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31日 · 台灣「寶林茶室」素食餐廳爆發食物中毒事件引起港台網民關注,當地衛福局指事件米酵菌酸」引起,但毒素源頭仍然未明。台灣有小兒感染科醫生在社交平台表示,雖然真相有待釐清,但整理了對於食物安全的6大迷思,供網民參考,包括不時有人提出的「3秒定律」,即食物跌在地上後3秒內拾 ...

  2. 2020年8月3日 · 值得一提,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官方公眾號曾於8月1日發布文章《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提醒:慎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文章稱,近期,廣東省進入高溫潮濕天氣,河粉、腸粉、陳村粉、粿條、米線、瀨粉等濕米粉、銀耳和木耳等容易受椰毒假單胞污染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

  3. 2020年3月23日 · 但浸發木耳的時間如果太長,隨時有益食物變 毒藥。內地早年有兒童食用木耳後致命,木耳本身沒有毒素,但若浸太久不換水,便會滋生細菌,進食後產生不適,嚴重者會 中毒 (米酵菌酸),肝腎衰竭或致命。 浸大應用科學部的鄧銘澤博士曾在電視節目中受訪時建議,浸泡木耳的時間為30分鐘至1 ...

  4. 2024年4月10日 · 從「蘇丹紅」毒辣椒粉事件、小林製藥的「紅麴」風暴,到最近沸沸揚揚的台灣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檢出「米酵菌酸」,食品安全問題讓許多民眾感到不安。食安風暴如何自保?怎麼幫肝腎代謝毒素?吃什麼可以排毒素?營養師分享3類最強排毒食物!

  5. 2024年3月30日 · 【食物中毒/米酵菌酸/霍爾德氏/死亡率】近日台北市出現吃粿條後中毒死亡事件,據台灣衞生福利部公布的數字,有8人身上驗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BKA),當中有2人不治。香港急症科醫學院前院長蕭粵中表示,米酵菌酸中毒罕見,因食物被椰毒伯克霍爾德氏(Burkholderia gladioli,簡稱 ...

  6. 2020年10月13日 · 米麵食物中毒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食物中毒的簡稱。 該產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嚴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熱性極強,即使用100℃的開水煮沸或用高壓鍋蒸煮也不能破壞其毒性,進食後即可引起中毒,對人體的肝、腎、心、腦等重要器官均能產生嚴重損害。

  7. 2023年4月3日 · 雲耳或木耳浸太久有什麼問題? 經實驗證明,浸泡愈久滋生細菌愈多,浸48小時的竟與浸1小時的相差最少1250倍! 而這些細菌亦會滋生一種米酵菌酸的毒素,即使高溫仍不能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