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10日 · 吃瓠瓜好處多 CP值高又營養豐富. 蒲瓜怎麼挑、如何保存? 這幾招學起來! 1. 瓜藤要挑越粗、顏色翠綠的越好. 2. 腰身曲線不要凸. 3. 底部最好帶花 越黃越新鮮. 4. 表面帶有絨毛、無損傷. 蒲瓜的保存與處理. 蒲瓜怎麼煮? 6 種推薦烹調方式及精選食譜. 蒲仔水餃 — 多汁又爽口. 熱炒瓠瓜 — 經典家常好滋味. 古早味蒲瓜煎餅 — 小時候的那一味. 消暑解渴蒲瓜湯 — 葷食素食都OK. 炎夏降火 — 用瓠瓜粥來搞定. 蒲瓜曬成乾 煮湯涼拌都適合. 葫蘆裡賣什麼藥? 蒲瓜小百科報你知. 蒲瓜、瓠瓜傻傻分不清楚? 蒲瓜別名、種類大解密!

    • 瓠瓜1
    • 瓠瓜2
    • 瓠瓜3
    • 瓠瓜4
    • 瓠瓜5
  2. 蒲瓜料理怎麼做?. 愛料理精選188篇簡易食譜做法與步驟,有最新的蒲瓜煎餅、夏天吃粥真不錯~🤤 蒲瓜粥🥣 、蒲瓜燴秀珍菇、炒蒲瓜。. 以及蒲瓜煎餅、炒瓠瓜、蒲瓜湯等相關料理做法。.

    • 概览
    • 植物学史
    • 形态特征
    • 主要品种
    • 生长环境
    • 分布范围
    • 繁殖方法
    • 栽培技术
    • 病虫防治
    • 主要价值

    [hù guā]

    葫芦科葫芦属植物

    瓠瓜(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var. depresses (Ser.) Hara),是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攀缘草本。 [5]茎枝有沟纹,初被黏质长柔毛;叶互生,卵状心形至肾状卵形,不分裂至浅裂,边缘有小齿,叶柄顶端有腺体,卷须两歧分叉;花单性,雌雄同株,花萼筒漏斗状,花白色;瓠果圆柱状,绿白色,稍弯曲,果肉白色 [6]。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瓠瓜原产于非洲南部低地,主要分布在热带非洲、印度次大陆、东南亚等地,其在中国也有广泛的分布,以中国长江以南为主。 [8]瓠瓜是喜温、耐热、喜光作物,性喜温暖湿润气候; [9]其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营养丰富的壤土为最佳。 [10]瓠瓜为播种繁殖。

    瓠瓜起源于非洲,在非洲和亚洲得到独立驯化。瓠瓜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中国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有瓠瓜子出土,说明七千年前中国已食用瓠瓜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具沟纹,被粘质长柔毛,老后渐脱落,变近无毛。叶柄纤细,长16-20厘米,有和茎枝一样的毛被,顶端有2腺体;叶片卵状心形或肾状卵形,长、宽均10-35厘米,不分裂或3-5裂,具5-7掌状脉,先端锐尖,边缘有不规则的齿,基部心形,弯缺开张,半圆形或近圆形,深1-3厘米,宽2-6厘米,两面均被微柔毛,叶背及脉上较密。卷须纤细,初时有微柔毛,后渐脱落,变光滑无毛,上部分2歧。

    雌雄同株,雌、雄花均单生。雄花:花梗细,比叶柄稍长,花梗、花萼、花冠均被微柔毛;花萼筒漏斗状,长约2厘米,裂片披针形,长5毫米;花冠黄色,裂片皱波状,长3-4厘米,宽2-3厘米,先端微缺而顶端有小尖头,5脉;雄蕊3,花丝长3-4毫米,花药长8-10毫米,长圆形,药室折曲。雌花花梗比叶柄稍短或近等长;花萼和花冠似雄花;花萼筒长2-3毫米;子房中间缢细,密生粘质长柔毛,花柱粗短,柱头3,膨大,2裂。

    中国瓠瓜的主栽品种非常丰富,除了各地传统的地方品种外,科研院所培育出来的一批瓠瓜新品种,已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下面就对几个瓠瓜主产区的主载品种进行介绍。

    广东地区主栽品种有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靓丽蒲瓜、永乐1号蒲瓜、粤丰1号蒲瓜、早蒲1号蒲瓜及其他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正源3号蒲瓜、早佳蒲瓜等。品种主要特点是品质好,肉质嫩滑,肉白色,耐贮运。

