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安樂死以不同的方式分類,包括自願安樂死( Voluntary euthanasia )、非自願安樂死( Non-voluntary euthanasia )或不自願安樂死( Involuntary euthanasia ) [6]。 自願安樂死是指一個人願意結束自己的生命,並且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是合法的。

  2. 2023年5月5日 · 台灣民眾最熟知的安樂死案例,多為2018年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的案例,因國內目前仍未合法通過主動安樂死,因此當時已胰臟癌末期的傅達仁選擇 ...

  3. 2023年4月28日 · 報導,國民黨立委溫玉霞表示台灣近年有近百件長照悲歌,要求衛福部重新考慮讓安樂死合法化。. 衛福部長薛瑞元回應,安樂死的最後執行工作會落在醫師身上,若由政府來啟動相關討論,可能會引起學界衝突,社會也尚未達成共識。. 與生命自主權最相關的 ...

  4. 2023年9月13日 · 從「拒絕臨終醫療」到「安樂死」,臺大張兆恬以法律思考生命倫理. 2023年9月13日. 有沒有哪部法律允許我們放棄生命?. 多數人可能會想到2000年便立法通過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簡稱《安寧條例》),旨在保障末期病人拒絕維生醫療的權利。. 然而 ...

  5. 2023年4月25日 · 台灣民眾最熟知的安樂死案例,多為2018年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的案例,因國內目前仍未合法通過主動安樂死,因此當時已胰臟癌末期的傅達仁選擇前往瑞士進行安樂死。

  6. 2022年10月29日 · 目前,各國普遍接受消極安樂死,但對於醫生協助自殺和自願積極安樂死則抱持不同的態度。而台灣民眾最熟知的安樂死案例,為2018年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的案例,但因為台灣目前未合法通過主動安樂死,她因胰臟癌末期選擇前往瑞士安樂死。

  7. 2023年6月2日 · 當死亡成為選擇:安樂死在台灣可行嗎?. 正反意見怎麼說?. 死亡曾經是社會忌諱話題,隨時代變化,民眾對生命價值產生不同想法,愈趨高齡化的現代社會,病痛與死亡愈是無可迴避的議題。. 在台灣,安樂死議題40年來討論不曾間斷,王曉民案 ...

  8. 自殺. 安樂死 (英語: Euthanasia ,源自於 希臘語 : εὐθανασία ,「好的死亡」; εὖ 為「好的」, θάνατος 為「死亡」)是一種有意地結束生命以減輕人的 痛楚 或 痛苦 的行为或措施 [1] [2] ,一般用于在个别患者出现了无法医治的长期显性症病,因 ...

  9. 2017年4月24日 · 生與死的兩難:安樂死在台灣?. 2018年,台灣將正式踏入「高齡社會」,每7人就有1名65歲以上的長者。. 這樣的社會,多數人仍忌諱「談死」,但有一群人,對自己生命最後一哩怎麼走很有想法,有人替自己辦了生前告別式,有人鼓吹安樂死立法;甚至 ...

  10. 2022年8月13日 · 若病情持續惡化,病人仍有相當嚴重的疼痛,而且病人及全數的家屬都同意安樂死,那麼專家小組可以做成符合安樂死之共同決議,再以具法律效力之安樂死同意書,由檢察官或律師同意背書、簽發後生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