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9年6月7日 · 「有港口街市」到手有幾天了,卻是供奉似地放在床頭旁;這本書,看似有一部中長篇小說份量,其實扣掉序言、推薦文、對作者的介紹及其年表,還有比重相當小說原文(日文對照),它僅剩下不到原書三分之一薄薄一冊。

  2. 2008年1月16日 · 今日的韓波被奉為象徵派的代表,甚至被貼上“第一位朋克詩人”、“垮掉派先驅”的標籤,他的作品對超現實主義和意識流小說也影響深遠,但真正的韓波是難以歸類的,因為“他是眾多流派之父,而不是任何流派的親人”。

  3. 2010年5月4日 · 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美國作家約翰.史坦貝克的長篇小說,出版於1939年,是一部偉大的美國社會紀實文學,這部小說在當年「賣得最快,評價最高,爭論最激烈」,一時成為禁書,又被當眾焚毀,最後迫使國會立法,資助農民。 1940年此書獲得普立茲小說獎,作者本人因為另一作品《人鼠之間》在196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故事背景是1933年從德州、至加拿大邊境的美國中西部廣大草原地帶,由於受到猛暴風沙侵襲,造成大片的耕地變成荒蕪。 奧克拉荷馬州的喬德(Joad)一家,被迫背井離鄉。 全家10口人加上搭便車的凱西(原為當地牧師),11人坐著一輛老式福特牌汽車,取道國道六十六號公路,向西橫越黃沙滾滾的沙漠,到加州尋找出路。

  4. 2007年5月8日 · 一九四五年,德勒斯登遭到轟炸,馮內果和其他戰俘藏匿在地下貯存獸肉地窖裡過了一夜,逃避頭頂上一場狂轟濫炸。這次空難躲藏對於作者有著極深刻象徵喻意,象徵人類不時掩埋自我以求生存企圖。

  5. 2011年3月6日 · 1957年,楚戈從新竹被調到台北士林裝甲警衛排,因為地緣關係,他結識了許多詩友與畫友,例如紀弦、覃子豪、鄭愁予、商禽、辛鬱、葉泥、劉大任、江漢東、楊英風等人,並加入了紀弦所發起新詩現代派運動,開始創作現代詩。 詩作多發表在藍星月刊、現代詩詩刊、文學雜誌、文星雜誌等。 同時,他也參加了當時台灣年輕畫家所組成「五月畫會」、「東方畫會」種種活動,跟其他年輕詩人們一起協助現代畫展出,並且撰文鼓吹,這個時候他已經開始使用「楚戈」這個筆名,寫了不少藝術評論。 1966年楚戈以陸軍上士軍階退役,出版詩集『青果』,並且自繪插圖。 同一年他考取國立藝專夜間部,次年被聘到中國文化大學前身文化學院講授「藝術概論」和「中國文化概論」,對於一個本身也正在大專夜間部就讀學生來說,這是非常難得榮耀。

  6. 2007年5月24日 · 本片是墨西哥導演艾方索柯朗繼其美國處女作《小公主》(A little Princess)後,第二部在美國所拍攝的電影。出身於電視界,艾方索柯朗以一部敘述愛滋病的電影(Love in the Time of Hysteria)獲得好萊塢之注目。

  7. 2011年11月13日 · 童年在日人高壓統治下,深受異母兄弟和鳴的影響,偷閱三民主義與五四時代作品,產生憧憬祖國的情愫。 十六歲,嘗試寫作,其中有短文『由一個叫花子得到的啟示』與小說『雨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