    浙江地区主栽品种有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浙蒲2号、浙蒲6号、浙蒲8号及安吉长蒲等地方农家品种。这些品种的主要特点是果实呈长棒形,上下粗细均匀,脐部钝圆,肉质致密,质嫩味微甜。

    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地区主栽品种有早熟的汉龙碧玉瓠瓜、孝感瓠子、兴蔬早瓠、面条瓠子、生长势强的兴蔬短瓠、大葫芦型的圆瓠1号、优良的农家品种三江口瓠子和广受欢迎的翠玉瓠子等品种。

    瓠瓜为喜温植物,生长适温20-25℃,不耐涝、旱。喜温,不耐低温,种子在15℃开始发芽,30-35℃发芽最快,生长和结果期的适温为20-25℃。对光照条件要求高。对水分要求严格,不耐旱也不耐涝。此外,瓠瓜在结果期间还要求有较高的空气湿度。不耐瘠薄,以富含腐殖质的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为宜。

    瓠瓜原产于非洲南部低地,主要分布在热带非洲、印度次大陆、东南亚等地,其在中国也有广泛的分布,以中国长江以南为主。

    选择适宜品种:宜选用适应性强、抗病性好、高产、优质的地方品种。如东南沿海大中城市以浙江安吉青皮长瓠瓜和武汉长瓠瓜两个品种较好。

    种子处理:晒种:选晴天晒种1-2天,以利于发芽。 [2]温汤浸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用水量为种子的5倍,边浸边搅拌,并随时补给温水,保持水温55℃。经过15分钟后使水温降为25-30℃,再浸6-12小时,浸种时经常搓洗种子,每5-6小时换水1次,后捞出用高锰酸钾消毒10-15分钟,清洗后催芽。

    催芽:用多面潮湿的纱布、毛巾等包裹种子,放催芽箱催芽,催芽温度30℃,催芽期间每20-24小时用温水洗种1次。当有60%的种子出芽后即可播种。

    精细播种:营养钵营养土可用园土5份、草炭2份、腐熟有机肥3份混匀,如无草炭可用废菇料或肥沃园土也可以,同时,1米3配制好的营养土加入10千克磷酸二铵,混拌均匀,堆放1周即可装钵。装钵后码好浇透水,将种子芽朝下插入营养钵内,深度0.5厘米,然后覆土1厘米厚。浇足水后覆盖地膜,可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然后再覆盖拱棚膜。

    整地: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保水保肥性能好,近1-2年未种过葫芦科作物的地块;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疏松肥沃的土壤。土地要深翻,结合整地筑畦,一次性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猪粪1500千克、人粪尿5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进口复合肥50千克,做宽1-2米的畦。

    定植:当瓠瓜苗有3片真叶时进行定植最好,要求苗的下胚轴粗壮、叶片短,苗高8-10厘米,根系发达。移栽在晴天傍晚或阴天进行较好,防止高温败苗。每畦栽2行,株距45-50厘米,每亩栽1800-2000株。移栽后及时浇活棵水。

    中耕除草:搭架前在行间进行一次深中耕,清除杂草,疏通排灌沟。中耕后喷丁草胺可防杂草旺盛生长。搭架后视土壤及杂草发生情况进行中耕除草,中耕后培土,以免根群外露,伤根。

    引蔓整枝:瓠瓜可分为搭架或不搭架栽培,地爬不搭架需压蔓,以防风害、搭架的,当苗长30厘米高时,用2-3米的长竹竿设立人字架,约在1.3米处交叉,为了便于侧蔓攀缘和人工分层绑蔓,需横架2-3条。瓠瓜主要由子蔓、孙蔓结瓜,故应进行植株调整,常实行2-3次摘心,促使子蔓及孙蔓发生。随着秧苗的生长,将蔓数次绑在支架上,并使其分布均匀。

    激素处理:瓠瓜雌雄同株异花,一般主蔓先开雄花,后开雌花,侧蔓则先开雌花。为提早开雌花,增加雌花数量,早熟品种在定植缓苗后,用乙烯利喷洒两次;中、晚熟品种喷洒1次,就可使主蔓10-25节连续发生大量雌花,改变结果习性,提早结果,从而增加产量、产值。

    肥水管理:瓠瓜生长势较其他瓜类弱,生长期短,结果集中,除施基肥外,还要追肥灌水。追肥宜薄施勤施。在定植成活和摘心后、果实膨大期分别施1次肥。开始采收后分期追肥1-2次,促使后熟瓜生长。瓠瓜需水较多,应及时浇水,结果期间天旱可1-2天浇1次水,但如果雨水多时,应及时排水防涝。

