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東京奧運帥哥 相關

    廣告
  2.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21日 · 評論. 曾文誠/那年天空很希臘──我曾置身與錯身的台灣奧運棒球夢. 2004年曾文誠前往雅典奧運採訪棒球賽事,目睹陳金鋒全壘打的經典時刻,也經歷中華隊意外出局的失落。 (照片提供/曾文誠) 記得那時天好藍好藍,一片白雲都沒有的藍,還有,記得陳金鋒那支三分砲。 2004年的夏天,我從桃園機場搭機前往希臘,臨上飛機前,我對台灣棒球在奧運奪牌有著很實際的想像,我們是可以拿牌的,期望值甚至比1992年拿到銀牌那屆還高。 是期望而非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這次我們有王建民、曹錦輝兩個當時未來的大聯盟投手,還有日職一軍的陳偉殷;打線也整齊、或可以說得上是豪華了,有從不讓人失望的 陳金鋒 、兄弟的「三劍客」,日職阪神的林威助也在陣中。 我滿心期望,飛機上坐在我身旁的高英傑教練也很期待。

  2. 台灣IN時刻! 2020東京奧運經典回顧. 2020東京奧運受到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威脅下主辦國日本頂住重重壓力於2021年7月23日晚間開幕延遲一年的運動盛會沒了觀眾掌聲與歡呼多了病毒環伺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運動員為了自己為了國家奮力向前挑戰極限。 台灣代表團68名選手,從開賽第一天「柔道男神」楊勇緯先聲奪人摔出一面銀牌,之後幾乎天天傳出捷報,為仍在抗疫中的台灣人灌注希望,奪牌時刻每人停下手邊工作,台灣幾乎停滯,屏氣凝神看著電視、手機與電腦,等著勝負揭曉。 「舉重女神」郭婞淳與羽球「麟洋配」李洋/王齊麟奪金,讓台灣奧運會旗兩度升起,不知讓多少人熱淚盈眶。

  3. 2021年7月21日 · 性別種族的歧視爭議不斷政治的干擾從未止息還有疫病的突襲攪局。. COVID-19大流行讓2020東京奧運延至2021登場每4年一度的奧運齒輪首度落拍拉到5年多了病毒與會擠掉許多名將觀眾與激情一併缺席。. 一個史上最冷寂的奧運會,選手的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1年8月7日 · 林玫君/被遺忘的台灣奧運英雄──第一位挑戰者、第一位參賽者、第一位女選手和第一面獎牌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2020東京奧運. 評論. 林玫君被遺忘的台灣奧運英雄──第一位挑戰者第一位參賽者第一位女選手和第一面獎牌. 1932年,張星賢(左2)在奧運選拔賽創造個人最佳紀錄,入選第10屆洛杉磯奧運會,成為台灣第一位進軍奧運的選手。 (照片提供/林玫君) 早在1910年代就有台灣選手勇敢追逐奧運夢,然而在政權交替後的忽略下,默默在世代的記憶中遺失。

  6. 2021年10月11日 · 體育. 心理. 奧運. 2020東京奧運,台灣奪下 2金4銀6銅 ,創下史上最佳成績,奪牌選手回台後受到熱烈歡迎,代言、媒體邀約不斷,9月1日總統蔡英文首度舉辦「Our Heroes! 台灣英雄凱旋派對」,邀請參賽的國手和後勤團隊入總統府開派對。 但更多是無緣獎牌、也無法享受歡樂派對的失意英雄,他們在漫長備戰過程中,無時無刻和自己天人交戰,歷經受傷、失眠、焦慮,成績不如預期還要忍受酸民訕笑、自我懷疑。 當 美國「體操女王」拜爾斯(Simone Biles) 、 日本網球天后大坂直美(Naomi Osaka) 在重大賽事中以「心理健康」因素退賽,仍獲得支持與關注;面對心理壓力,台灣運動員卻默默承受、或發出求援訊息仍被忽略。

  7. 2021年7月25日 · 評論. 石明謹/歧視、抵制、恐攻和病毒──不完美的奧運,更激發人類追求美好. 觀眾在巨幅日本奧運選手看板前等待自衛隊的開幕特技飛行表演。 (攝影/AFP/Philip FONG) 2020年東京奧運在2021年夏季開幕對於很多台灣人來說COVID-19在全球蔓延所產生的最大影響除了舉辦時間延遲了一年以外恐怕就是 台灣放棄在棒球項目派隊伍參賽 。 對於這項 號稱「台灣國球」 的運動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缺憾。 然而,奧運本身就不是完美的,雖然標榜著「絕對平等」,無差別地的接納所有運動員公平競賽的原則,在奧運的歷史上卻往往因為各種因素,無法讓所有選手得到參賽的機會,形成了一屆又一屆「殘缺的奧運」。 例如上面提到的棒球項目,恰巧就是奧運所有比賽項目之中,唯一沒有「女子選手」參加的單項運動。

  8. 2021年7月22日 · 陳子軒東京奧運的冷酷異境──只剩人造歡呼和病毒環繞的運動員. 2021年5月9日在疫情嚴峻的情況下東京奧運的田徑測試賽在新宿區的國立競技場舉行現場沒有觀眾。 (攝影/The Yomiuri Shimbun via AFP/Hiroto Sekiguchi)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立即支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