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12日 · 潰壩」是指壩的破壞,破壞原因有許許多多,破壞與壩的形式有相當的關係。 一般而言常見的主要形式有土石壩(earth and rockfill dam)、重力壩(gravity dam)、拱壩(arch dam)等。 「土石壩」顧名思義即是以土、砂、石為主要材料建築而成的壩體,也是目前大部分最常見的形式,主要利用土石的重力以及彼此之間的摩擦力來抵抗隨水位增加而帶來的沉重水壓,因水壓與水深成正比,所以土石壩多設計為頭細底厚的梯形剖面,以確保底部可以支撐住較大的水壓。 土石壩以土砂、石頭作為材料,可以從壩址及集水區取得大部分的材料,雖然建造過程需經過多次夯實及壓密,但沒有像混凝土一樣有澆灌、凝固的過程,施工成本較低。

  2. 2020年6月23日 · 中國長江 三峽大壩 近日傳出潰壩危機,若真的潰壩,不只長江中下游居民危險,洪水還可能一路沖到南京、上海,台灣網友針對此事也討論得沸沸揚揚。 對此,一名網友就好奇,三峽大壩潰堤,跟台灣有什麼關係嗎? 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 三峽大壩傳出潰壩危機。 (圖/翻攝自微博) 原PO在PTT以「三峽大壩崩了,跟台灣有什麼關係?...

  3. 2020年7月14日 · 中國長江三峽大壩近日傳出潰壩危機,台灣也相當關注此事,不少網友會監看三峽大壩的水位。 一名網友就好奇,水庫內的水位若超過水壩高度 ...

  4. 2020年7月19日 ·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中國長江流域近期洪災不斷,三峽大壩潰堤疑慮也再度引起外界關注。 長江今年第2號洪水於7月17日在長江上游形成,三峽水庫入庫流量已達到今年的入汛以來的最高值。 中國官媒罕見承認,三峽大壩發生位移、變形! 《新華社》18日報導,受強降雨影響,「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於17日在長江上游形成,三峽水庫入庫流量快速上漲,18日8時達每秒6萬1000立方公尺,這是今年入汛以來抵達三峽的最大洪水。 出庫流量每秒3萬3000立方公尺,攔洪率超過45%,攔蓄多輪洪水後,三峽水庫水位已達160.1公尺,超出汛限水位15公尺多。 報導中承認,三峽樞紐運行部門監測記錄顯示,三峽大壩發生「位移、滲流、變形等」。

  5. 2020年6月22日 · 雖未針對三峽大,不過近日不斷出現的強降雨,使中國央視透露,目前三峽大壩入庫水量,已超出防洪限制水位2米,使憂心壩體安全的議題熱度再起。

  6. 2020年6月26日 · 三峽大壩潰堤論為何「老是常出現」? 撰文:趙觀祺. 出版: 2020-06-26 17:47 更新:2020-06-30 10:02. 63. 官方傳媒日前報道,長江三峽大壩庫區受強降雨影響水位持續上漲,6月 20日的入庫流量增加至每秒2.6500萬立方米,庫區水位接近147米,超出防洪限制水位近2米。 6月22日,位於長江三峽大壩上游的重慶遭遇洪水侵襲。 受暴雨影響,綦江流域重慶段遭遇80年來最大規模洪水,最高水位一度超過保證水位(堤防設計的最高防洪水位)5米以上,當地政府需轉移逾四萬居民至安全地方。 如果套用極端的不可知論,大多數人沒去過三峽大壩,也不了解三峽大壩,更加沒有實地考察過三峽大壩,誰又可以言之鑿鑿說潰壩不潰壩呢?

  7. 2019年7月9日 · 全世界最大容量的水力發電站三峽大壩,最近卻傳出有潰堤危機,如果潰堤,整個大陸將生靈塗炭,引發討論,大陸航天科技集團,特地秀出水壩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