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小禎的飲食順序為“蛋白質、蔬菜、澱粉”;而小甜甜則是“先喝湯、再吃菜,最後肉和飯一起吃”。. 到底應該吃菜還是先吃肉呢?. 基本上,減肥時期理想進食順序應為「從熱量密度低的食物吃,密度越高越要後面吃」。. 因此最先吃的應是「喝清湯 ...

  2. 吃飯喝幾口湯,等於給消化道加了「潤滑劑」,使食物能順利下咽,防止乾硬食物刺激消化道粘膜,進而有益於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若飯前不喝湯吃飯時也不進湯水,則飯後會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體液喪失過多而產生口渴。

  3. 喝湯到底要飯前喝,還是 飯後再喝?營養師雷小玲在《健康2.0》提出以下建議: 有一種說法是,飯前喝一些湯,能夠在肚子佔一點空間,這樣那餐可以減少攝取100到200大卡的熱量!因為肚子有一點東西,後面吃東西的量,也比較容易有所節制,這對 ...

  4. 一般來說,華人的傳統進食習慣通常是先吃飯、再吃菜和肉、接著喝湯,最後吃些餐後水果。. 但是有愈來愈多專家提醒,這樣的作法應該更改。. 科學家發現,飲食順序是控制血糖的關鍵,建議一餐從蔬菜和蛋白質食物開始,並以碳水化合物作為結束,就算吃 ...

  5. 大家吃飯時,以往只想到控制食物種類的比例,反而忽略的進食順序的重要性。近日北醫教授提出,正確順序應該是先喝湯,最後才吃飯,吃對順序可以降低熱量攝取,並讓營養攝取更均衡。 「吃飯配鹹」反而壞了血糖控制 台灣人吃飯習慣就是「吃飯配鹹」,常將米飯口味較重的肉類和蔬菜一起 ...

  6. 吃飯喝幾口湯,等於給消化道加了「潤滑劑」,使食物能順利下咽,防止乾硬食物刺激消化道粘膜,進而有益於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若飯前不喝湯吃飯時也不進湯水,則飯後會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體液喪失過多而產生口渴。

  7. 喝湯與吃飯時間隔20分鐘 避免增腸胃負擔 林佩蓁提醒,不管飯前喝湯或是飯後喝湯都各有益處,大前提只要記住,吃飯與喝湯間隔約20分鐘,每次喝湯約200c.c.以內,才不容易增加腸胃的負擔;若經常喝過量,而且湯和飯攪和一起囫圇吃下肚,不僅容易有肥胖的危機,也可能造成消化不良等腸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