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英語: Special State-To-State Relationship [1] ),常簡稱為兩國論( “Two-state“ Theory [1] ),是中華民國對於關於海峽兩岸關係現狀的一個論述方案,由中華民國總統 李登輝於1999年接受德國之聲訪談時首次正式提出,直到他卸任前,為中華民國官方外交與兩岸政策方針。

  2. 登辉(1923年1月15日—2020年7月30日),中华民国农业学者、政治人物,曾任中华民国总统、中国国民党主席。在台湾日治时期出生于台北州 淡水郡 三芝庄,为福佬客,即改说台语的原客家族群。登辉是第一位出生且成长于台湾的中华民国国家元首及首位台籍中国国民党主席,亦在1996年成为首位 ...

  3. 1月13日7時30分,在大直官邸起床後突感身體不適,13時55分,大量吐血,15時55分辭世,終年78歲 [6]:527。20時8分,在司法院院長林洋港監誓下,由當時擔任中華民國副總統的李登輝依《中華民國憲法》第49條宣誓繼任中華民國總統 [2]:73。

  4. 2024年5月30日 · 李登輝後來回憶,讓郝柏村出任行政院長,既可以瓦解「煥與郝柏村的結盟」,使煥的去職不再被杯葛,且可以讓郝柏村辦理退役、交出軍權,直接接受輿論的洗禮。此外,李登輝亦認為「郝柏村是個願意做事的人」,亦有助於推動國政。[25]

  5. 總統直選制的建立 [編輯] 時任總統李登輝於1988年繼任蔣經國餘下的兩年任期,並在1990年總統選舉當選獲得首個六年任期。 1990年3月,爆發野百合學運,同年6月召開國是會議,形成了「總統應由全體公民一起選出」的共識。唯當時有修改憲法權限的國民大會以執政的國民黨員占大多數,因此國民黨 ...

  6. 目標 解散國民大會 廢除臨時條款 召開國是會議 政經改革時間表 方法 佔領、包圍、示威 結果 時任總統李登輝召開國是會議。 國民大會在1991年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全面改選,結束萬年國會的運作。 近6,000名臺灣各地與各直轄市的大學生,集結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靜坐。

  7. 退隱 [編輯] 2006年,季準發現罹患扁桃腺癌後,逐漸退隱 [9],除主持中天綜合台《經典中國》外,多半待在自己於南投縣 埔里鎮經營的「季準馬場」推廣從事30多年的馬術。 2009年9月21日,季準及其家人拜會金門縣政府,獲得金門縣縣長 炷烽接見。 季準在金門縣的結拜兄弟、前金門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