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13日 · 開學後,COVID 疫情蔓延至校園,台灣的幼稚園、中小學陸續傳出確診案例。 兒童目前無法接種疫苗,家長與老師們,究竟如何才能預防變種病毒 Delta 入侵?

  2. 2021年11月26日 · 《彭博》的防疫韌性排行榜有四大類別,共 12 項指標,包括疫苗覆蓋率、醫療品質、整體致死率、封城程度、重新開放進度、航班數量及開放疫苗接種者的旅遊路線數(含國內與國外)等。 台灣 2021 年因疫苗覆蓋率不高,名次降低,隨後《彭博》在 6 月改變評分方式,以封城程度、航班數量等重新開放程度為重點項目,因此台灣即使近幾個月來疫情平穩、本土確診連續 +0,但仍處於排名中後段班。 根據《彭博》的最新統計,台灣疫苗覆蓋率 47.2%、封城指數 49、航班數量–83.7%、旅行路線 156,比起歐洲國家平均 70% 以上的疫苗覆蓋率,台灣的數據偏低,相較之下,日韓亦達到疫苗覆蓋率近7成的不俗成績。 《彭博》資料顯示,台灣封城的情況略優於其他國家,但航班數量和旅行路線數量遠不及其他已開放邊境的國家。

  3. 2020年4月24日 · COVID-19 的國際報告標準是要求每個國家或地區報告醫院的每天死亡人數,這樣就可以比較出該疾病是如何影響不同的國家的。 我們來看看英國報導的每日數字: 英國因 COVID-19 導致的每日死亡人數:每個週日/週一死亡人數都會大幅下降! 請注意,該報告的死亡人數遵循著完美的每週週期:死亡人數在每個星期之初(即週日和週一)發生顯著下降。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發現,對模型可能會產生巨大影響。 讓我們猜測一下,是否是因為那兩天人們的物資待遇或生活方式有所不同,所以才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然而,這個每週的週期是假的,它只是一個涉及到數據如何收集和報告的人工產物。 每個醫療機構每天向中央機構報告一次死亡總數,英國報告的總死亡人數就是用這些數字的總和減去昨天的數字。 這會導致兩個明顯的問題:

  4. 2022年1月26日 · 第一階段是 2019 年 12 月首度發現COVID-19 至 2020 年 11 月疫苗問世,稱為防疫「上半場」。 上半場期間最好的防疫方法為阻斷病毒傳播途徑, 而能成功阻斷病毒傳播,則要歸功於過去 SARS 期間施行的各項防疫措施──手部消毒、量測體溫、出外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與避免群聚活動等。 除了辛苦工作的醫護與防疫人員,更為重要的是在此期間遵行防疫規範、遏阻病毒擴散的 2,300 萬台灣人民。 防疫的第二階段──防疫「下半場」──則以 2020 年 12 月 COVID-19 疫苗問世作為區隔。

  5. 2021年9月3日 · 國外的觀察發現新冠肺炎感染者康復後約有10%會出現新冠長期症狀,最常見的是疲倦、勞動後症狀惡化、注意力不集中與呼吸短促等。 在門診醫師評估診斷後,除了給予藥物與氧氣治療外,可轉介給物理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可以藉由評估患者的肌力以及居家環境,設計適合患者的運動,配合呼吸運動、肌力與肌耐力之訓練,並教導個案學習透過自我調整步調,進行適當安全強度的居家運動,協助患者漸漸回復原本的生活功能。 新冠肺炎疫情中就醫的新選擇. 在疫情防治措施下,人與人的接觸進行面對面的治療變得困難。

  6. 2022年2月17日 · 如果以全世界的尺度來看,前幾個月大爆發的疫情,最近確診數又急速下降,似乎是走過了疫情高峰,原本 3 月底才要解封的英國,首相強生 2 月 10 日宣布2星期內就要解封,不必戴口罩,連確診者也不用隔離。

  7. 2020年6月3日 · 根據陝西省疾控中心的新聞稿表示,截至 5 月 22 日,當地已連續 92 天無新增武漢肺炎的確診案例,不過當天卻傳出有兩所小學、共 53 名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燒與咳嗽,因此緊急採取「停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