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9日 · 就目前看來,米酵菌酸生成條件相對困難,怎麼這麼剛好會在寶林出現。 毒物科醫師江守山:「這個一定來自(餐廳)保存不當,其實台灣的冷凍鏈、冰箱的冷凍都OK,那你不要亂塞啦,塞滿就會有局部升溫到超過22度,讓它可以產生毒素的境界。

  2. 2024年4月1日 · 他主張,Bongkrekic acid應譯作「椰酵菌酸」才更為正確。. 黃貞祥在臉書表示,極其危險的毒素Bongkrekic acid在中文被譯為「米酵菌酸很大的錯誤,應該從大陸抄來的,Bongkrekic acid其原文名稱來自印尼用椰子渣製作的天貝tempe bongkrek,「我主張,Bongkrekic acid應譯 ...

  3. 2024年3月27日 · 米酵菌酸臨床治療與痊癒方面,黃建賢指出,對此沒有特別藥物,但對這種沒有藥物的毒素,會採用支持性療法,「病人有什麼問題就解決」,如水腫、呼吸衰竭等症狀,就是用藥物控制。

  4. 2024年3月29日 · 法醫高大成日前就判定毒藥物引起,現在驗出米酵菌酸,他認為首名死者經過葉克膜搶救,24日不幸死亡,將近一週後解剖還能驗出米酵菌酸,代表服用的量應該非常多。. 另外他也認為其他重症患者也應該一起檢驗,如果體內也能驗出米酵菌酸,那就更能確定 ...

  5. 2024年3月30日 · 現代的外食族非常多,但食安接連有問題,讓不少人擔憂到底吃什麼還安全!不過對於食安,很多人都有錯誤迷思,現在也有醫師盤點六大NG錯誤觀念。至於寶林茶室風暴,衛福部揪出「米酵菌酸」,不過有醫師認為這「先射箭再畫靶」。

  6. 2024年3月29日 · 法醫採集2名遺體內內臟組織及胃內容物,送往法醫研究所等實驗室進行檢體分析,昨晚衛福部舉行記者會,證實從某一位死者血液確定採樣到「米酵菌酸」,本刊調查,記者會結束後,第二例死者血液檢驗結果也出爐,證實第二例死者體內也有米酵菌酸。. 全案 ...

  7. 2024年3月27日 · 一名醫師推測,元凶可能是米酵菌酸(Bongkrek acid),只要1毫克(mg)就足以致命。. ★延伸閱讀★寶林茶室陷食物中毒風波 王必勝:有擴大的趨勢. 一名39歲呂姓男子與友人前往北市信義某百貨餐廳「寶林茶室」用餐,點了炒粿條、香蘭葉飲料,沒多久就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