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1日 · 2022年12月23日,巴西里約熱內盧北部的貧民窟,一名打扮成聖誕老人的男子正在向孩子分發玩具和糖果。 (攝影/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Fabio Teixeira)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睽違8年推出續集《資本與意識形態》。 政大政治系副教授葉浩在導讀中指出,本書像是為讀者提供一顆變焦鏡頭,以寬廣視野呈現關於不平等事實的圖像,並提出「參與式社會主義」這套解決方案。

  2. 發展華人常見疾病風險評估演算法、優化台灣精準醫療基因型鑑定晶片、發展精準醫療臨床應用模式及特色個人化醫療,更宣聲要向下扎根精準健康科普教育、與企業攜手打造精準健康生態系。 但不到2個月,TPMI爭議接二連三爆發,為增加召募民眾的誘因,把過往已授權給廠商的藥物基因檢測的位點收入鑑定晶片裡、原計畫主持人郭沛恩除了敏感的外籍身分,更一度傳出要把國人基因資料與全外資控股公司做商業合作,2022年底黯然中止收新案,喊出的百萬國人基因資料庫目標腰斬,計畫總主持人換人、合作醫院下架網頁。

  3. 現年52歲的他是里米尼紀錄劇團(Rimini Protokoll)創始成員之一,這個以柏林為根據地的團體特色是捨棄專業演員,走進真實世界從不同領域的「專家」身上挖掘故事,不僅故事和布景來自他們的人生經驗,這些人也粉墨登場演自己的故事。 劇團經常受邀到國外演出,近年在歐洲掀起「紀錄劇場」(Dokumentartheater)的熱潮。 《這不是個大使館》編導史蒂芬.凱吉(Stefan Kaegi)是德國「里米尼紀錄劇團」(Rimini Protokoll)的創始成員。 (攝影/林育立) 凱吉到台灣演出和帶工作坊的經驗有10年了,台灣劇場界對他不陌生,他在往返歐洲和台灣的過程中,逐漸對台灣產生好感。

  4. 我們知道,核能科技系統本身的複雜性與韌性不足,造成核能本質上的不安全,是當年 美國三哩島事件 以來許多社會研究的常識,如社會學家查爾斯.培羅(Charles Perrow)「常態意外(Normal accident)」的研究。 核廢料的問題,沒有恰當的科技可以落實處理,一直沒有實際上的突破,也幾乎成為常識。 目前高濃度核廢料大都以直接存放在核電廠下來處理,遙遙等待最後永久的儲存場地。 而在核電廠下儲存使用過的高耗能燃料(high burnup fuel),無論是包裹、裝箱、場地等,都非常危險,而核四規劃所使用的燃料棒,也正是這種。 長期以來,國內外對此問題都有報導。

  5. 《蓋婭》想談我們進入後人類的當下與未來,試圖提出許多推測的未來想像,討論著技術如何介入身體。 然而,過於符號化、圖示化以及定型地展示作品,卻讓人感到索然無味。 我們似乎被定型在數據監控的未來中無處可逃(好歹要讓人反思這件事吧)? 在科技越來越發達的前提下,後人類議題也成為顯學——人越來越遠離純粹人的肉身,越來越像科技,科技越來越像人的 賽伯格 (Cyborg)多少在近來展覽 《現代驅魔師》 與 《數位肉身性》 當中討論技術跟人結合的複雜性,瘋狂數位建模人帶出的體感也多少讓人感到不安。 此外,2021坎城金棕櫚獎的 《鈦》 也凸顯了肉體與技術合體的過度恐怖與痛感。 然而《蓋婭》卻單純指向不可逆的技術會帶領我們朝向更好的「美麗新世界」。 成為奇觀的技術,展示藝術還是展示「訊息」?

  6. 美國「平權招生」違憲爭議的前世今生(上):種族意識錄取標準大限已至?. 一位亞裔的平權措施支持者於2023年6月30日,在華盛頓特區的美國最高法院外示威。. 該法院於該年6月29日禁止大學採用「種族意識的錄取政策」。. (攝影 / AFP/OLIVIER DOULIERY). 文/劉 ...

  7. 2021年1月20日 · 去年3月,精神科醫師廖泊喬和一群同仁,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創立了全台灣第一個治療賭博成癮的「博弈門診」,目睹個案們在戒癮中的空虛、憤怒、無助。 去年11月,《報導者》連續推出兩集博弈產業報導幕後,廖醫師主動和我們聯繫,希望聽眾除了理解博弈產業的背後,也理解賭癮是如何發生、以及他在診間的發現。 而Summer,則是在30歲以前,一度沉溺於賭博中的個案之一。 運彩、線上博弈、借貸無所不碰的他,輸掉2000萬後,在去年10月接觸到博弈門診,開始試著轉變。 他後來開立 Podcast《不切實記》 ,持續講述他的經驗、希望幫助更多人不要落入這個陷阱。 你三不五時也賭一下嗎? 怎麼判斷自己成癮了? 怎麼求助、想辦法停下? 空虛、懊悔、憤怒……在戒癮途中,會遇到甚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