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實行議會制(或稱內閣制)的國家(如德國、亦包括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如英國、日本等國),國家的最高行政權力由內閣掌握,來自議會多數黨或幾個黨派的閣員(大臣、部長、無任所閣員等)組成內閣內閣以總理或首相為首,向國會負責,實行集體負責制

  2. 此條目頁介紹的是 中華民國 行憲後 迄今的歷任 內閣 。. 關於行憲前的內閣,請見「 南京臨時政府內閣 」和「 中華民國北京政府內閣列表 」和「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內閣列表 」。. 關於中華民國建國以來的歷任 政府首腦 ,請見「 中華民國政府首腦列表 ...

    任數
    內閣
    在任時間
    在任天數
    1
    1948年5月31日-1948年12月22日
    206天
    2
    1948年12月22日-1949年3月21日
    90天
    3
    1949年3月21日-1949年6月12日
    83天
    4
    1949年6月12日-1950年3月12日
    274天
  3. 內閣的中文詞源來自 明朝 ,而阁这一名称可以上溯至 唐朝 。 按唐制,群臣平日于宣政殿(又叫衙)觐见皇帝,叫做常参。 每月朔日、望日则在紫宸殿(又叫阁)觐见皇帝,因紫宸殿在宣政殿后,所以叫做入阁。 [1] 但作為現代國家機構的用法則源自 英國 。 英文的 Cabinet 一詞在政治上指的是政府高級官員代表政府各部門商議政策的行政機構。 所以明清的內閣並非完全等同於西方之「Cabinet」。 中國. 明朝 開國皇帝太祖 朱元璋 執政期間,因 中書省 丞相 胡惟庸 相權过大而架空君权,在誅殺胡惟庸後廢除中書省和丞相,並禁止後代再設。

  4. 在英國歷史上,內閣是秘密議會的繼承者。一般认为,現在內閣的理念源自英國國王 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喬治一世來自德国的漢諾瓦,故英文不甚流利,於是敕令以辉格党 黨魁 华波尔爵士 [2] 統領内阁,為國王主持軍政會議,也成為了內閣首相制度的濫觴。

  5. 同稱:「內閣制」、「議會制」。 起源於英國,為目前最多民主國家採用的制度。 代表國家有英國、德國、日本、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 人民選出國會議員負責立法;國會多數黨組成內閣負責行政並向國會負責;國家元首為虛位元首的政治制度。

  6. 起源於英國,在施政運作上是以內閣代替元首對議會負責,國家元首僅具名位而無實權。 內閣需擬訂政策提交議會討論;並且督責所屬部會執行議會所通過的法律;議會對於無能或執政錯誤的內閣則可提出譴責或投不信任票,迫使內閣下臺。

  7. 字詞:內閣,注音:ㄋㄟˋ ㄍㄜˊ,釋義:1.古代中央官署,大學士治事之處,下設學士、中書等職。. 宋.蘇軾〈賜新除寶文閣直學士李之純辭恩命不允詔〉:「故內閣之命,非獨以寵卿,抑將使蜀人知朕用卿,蓋以德選也。. 」 2.明清兩代的政務機關。. 乃設置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