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kknews.cc

      圖片: kknews.cc

      • 粄,作為客家傳統美食,在端午節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客家人認為艾草具有避邪功效,因此在端午節食用艾粄,祈求身體健康,遠離厄運。 艾粄的外形與台灣常見的草仔粿相似,卻有著獨特的客家風情。 艾粄的餡料使用曬乾的蘿蔔絲製成,蘿蔔絲經過細緻處理,口感纖細綿長,形似長長的鬍鬚,因此艾粄也別稱「長鬚粄」。
  1. 艾粄,客家傳統美食中的一道經典佳餚,又稱草仔粿或長鬚粄,是端午節的應景美食。 它以獨特的風味和象徵意義而聞名,在客家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 2021年4月24日 · 清明時節掃墓祭祖之餘,嘴裡吃著飄著草香味、軟Q的外皮,包過著炒得鹹香的菜脯內餡,這就是家喻戶曉的傳統小吃「草仔粿」和「客家艾粄」不管 ...

    • 食力foodnext
  3. 2022年3月24日 · 艾粄–清明必吃 綠色的艾粄是用艾草混合粄脆製成,如果使用不同的青草植物,則會有不同的名稱,用苧麻葉做的叫「苧麻粄」,若用狗貼耳草則叫「狗貼耳粄」。傳統客家人認為在即將進入夏暑的清明時節食用艾粄,具有祛濕排毒、補氣保健之功效。

    • 客家艾粄1
    • 客家艾粄2
    • 客家艾粄3
    • 客家艾粄4
    • 客家艾粄5
    • 材料
    • 做法
    • 保存加熱方式

    《鹹內餡》 菜脯米100克 五花肉或豬絞肉150克 油蔥酥2-3大匙 乾香菇5朵(視大小) 蝦米25克 胡椒鹽1/3小匙 糖2小匙 白胡椒粉適量 蠔油或甘甜醬油2大匙 冷壓芝麻油適量 《甜內餡》 自製紅豆沙或蜜紅豆 《外皮》此份量約可做約8個 水磨糯米粉300克 水磨在來米粉或蓬萊米粉75克 白砂糖30克 熱水263克(超過85度C) 冷水1-2大匙(調整麵團用) 食用油18克 艾草粉10克 {Salty filling} Dried radish shreds (100g) pork belly or minced pork (150g) fried garlic (2-3 tbsps) dried mushrooms (5 pcs, depending on the size) drie...

    1.菜脯米泡水30分鐘倒掉水清洗一下,五花肉切絲或丁或直接用豬絞肉,泡水蝦米切碎,香菇泡軟切絲。 2.把擠乾水份的菜脯米備用,熱鍋加入油脂後把肉煸香出油後,加入蝦米碎、香菇絲煸炒香到微微金黃上色,再加入所有調味料,最後加入菜脯米,一起翻炒均勻即是餡料,放涼備用。 3.粽葉洗淨,一張剪成4段,表面塗點油。沒有粽葉就用烘焙紙防止沾黏。 4.外皮的粉類材料混合後,沖入滾水(至少攝氏85度C)拌成碎麵片狀後,加入食用油揉成光滑有彈性的麵團,若比較乾燥可以加入些許冷水調整麵糰柔軟度,麵團密封好防止表面乾燥備用。 5.分割塑形成小碗狀,每個麵髻子約80克,包入餡料,能包裹起來為原則,收口後塑型成為一個圓型,收口朝下,放在粽葉或烘焙紙上。 6.依序做好所有草仔粿,表面刷或噴上油脂,用任何可以產生蒸氣的工具...

    1.請盡快食用完畢常溫約3-8小時(容易硬化不軟糯這是粉的屬性) 密封好冷藏約3天,冷凍約可3週。 最好吃方法,絕對是現作現吃。 2.沒吃完逼不得已要冷藏或冷凍,要吃之前,建議放入微波爐,上面放上一張沾濕的廚房紙巾,保持加熱後粿皮彈性,即可食用。 3.若只有電鍋,加入約70克的清水,開關跳起後盡快取出,避 免過多的水分導致粿皮變的太軟,影響口感。 4.若已冷凍,加熱前須解凍!!解凍!解凍!(很重要所以說 三次),解凍後加熱方式同上面的步驟。

  4. 2021年12月6日 · 台語常說的「草仔粿」,也就是客家人稱的青粄、艾粄等客家式菜包,因為其外皮中使用的青草汁液,就是來自艾草,喜歡這個軟Q口感的話,不妨跟著一起從翠綠粉糰的小秘訣,到鹹香內餡配方一起學起來,之後想變化動手做紅豆粿、芋頭粿,也可以很快上手喔! 看更多> 菜脯是窮人的人參? 古早味台式菜脯、蘿蔔絲教你認識. 將新鮮艾草洗淨,放入滾水中煮約20分鐘,再放入冷中冰鎮,接著加些許冰塊打成汁液過濾。 艾草一定要先汆燙煮過,才能去除苦澀味,用果汁機時加冰塊可以幫助高速攪打時降溫。 新鮮艾草可在傳統市場或青草店購買。 取材料中各25克糯米粉、蓬萊米粉,加水揉至三光,分數塊壓扁後,放入滾水中煮約3~5分鐘浮起。 煮粿粹可以增加外皮的Q彈性,是很重要的步驟。

    • 客家艾粄1
    • 客家艾粄2
    • 客家艾粄3
    • 客家艾粄4
    • 客家艾粄5
  5. #客家 #客家飲食 #客家習俗 #客家大學堂 #客家艾粄 #艾草果 #hakka #hakkafood #Hakkatraditions #hakkastudies在這個季節, 有很多人做艾粄的。 艾有兩種: 大艾和小艾。 我們做了甜的和鹹的艾粄給大家看。而且, 客家人也喜歡用粗(苧)葉來做茶果。我們在這裏也...

    • 9 分鐘
    • 42.5K
    • Hakka Studies客家大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