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綜合各國經驗來看,若要消除貧窮或消除貧窮所衍生的公衛、治安、富階級對立等社會問題,基本收入制度確實能發揮良好功效,而且行政成本更為節約。

  2. 2024年2月3日 · 阿強年約50歲是個天真爛漫的大叔與一堆絨毛娃娃為伴我道明來意說自己是攝影記者想跟他聊天拍照他爽快答應對陌生人毫無戒心不會拒絕若在職場上應該吃虧不少他曾在家具廠當工人失業後開始露宿已有20年

  3. 2021年6月29日 · 弗傳慈心基金會在921大地震救災過程中看見弱勢長者的餐食需求,成為第一個承接台中送餐服務的單位,22年來送餐不間斷。 現在的送餐對象有社福系統的弱勢獨居老人、「長照2.0營養餐飲服務」案家,以及部分自費戶。長照2.0營養餐飲服務的對象,是無法自行備餐的失能民眾,中低收入戶占服務 ...

    • 逆貧大叔1
    • 逆貧大叔2
    • 逆貧大叔3
    • 逆貧大叔4
    • 逆貧大叔5
  4. 2023年4月10日 · 晨晨、郁晴(化名)和輝哥(化名),他們都在這一間店燒肉店工作,分別為20世代、30世代和40世代的餐飲人,處在不同人生階段的他們,對於餐飲、工作和人生規劃有非常不同的價值觀。 從他們對這行業的看法,也能作為此波餐飲缺工的社會文化考察。 晨晨│線上陪玩遊戲+餐飲工讀的斜槓少女:「哪裡錢多哪裡去」 念大四的晨晨不是在學校上課就是在打工。 她認為賺錢的管道很多樣,直播、陪玩線上遊戲都可以;最近餐廳排班比較多,純粹是因為薪資比較高。 (攝影/楊子磊) 今年22歲的晨晨,就讀傳播科系大四。 念大學後就被家裡要求經濟獨立,她除了跑社團外,課餘時間都被打工佔滿。 提到工作經驗,晨晨自認很多元:除了燒肉店,她曾在觀光區賣過氣球、站過大賣場的收銀台、教小孩溜直排輪、做過牙科助理,還會幫燒肉店認識的客人帶小孩。

    • 逆貧大叔1
    • 逆貧大叔2
    • 逆貧大叔3
    • 逆貧大叔4
    • 逆貧大叔5
    • 優勢生與弱勢生迥異的前途與發展
    • 升學制度的改革無法解決所有問題
    • 必須及早介入弱勢學生的教育
    • 學前介入可以造成改變

    我們來試想背景較佳學生的大學之後:大學之後當然是就業了。2016年,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交通大學演講時說,台積電聘用的成功大學畢業生最多,達4,300人,其次是交大及清華大學,都約3,700人,台灣大學約2,000餘人。多事的網友根據這些數字一算,發現台積電工程師裡,有75%是台成清交畢業生。林、沈的研究已經指出,家庭背景好的,有更好的機會進台成清交,這些家境不錯的學生大學畢業後,部分能成為台積電優先錄用的員工;他們未來的家庭會成為全國家戶所得的最高的一群,子女因此在教育升學路上有優勢,有比常人更好的機會進入政府補貼最多、圖儀設備最佳、學費又低於私校的台成清交。 我們也來試想背景較佳學生在升大學之前,特別是中小學時的狀況。教育社會學者黃毅志有許多針對國中畢業後的升學研究、或前國家教育研究院院...

    既然窮小孩、富小孩升上大學的機會不公平,那麼改變升大學的遊戲規則,似乎是直覺的選項。駱明慶在「誰是台大學生?(2001-2014)──多元入學的影響」中,舉出數據說明,在多元入學制度實施之後,台大學生的高中集中度稍微降低(2001-2003年間, 46.6%的台大生來自排名前5名的高中畢業生,在2011-2014則縮減為39.7%)、台大學生來源的地區分布也稍微提高。駱文發表的2016年,台大透過繁星推薦管道錄取48級分的學生,可謂多元入學的經典代表。 多元入學是否真的讓弱勢孩子得到公平的教育翻轉機會?從台大的案例,看來稍有幫助。但還有兩個要考慮的新問題產生: 問題一:會不會最能從多元入學受益的,還是非都會區中最優勢家庭的孩子?駱文沒有學生家庭社經資料,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我也沒有統計資料,但...

    弱勢教育這些年來一直是教育部施政的主軸,從1996年的教育優先區開始,已經有22年的努力。但是,根據學者許添明與葉珍玲的研究,到目前為止,這些計畫不但未能縮減台灣城鄉學生的教育成就差距,差距反而有擴大的趨勢。為什麼?我認為有兩個可能原因: 一是執行的系統性不足。雖然實證研究一再一再顯示,系統、密集、嚴謹的補救教學可以有良好的成效。但大型的、政府主導的方案,可能因執行面專業、管理皆弱,導致整體成效不清楚。但這個問題,不是本文的重點,就此打住。 我從認知科學的角度打個比方:每個人大腦都有一個資訊篩選網,詞彙量愈多,網眼愈密,學習時可以留住比較多的知識;反之,弱勢幼兒詞彙量少,網眼疏,學習時可以留住的知識就相對減少。假定政府提供完全相同品質的教育給弱勢及優勢兒童,他們一樣坐進小一的教室裡,從開學的...

    所有的證據都指出,對弱勢幼兒的學前介入,是成本最低、成功率最高,投資報酬率最高的社會投資。 2015年6月,蔡英文以總統候選人身分在美國拜會了芝加哥大學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克曼(James Heckman)。海克曼建議蔡英文,應以政府的手段補足因家庭貧富差距而造成的教育落差。蔡英文隨後向記者說:「如果要防止社會弱勢者在教育的落差,避免成長過程中的差異一直存在,政府必須採取較干預性的手段。」 海克曼和同事曾發表一篇「高瞻培里學前計畫」(High/Scope Perry Preschool Project)的投資報酬研究,該計畫從3歲起連續2年介入一群貧窮的非洲裔美國幼兒,介入結束後追蹤這群幼兒到40歳。結果顯示,早期介入的投資報酬率很高;實驗組比未介入的對照組有較好的收入、較高的學力、較少拿...

  5. 2022年7月20日 · The Real Story【S2E133】 加分是優勢還是「原」罪? 成績之外,都市原住民在困惑與掙扎中走過的「成長痛」 根據2022年6月的統計,全台58萬原住民,將近4成9、約28萬入籍都市。 這集,我們將聽見兩位都原青年的成長故事。 圖非當事人。 (攝影/唐佐欣) 原住民考試「加分」,真的是一種「享受」嗎? 在社會標籤下,原住民族學生在就學後,無論是成績優異、半工半讀、難以追趕其他同學或甚至輟學,似乎都只被「加分」印象一筆帶過;然而,他們在成績之外的生命經驗是什麼? 又如何回過頭影響他們的課業? 毛弟父母是太魯閣族與鄒族,她則在基隆長大。 毛弟坦言認同之路痛苦而漫長,到大學以前根本不願意承認原住民身分,在都市長成一個「什麼(關於族群的事)都不知道的原住民」,直到大學才知道爸媽的族別。

  6. 2021年12月22日 · 看見無家者真實生活後的問題:為何「居住優先」策略不被政府採納?. 某年,龍山寺周遭正舉行台北燈節,人來人往,一旁的艋舺公園空盪的舞台上,無家者老楊喝著裝在礦泉水罐內的酒,自在地躺著。. (照片提供/黃克先). 本文為 《危殆生活:無家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