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2年11月20日 · 打算在期中考後花一整個禮拜來寫網誌,連專題都訂好了。無奈計畫趕不上變化,我的材料仍安然存在腦中,時間會漸漸稀釋感情與文字之間的溫度,有一篇是想寫剛過二十二歲生日的心情,那天晚上我的腦中盤旋無數

  2. 2015年11月21日 · SaMoTa. 我的家、我們的家──《慕尼黑 (Munich)》文本分析. 《慕尼黑》這部電影反對恐怖主義,也反對西方國家發起的反恐戰爭,這部長達兩小時四十四分鐘的巨製以「家」的意象反覆辯證來控訴戰爭的不合理,《慕尼黑》的野心很大,它想交代的事情太多了 ...

  3. 2012年11月24日 · 不知從何處得知的結論,我認為不管是誰只要在社會上混一時間,就會不知不覺地同質化,世故是社會化的同義詞,從小就聽著社會化這個詞長大,卻也沒人敢給它肯定的褒貶,人類創建了社會,是不是迎向社會才是屬於我們身為人的自然?

  4. 等了三十分鐘,學姊總算把退伍令生出來了,一張制式的紙,抬頭寫著「陸海空軍士官退伍令」,至於我的職銜和姓名則是學姊的手跡,「陸軍步兵下士葉竟源」,為了這張退伍令,我捱了三百多天,拿在手上,竟然沒有特別的激動,不知是因為退伍令格式太倉卒、簡陋,抑或是這個環境真的太過 ...

  5. 2012年1月29日 · 我發現掛在房間的日曆還沒有全部撕去,想到我對這份日曆的最初期許 希望每天都能把每一張日曆紙的背後填滿數學算式,這樣的日子只持續三四天罷,要做到這樣真是需要莫大的決心,哪來那麼多的數學題目可以算呢?少算幾題也不會差到一分罷?

  6. 社會什麼時候開始防人了?我覺得是社會的物質生活剛開始起步的時候,人們的心靈被物欲給矇蔽了,落入物質追求的黑洞之中不可自拔,人們不窮,生活仍可溫飽,只是不熟悉物質的空虛本質,而物質生活剛起步的社會從上到下無不關心著各種數字後的經濟意義,鮮少人關心該怎麼去過本份的生活 ...

  7. 2016年3月17日 · 今天是選兵作業。 志願役的選兵和義務役不同,義務役選兵俗稱「小選」,各單位的長官來新訓中心挑人(主要是挑幹部,像是當初我落選的裝甲單位戰車士),被選到的人就不用參加最後的大抽籤(俗稱「大抽」);反觀

  1. 相關搜尋

    交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