    病害防治早期应以防治灰霉病为主,同时兼治菌核病、炭疽病,预防枯萎病;中期重点防治枯萎病,同时防治炭疽病、菌核病、预防白粉病;中后期以防治白粉病为主。虫害防治应提早,防治在点片危害阶段,早期防治蚜虫为主,中后期防治潜叶蝇、红蜘蛛为主,同时注意对蚜虫、蓟马的防治。

    保健价值

    瓠瓜含有蛋白质及多种微量元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同时,瓠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促进抗体的合成,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从瓠瓜中能分离出两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从而起到降糖的效果。胡萝卜素在瓠瓜中含量较多,食用后可阻止人体致癌物质的合成,从而减少癌细胞的形成,降低人体癌症的发病率,从而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药用价值

    瓠瓜性平、味甘淡,具有清热解暑、止渴除烦、利水消肿、通淋散结、消痰积、解毒素的功效; [12]其蔓、须、叶、花、子、壳均可入药,医治多种疾病。据古代医书记载,瓠瓜花味甘,性平,无毒,可做解毒之药,对各种瘘疮尤为有效。蔓、须药性与花相同,可治麻疮。瓠瓜瓤及子,味苦,性寒,有毒,可治牙病、牙龈或肿或露、牙齿松动。又可治面目、四肢肿,小便不通,鼻塞及一切痈疽恶疮。尤以瓠瓜壳的药用价值最高,其味甘,性平,无毒,消热解毒,润肺利便。愈是陈年的瓠瓜壳,疗效愈高。

    营养价值

    瓠瓜营养丰富,每100克可食部分含有蛋白质0.6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3.1克,粗纤维1克,灰分0.4克,胡萝卜素0.02毫克,维生素B10.02毫克,维生素B20.03毫克,尼克酸0.4毫克,维生素C12毫克,钙12毫克,磷17毫克,铁0.3毫克,钾124毫克,钠0.7毫克,镁8毫克,氯23毫克等物质。此外,还含有22-脱氧葫芦素D等。原种葫芦干瓢中还含葡萄糖、戊聚糖等。瓠瓜果实成熟时木质素的含量增多,而莽草酸等物质含量减少。

  3. 蒲瓜小魚玉米粥. 蒲 瓜 半個切絲備用 • 金勾蝦6個 • 香菇1朵 • 小魚1大湯匙 • 白飯2碗 • 水8碗 • 玉米粒半碗 • 烹大師1小匙 • 白胡椒少許 • 油蔥酥少許 • 橄欖油3大湯匙. 1小時30分鐘. 2人份. 甜心媽咪. 蒸瓠瓜肉丸. 半顆小型 瓠瓜 • 絞肉約150元 • 鹽 雞粉 黃酒 白胡椒粉適量. 30分. 六人份. Sheryl. 清炒瓠瓜. 瓠瓜 • 蝦米 • 冬菜 • 鹽 • 白胡椒粉 • 香油. 30分鐘. 6人份. 胖仙女. 瓠瓜乾煎蛋. 瓠瓜 乾 • 蛋 • 鹽 • 黑胡椒粉. 15分鐘. 4人份. Psyche Chang. 瓠瓜煎餅. 瓠瓜 • 中筋麵粉 • 雞蛋 • 白胡椒粉 • 鹽. 30分. 3人. Lucia.

    • 瓠瓜1
    • 瓠瓜2
    • 瓠瓜3
    • 瓠瓜4
    • 瓠瓜5
  4. 蒲瓜又稱為瓠瓜、蒲仔、葫蘆等,產於 5 ~ 10月,是台灣夏季盛產的蔬菜。 蒲瓜偏寒性,適合消暑氣,含水量高、熱量低,每 100g 只有 20 大卡。 蒲瓜使用蝦米清炒或煮湯都很適合,蒲瓜除了瓜肉,蒂梗可醃漬小菜、外皮可煮茶飲、瓜籽可以熬湯或打果汁。

  5. 瓠瓜: 瓜類中,瓠瓜寒性較低,維生素C含量特別豐富,多吃可以增強身體抗病毒的能力;能清熱利尿,很適合尿道結石病人食用;亦適合老人家吃,可增強體力。

  6. 瓠瓜料理怎麼做?. 愛料理精選210篇簡易食譜做法與步驟,有最新的瓠瓜煎餅、蛋絲炒瓠瓜、瓠瓜蒸煮小籠包、瓠瓜粥。. 以及瓠瓜煎餅、蒲瓜、瓠瓜等相關料理做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