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華民國 是位於 東亞 的 民主共和國 ,曾在國際上廣泛代表「 中國 」,現今多通稱為「 臺灣 」;目前 有效管轄範圍 包括 臺灣 、 澎湖群島 及其 附屬島嶼 ,以及 中國大陸 福建 沿岸的 金門群島 、 馬祖列島 等島嶼,多合稱為 「臺澎金馬」或「臺灣地區」 ;土地面積共36,197平方公里,其中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占99%以上。 目前以位居 東亞島弧 的 臺灣本島 爲主要領土,東臨 太平洋 、西隔 臺灣海峽 、南界 巴士海峽 、北瀕 東海 ,其 地形 陡峭、景觀多樣。 國土約三分之二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地形,大部分人口則居住於 臺灣西部 的平地。 截至2024年5月30日, 全國人口 約2,300萬人, 人口密度 在全世界人口大於1,000萬人以上的國家中位列第二。

  2. 中華民國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目次. 移至側邊欄. 隱藏. 序言. 國名及象徵. 歷史沿革. 切換 歷史沿革 子章節. 大陸時期. 臺灣歷史. 戰後時期. 地理環境. 切換 地理環境 子章節. 地質. 氣候. 生態. 政治制度. 切換 政治制度 子章節. 司法體制. 外交關係. 國防軍事. 經濟建設. 切換 經濟建設 子章節.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科學技術. 公共建設. 切換 公共建設 子章節. 能源供需. 其他建設. 社會發展. 切換 社會發展 子章節. 族群劃分. 語言文字. 宗教信仰. 公共衛生. 教育措施. 文化藝術. 切換 文化藝術 子章節.

  3. 臺灣 ( 俗字 寫作 台灣 ), 西方國家 亦稱 福爾摩沙 (葡萄牙語: Formosa ),是位於 東亞 、 太平洋 西北側的 島嶼 ,地處 琉球群島 與 菲律賓群島 之間,西隔 臺灣海峽 與 中國大陸 相望,海峽距離約130公里,周圍海域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 菲律賓海 )、 巴士海峽 、 南海 、臺灣海峽、 東海 。

  4. 2 天前 · 隨著政治民主化的開展中華民國在台灣 的國家體制漸與台灣社會相融合,文化發展上則從 中華文化 本位轉為以 台灣本土文化 為重心, 公民社會 開始成形。 2008年, 第二次政黨輪替 ,國民黨重返執政。 2016年, 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進黨第二次執政,並首次贏得立法院多數席位,首次完全執政。 現今的中華民國於國際間常因 地理位置 通稱為「 臺灣 」、或因 政治因素 被權宜性稱為「 中華台北 」、「 臺灣地區 」等,以經濟成就聞名於世 [參8] [參9] 。 建國之初 [ 編輯] 辛亥革命 [ 編輯] 主條目: 辛亥革命. 更多資訊: 黃花崗起義 和 武昌起義. 孫中山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任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都督時的 黎元洪 。

    • 背景
    • 緣由
    • 加註情形
    • 後續
    • 外部連結

    自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中华民国仅實際控制台澎金马等岛屿。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令中华民国失去“中国”(China)的代表权。随着日本、美国、韩国与中华民国断交,转而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逐渐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通称,而「台湾」逐渐成为中华民国的通称。 2002年5月11日台灣正名運動正式啟動,目標為去除全部具有“中华民国代表中國”含义之名稱。2003年9月起,中華民國護照封面加註臺灣英文「TAIWAN」。

    2005年7月30日,中華民國總統府公共事務室宣佈,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於「中華民國」國名之後,以括弧加注「台灣」。該單位表示加注之原因,乃是因外界人士易把「中華民國」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故造成各界困擾和不便;並造成許多國際人士或網友誤以為該網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官方網站,而把寫給胡錦濤、溫家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的信寄到這裡。在加注「台灣」的同時,總統府英文網頁則也相應地改為「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2005年7月,中華民國總統府首次在國名「中華民國」後加註「台灣」,也是臺灣正名運動的步驟之一。總統府首先使用後,中華民國外交部及當時的新聞局等政府部門跟進,中華民國駐外國大使館也如此使用。其他機關如中華民國交通部並未在其網站上加註。此外,「中華民國(臺灣)」亦於部分官方文件中沿用。

    2007年7月,總統府及外交部英文網頁及相關文件,則又將國名補充詞之用(Taiwan)的括號去除,並擴大臺灣的英文字體與顏色;惟中文相關網站或文件未予更動。 2008年5月20日,馬英九上任中華民國總統之後,總統府及外交部網站中的「中華民國」後加註的「台灣」已經被移除,僅保留英文國名後面的Taiwan字樣。 民進黨籍政治人物楊長鎮曾投書自由時報提議,把中華民國的英文國名「Republic of China」改成「Republic of Chunghwa」,把「China」撤下;2016年6月,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在立院質詢外交部長李大維時,提議將中華民國參加國際組織使用的如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TPKM)等英文名稱統一為Chung Hwa Min Kuo...

    中華民國總統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體中文)
    中華民國外交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體中文)
  5. 其他人也問了

  6. 隨著政治民主化的開展中華民國在台灣 的國家體制漸與台灣社會相融合,文化發展上則從 中華文化 本位轉為以 台灣本土文化 為重心, 公民社會 開始成形。 2008年, 第二次政黨輪替 ,國民黨重返執政。 2016年, 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進黨第二次執政,並首次赢得立法院多数席位,首次完全執政。 現今的中華民國於國際間常因 地理位置 通稱為「 臺灣 」、或因 政治因素 被權宜性稱為「 中華台北 」、「 臺灣地區 」等,以經濟成就聞名於世 [參⁠ 8] [參⁠ 9] 。 建國之初. 辛亥革命. 孫中山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任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都督时的 黎元洪 。

  7. 沿革. 蔣中正左三於南京就任為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 1947年( 民國 36年)12月25日, 中國 在 第二次國共內戰 期間正式「 行憲 」, 國民政府 依《 中華民國憲法 》(通稱《憲法》)規定改組為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總統一職取代 國民政府主席 為中華民國之 國家元首 ,同時設 中華民國副總統 為備位元首,並置 總統府 為總統、副總統行使職權所需之機構 [1] [2] 。 國民大會 依《憲法》規定於1948年4月舉行 首任總統及副總統選舉 (總統及副總統分開選舉),由時任國民政府主席 [註 1] 、 中國國民黨 籍的 蔣中正 當選為總統(副總統為同黨籍的 李宗仁 ) [4] [5] 。 1948年5月20日,蔣中正就任為首任中華民國總統 [6] :35 [7] [8]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