸引來自台灣各地的民眾參與。 在普渡公的保佑下,人人身體健康、事業順利。 於是民國92年便發願建廟,隔年順利入火安座。 笑口常開的普渡公金身,是普渡公指示要以彌勒佛為基礎,手持天書,頭戴帝冠就行了,金羅殿裡親切莊嚴的普渡公就此誕生。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民俗技藝. 虎尾中元祭. 中元普渡.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是台灣民間傳統習俗中,祭祀規模最為盛大,也最為普遍的一個節日。 這個原本為道家地官赦罪,一般家庭祭祖祈求療福之日,同時也是佛教「盂蘭會」,解救先人倒懸之苦的日子,由於梁武帝到「同秦寺」開盂蘭盆齋,布施食物濟助蒼生百姓,作為祈求歷代祖先冥福,首開「普渡」風氣先端,沿傳逾今已有一千四百餘年歷史。 在這一天,全台各地為款待「陰間好兄弟」所舉行的中元普渡祭典活動,不論在歷史淵源、規模排場、祭拜儀典、活動項目等各方面來說,位在臺灣頂端的雨港基隆,的確都堪稱是數一數二,極為壯觀盛大。

    • 認識虎尾

      傳說故事在濁水溪沖積平原上,有一個名字十分可愛有趣的小 ...

  3. 2021年8月20日 · 文史書提到虎尾普渡成型於大崙腳普」,大崙腳庄是最早出現在文獻內靠近虎尾的地理位置在過去除了天災瘟疫諸如族群械鬥海盜入侵或者民亂時常造成大規模傷亡而大崙腳庄的沒落則屬於後者曾圭角事件讓原本的村落遭受兵燹一夕之間屋毀人散後人為了弔念這些死於非命的先者遂有了大崙腳普。 別忘了與大士爺索取平安餅,祈求平安順利,普渡結束後,會恭送大士爺火化升天。 (圖片來源: 虎尾東區中元普渡文化協會-粉絲團 ) 百年中,雖然有時因為政策停辦,大抵上 每年的農曆七月對虎尾人來說,普渡都堪稱一年一度的盛事,今年(2021 )遭逢疫情,雖然公普將如期舉行,但限縮規模,活動無法像以往來的熱鬧,藉由自己這篇回憶紀錄,帶大家來場如履實地的線上走訪! (延伸閱讀: 普渡到底在渡什麼?

  4. 清朝統治前. 荷蘭 曾經 殖民統治臺灣南部 ,為虎尾有史之始。 其《 熱蘭遮城日誌 》記載此地原居有 平埔族 「 虎尾壠社 」( 荷蘭語 : Fovorlangh ),當時該社涵蓋的地區相當廣大,且人數眾多,曾與荷蘭發生戰役 [5] 。 學者詹麗娟推測,「華武壟」 (Farvolong)的發音可能就是「虎尾」的由來 [6] 。 東寧王國 (明鄭政權)帶領大批軍士入台和屯墾,此時期據說即有漢人移民虎尾,在今日興中里寮 清雲宮 並有相關的廟宇肇建故事 [6] 。 關於虎尾地名由來,有一虛構傳說是說在明鄭時期,諸羅北的樹林 (大林)有一隻老虎,鄭成功前往攻打,因此當地被稱為打貓,老虎逃到虎尾,鄭成功切其,因此叫虎尾 [7] 。 清治時期.

  5. 關於虎尾地名由來有一虛構傳說是說在明鄭時期諸羅北的樹林 (大林)有一隻老虎,鄭成功前往攻打,因此當地被稱為打貓,老虎逃到虎尾,鄭成功切其尾,因此叫虎尾 [7] 。 清治時期 [ 編輯] 1684年, 清朝 擊潰東寧王國,將臺灣納入其版圖,劃歸 福建省 ,虎尾當時全境屬 臺灣府 諸羅縣 管轄。 1717年( 康熙 五十六年)的《 諸羅縣志 》中有「五間厝庄」之記載,一般解釋為虎尾,或者位在 他里霧堡 (今 斗南鎮 )的五間厝庄。 1734年( 雍正 十二年),今 土庫鎮 、虎尾鎮一帶設 大坵田堡 ,其開墾大致從西往東,故虎尾較土庫開發為晚。 該堡之東有一小沙丘( 臺灣話 稱「沙崙」),周遭稱為大崙腳,據推測為今日虎尾鎮 大崙腳公園 所在處。

  6. 盂蘭盆會最早從 南北朝 時代 目連救母 的 作功德 法會中開始流行,據《 佛祖統紀 》記載, 梁武帝 即開始設壇舉行盂蘭盆法會 [8] [9] 。 據《 荊楚歲時記 》記載「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寺」並引用《 盂蘭盆經 》 目連救母 的故事,《 顏氏家訓 》亦載「七月半盂蘭盆」,可見得在 南北朝 時因佛教盛行, 盂蘭盆節 已經成為民間百姓和士人追思、感念父母、先祖的的節日,並為歷代 帝王 和人民沿襲下來 [10] 。 原本在中國,月十五日除了傳說西漢時創立的正月十五日 元宵節 之外,並不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日子 [11] ,而另一個也是十五日的 中秋節 則晚至唐朝、宋朝才變成具有全國性質的節日 [12] 。

  7. 2023年8月23日 · 北基隆南虎尾每年農曆7月中元祭虎尾鎮7大普渡區規模之大數千桌供品封街擺設除了傳統的肉山冰雕秀各自展現特色就屬虎尾圓環最熱鬧入夜後宛如不夜城結合普渡活動從圓環往外延伸鄰近老字號美食嚐不完農曆7月中元祭的到來入夜後宛如不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