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9年5月1日 · 1518歲的後青春期是年輕世代最重要的階段要做人生重要的三個抉擇選組選系與未來生涯也是家長老師發揮影響力的最後機會因為不久他們就要飛走了。 大人能如何幫他們成功突破內在騷動與外在無情競爭? 2009-05-01. .文 / 黃惠如. .出處 / 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 / 陳怡安. 字級. 收藏. 分享. 18歲的徐重仁在家裡的書店顧店,幫忙批書進貨,思考什麼樣的書可以賣得好? 用什麼樣的經營方式可以吸引顧客上門? 開啟他經營管理的興趣,30歲那年參與籌建了統一超商,現在是掌年營業額1300億、全台2000多個據點的統一超商總經理。 18歲的嚴長壽沒考上大學,只好先去當兵,退伍後勉強在美國運通找到傳達(俗稱小弟)的工作,之後做了機場代表,負責接待來台灣的外國人買茶葉、看龍山寺。

  2. 2009年4月1日 · 孩子看電視時間過長所造成的傷害與影響相關研究層出不窮。. 例如,容易過胖、變笨變傻、懶散被動、注意力降低、扼殺想像力,更會會削弱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批判能力。. 加上近期的《社會指標研究(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期刊中指出:快樂的 ...

  3. 2018年3月29日 · 青春期莫名脫序行為 先了解他們想什麼. 我們觀察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的冒險行為,便可知他們都在做些什麼,卻不見得明白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們無法光是請青少年解釋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就像成人一樣,不一定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或那樣做 ...

  4. 2010年3月1日 · 電視會養成人們不專注浮動的心看電視是一種被動的接受訊息心智被凍結我們為了放鬆而看電視卻反而看了電視之後在精神上肉體上更加疲累若是我們希望孩子養成主動求知的精神將電視機擺在家裏是危險的

  5. 2003年6月1日 · 2003-06-01. .文 / 黃惠如. .出處 / 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字級. 收藏. 分享. 在網路的搜尋引擎打上「獨居」二字,出現的是「獨居老人被鈍器敲擊而死」、「82歲獨居老教授上吊自殺」,更多的是獨居老人死亡多日後才被發現的新聞。 而另一類的獨居訊息,就是提供獨居女性的居家安全守則,包括在門口放男鞋、曬衣場掛男性襯衫等,似乎只要有男性在家,就可免去罪惡。 獨居彷彿是一種危險、一個缺憾、一個有待解決的麻煩,獨居的人似乎都三餐隨便、被寂寞吞噬,門外一響就身心不寧。 事實上,人生有很多階段都會獨居,也有很多人正在獨居,如為了求學、工作離家一個人住;或是離婚、寡居,甚或單身,獨居可以說是現代人的必修學分之一。

  6. 2017年10月13日 · 2017-10-13. .文 / 陳俊辰.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橘世代的特質和年輕時不一樣因為在世界打過滾變得更豁達明白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更懂得珍惜自己也更有堅韌的心能安穩面對每個生命都無法避免的一些失落時刻。 行為科學和腦科學類也證實,橘世代是人生中能力最強、也最快樂的時間。 1. 更願意敞開自己,和人聊天及分享. 年紀愈大,愈不想跟人接觸? 美國芝加哥大學2008年研究打破對高齡的刻板印象, 橘世代具有強烈意願和人連結 。 調查顯示,50~60多歲的人,一週至少和鄰居有1次互動的比率高達40%,一星期至少做1次志工的比率是17%;70和80多歲的人比率更高,上升到50%和22%。

  7. 2016年6月4日 · 美國加州大學的學者最近結束一項長達25年關於看電視時間體能活動與腦部認知的研究首次證實電視看得多不是使人長知識更聰明博學而是使大腦認知能力變差肢體活動較為遲緩。 學者們從1985年開始,選取了當時年齡18~30歲,平均起始年齡為25.1歲,為數3247名的受試者進行研究。 研究人員每隔2~5年就以問卷調查的方式,記錄受試者看電視,及從事體能活動的頻率。 每日眼睛盯著電視螢幕超過3小時的人,被歸類為「高度電視收看者(high-volume TV watchers)」。 為期25年後,這些受試者平均年紀已在50歲左右,皆已邁入中年,他們隨後被要求進行3項測試,分別是記憶力、專注力、心智與身體的反應度。 結果發現,這些「高度電視收看者」在專注力和心智與身體反應度上均表現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