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經濟日報. 更新於 2023年08月24日15:02 • 發布於 2023年08月24日12:42. 經濟日報. 為避免防疫險超額理賠再重出江湖金管會敲定修正保險商品銷售前程序作業準則」,其中明定產險業的費用補償設計以損害填補為限最快明年上路對此產險業者指出未來有關費用補償保險會以符合損害填補原則的精神設計保單。 防疫險理賠之亂引發產險業風險控管疑慮,為了防範未然,金管會正修改「財產保險商品審查應注意事項」及「保險商品銷售前程序作業準則」,納入2項防疫險條款,第一、未禁止販售定額補償型保單,但明定費用補償設計以損害填補為限;第二、保險商品風險控管說明書應包括再保安排等。

  2. 中央通訊社. 發布於 2023年12月04日14:12. 已追蹤. (中央社記者謝方娪台北4日電走過防疫雙險風暴產險業營運陸續回歸正軌臺灣產險明台產險泰安產險及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總經理今天齊聚一堂談起產險業驚心動魄的一年臺灣產險總經理陳昭鋒直言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企業營運韌性應優先於簽單業績。 中華民國風險管理學會今天舉辦「保險業永續發展風險管理論壇」,包括泰安產險總經理王修德、臺灣產險總經理陳昭鋒、明台產險總經理陳嘉文及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總經理賴麗敏,4位產險總經理受邀與談防疫險後產險業新契機。 陳嘉文說,今年前3季14家本國產險核保利潤達新台幣38.3億元,相比2022年大有好轉,雖未回到防疫險前水準,但防疫險風暴後讓產險業更重視核保利潤,長期將有正面助益。

  3. 鏡週刊. 更新於 2022年09月14日02:36 • 發布於 2022年09月13日21:58 • 鏡週刊. 防疫保單之亂演變成產險業生存之戰富邦國泰中信和兆豐4大金控以及裕隆和泰2大車商也慘遭拖累根據金管會統計防疫險理賠已逾800億元。 隨著疫情再度升溫,法人推估,整體理賠金額上看1,500億元,業者陷史上最大理賠風暴,還掀起史上最大一波的增資潮,預計年底前產險業將面臨二度增資壓力,金額上看千億元。 中秋節連假剛結束,南來北往的人流,讓國內疫情再拉警報,截至本週一,國內染疫人數超過560萬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更警告,中秋節後會達高峰,「單日染疫人數從3萬到6萬都有可能。 隨著BA.4和BA.5變種病毒入侵,國內產險業者也擔憂染疫理賠人數持續增加。

  4. 回顧COVID-19帶來的衝擊不僅改變民眾生活也意外讓產險業痛栽跟頭付出近新台幣3000億元天價理賠金幾乎賠光逾20年獲利這場百年大疫台灣曾一度打造連日本土加零的防疫奇蹟登上國際媒體版面產險業嗅到商機2020年起著手設計防疫保單同年4月金管會核准首張防疫保單問世。 2020年底,臺灣產險推出隔離賠10萬的防疫保單,成功刮起搶購熱潮,寫下逾400萬件銷售佳績,打造「防疫神單」神話,不過最終因疫情升溫,理賠率瞬間攀升,防疫神單就此跌落神壇。 在當時,推出防疫保單的業者不多,首波疫情襲來,並未重創整體產險業,不過,後續國內各大產險公司開始積極推動防疫保單上市,也陸續迎來銷售業績。 2022年5月,指揮中心滾動修正防疫政策,將確診定義從PCR陽性,改為快篩試劑兩條線。

  5. 產險業在去2022年陷入防疫險理賠風暴度過史上最慘的一年隨著今年6月底只剩下部分前期遞延的殘餘理賠案件等於上半年已宣告理賠潮正式畫下休止符產險業終於不必再受防疫險的拖累全體產險業賠上2700億元防疫險理賠終於畫上休止符. 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2023年6月單月防疫雙險防疫險+疫苗險理賠件數已降到1萬8140件理賠金額只剩6.65億元不論是件數和理賠額都已經比上個月大減7成累計今年6月底防疫雙險共理賠599.95億元。 若再加上2022年理賠2116億元,等於這場防疫險風暴已讓產險業賠上2716億元,形同賠光產險業過去逾20年的獲利。

  6. 中華信評表示台灣產險業歷經防疫險事件未來可能維持較低的資本水準不過估產險業核保利潤今年可望逐漸恢復明年將恢復常態今年3月20日起COVID-19輕症不再通報為法定傳染病讓防疫雙險理賠風暴近尾聲中華信評今天發布台灣產險業者較低的資本水準為新常態的報告中華信評認為2022年經歷過防疫險的鉅額虧損後產險業平均資本水準不太可能恢復到先前極強水準預估將維持在介於強健非常強健等級之間。 中華信評指出,台灣產險業展望仍未偏離負向趨勢。 不過,壓力已隨著防疫險保單在今年上半年陸續到期以及多輪現金增資而有所緩解。 產險業今年淨巨災風險部位在調整後資本中的占比可能會維持在偏高的6%至7%。 此外,再保險成本升高,特別是商業險種部分,今年將進一步導致產險業的價格上揚。

  7. 華視新聞. 更新於 2022年12月31日19:09 • 發布於 2022年12月29日12:24 • 華視. 防疫險理賠金額在今年突破2千億元關卡不少產險業者都虧損會不會間接造成明年度其他險種漲價產險業者強調個別產品計算損率不會彼此影響主管機關保險局則表示漲價都必須遵循一定規範不會讓業者胡亂漲價。 然而保經業者分析,產險通常1年1約,價格調整的空間相對靈活,最有可能從火險和車險開始調漲。 年初民眾排隊瘋搶防疫保單疫情爆發過後,防疫險理賠在今年突破2千億元大關,讓產險業者苦哈哈,也讓外界猜測,會不會導致明年其他險種保費上漲? 和泰產險明年車險保費會依費率檢測機制評估是否調整;中信產險表示目前沒有調漲規劃;而國泰兆豐以及富邦則是正在研擬明年的保費是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