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0月5日 · 傳承維京人勇敢堅毅精神,不斷追求突破創新的單一麥芽威士忌品牌「高原騎士」,正式在台上市維京傳奇二部曲「VALKNUT戰神」,首開先例於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紅樓舉辦上市發表會,將百年古蹟變身為北歐神話殿堂。. 活動現場處處可見神話中由三個 ...

  2. 2024年2月26日 · 富邦集團將這一挑戰視為機遇,積極投資並布局在數位媒體產業,並尋求與國內外優秀合作夥伴的合作,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以期在未來的媒體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 延伸閱讀: 震撼業界! 林之晨接台灣大總經理,「非電信背景」的他為何受青睞? 參考資料: 上報 、 UDN 、 三立新聞網 (本文初稿為經理人使用 AI 編撰,編輯.整理 / 溫為翔)

  3. 2015年4月13日 · 破解對策: 仔細回想「最初的善意是否只是伎倆? 」倘若別人的提議我們確實贊同,那不妨接受;倘若這提議別有所圖,就告訴自己這是商業伎倆而置之不理。 2.承諾和一致:迫使自己言的行與曾做出的選擇保持一致. 心理基礎: 來自於「希望顯得言行一致」,為了避免被視為說謊者,人們對於自己承諾過的事會盡可能做到,即便發現事情不太對勁,依然會不斷找理由說服(或欺騙)自己沒錯。 應用實例: 美國心理學家謝爾曼(Steven Sherman)曾進行一項電話調查,詢問受訪者「要是美國癌症協會需要募捐,願不願意花3小時幫忙? 」由於不想顯得沒愛心,多數人紛紛答應。 過幾天後,當協會去電請求協助時,答應擔任志工者較以往多了7倍。 破解對策: 反問自己「知道了我現在所掌握的情況,要是時間能倒回,我還會做出同樣選擇嗎?

  4. 2023年12月27日 · CATCHPLAY 電影台今(27)日宣布,自 2024 年 1 月 1 日起承接原先「衛視電影台」的有線電視 61 頻道。. CATCHPLAY 集團執行長楊麗貞指出,集團自 2007 年深耕影視娛樂內容,從院線發行起家、跨足國際 OTT 平台和自製原創內容, 較少為人知的是,經營數位電影頻道的 ...

    • 從直播到做綜藝節目:沒原創就滾
    • 網路收視群需慢慢培養,被酸過氣藝人也沉住氣
    • 廣告主只看收視率,沒人知道流量代表什麼
    • 一日系列爆紅原因:有梗才拍,不拍開箱文
    • 終極目標:要做netflix等級的節目

    麥卡貝背後的公司是隨身遊戲,主要業務是做行動網路串流平台(streaming),起初是有平台技術,和其他電信商、娛樂內容商合作提供用戶下載內容,但做一做卻發現,台灣影視內容在網路上缺乏競爭力。「那時候年輕人在網路上都在看土豆、優酷網的東西,」Eric說,台灣從前明明有很強大的影音內容生產,現在大家都在看外國的節目,於是產生自製影視內容的念頭。 2013 年麥卡貝上線,從電玩直播做起,因為一開始想到吸引網路觀眾,最大的利基是電玩族群,Eric 分析,麥卡貝有直播技術,而且台灣的電玩族群是第一波開始看網路直播的人,結果卻發現,除非有很強的內容,不然平台再怎麼做,用戶只會被更大的平台吸走。其次,雖然他們說服了一些台灣當紅的遊戲實況主加入,但最後廠商會認為,「我為什麼不直接找實況主下廣告,何必要透過...

    2015 年《木曜4超玩》開播,做實境綜藝,一開始也嘗試直播,但馬上就碰到幾個問題。第一,藝人不習慣直播節奏、表現不好笑,「我告訴你,藝人做直播真的沒有很厲害。」 Eric 解釋,台灣多數節目是預錄,拍完後可以後製,「觀眾看到的可能是他被剪出來 20% 好的地方,其他的 80% 都不行,」但上直播的時候,一個人是 100% 被觀眾看到,藝人容易被比下去,「那些實況主很會講,直播的時候沒有冷場,你根本沒有辦法跟這些人比。」 後來他就想,「不行,我們要讓邰哥回到他擅長的戰場,不然會死得很難看。」所以他們是第一個在直播裡面放 VCR 的節目,先讓邰哥做好一些 VCR 再剪精華,播出時討論拍攝中間發生什麼事情,讓藝人回到他比較習慣的模式。 Eri c說,他們摸索了快 3 年,才慢慢走出地獄,找到最適...

    另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當時的廣告廠商也不敢相信他們提供的流量數據。以前沒有一個網站有公信力,大家都有自有平台,號稱每天的到訪人數有多少,所以廠商基本上不相信流量數據,直到近幾年單一平台 YouTube 逐漸掌控市場,訂閱人數、觀看次數等數據較公開透明,整體網路影音廣告市場才開始好轉。 Eric 感慨表示,剛開始那樣的環境找廣告商也很痛苦,所以《木曜4》團隊特別感謝願意合作的廠商,節目中的業配廣告台詞,常常可見到「感謝XX廠商,讓《木曜4》多活 X 天」,這的確是團隊的真實心聲。

    「柯 P 是個核爆,一爆就兩倍、3 倍翻上去,」Eric 表示在《木曜4》的一日市長那支影片之前,他們一支影片已經從幾萬人點閱,做到 70、80 萬的水準,但那支影片之後更是連環上爆。 他們很早就接觸過柯文哲,第一次提案的時候被拒絕,但幕僚留下他們的聯絡資料,所以第二次是柯 P 幕僚主動聯繫他們。為什麼會那麼多人引起共鳴?「我覺得那時候大家看到柯 P 的報導都是很零碎的,沒有人像我們那麼長時間跟拍。」 拍完柯 P 後,當然吸引不少政治人物找上門,他們最後都 say no。Eric說,他們在乎的是在網路上有沒有梗,而不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他們不怕政治人物在網路上有爭議,但不能是一面倒的負評,所以之後再拍的政治人物,只有台北市議員呱吉(邱威傑)。 當然,除了政治人物,企業也找上門。他直言,有的企...

    問他麥卡貝下一階段的目標,或他看得見的競爭對手是誰?他認為跨國平台 OTT 崛起後,作品的國界就消失了,作品界線也模糊,因此, 要看你推什麼產品,競爭者才會被定義出來。 例如你將來推出戲劇作品,競爭者會是其他產製戲劇作品的內容商,所以他的眼光就不僅是台灣的電視行業,而是所有優秀的內容產製者。他看齊的標準是 Netflix,他希望麥卡貝的作品,國外也看得懂,「如果能跟優秀的作品競爭,是一件很榮譽的事情,那也是麥卡貝想要走的路。」 一路走來,從無人相信到廠商主動找上門詢問合作,他不想以賺不賺錢來衡量成功這件事。「我今年已經 51 歲,這家公司明年就 25 年,我也做到 EPS 快 5 塊過,」但他最想做的其實是做一家讓人感動的企業。

  5. 2015年8月17日 · Discovery頻道的發跡故事.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每個想要創業的人都曾有過那麼一刻,」《Discovery》傳播公司創辦人約翰‧亨德瑞(John Hendricks)說:「那個想法在你腦子裡盤旋好幾個月,而且牽動了你所有的想像力,讓你怎麼也放不下來,非得做點什麼才肯罷休。 他指的是那個潛藏心中已久的創業點子:要是某一個有線頻道,只播放精彩的紀錄片,探討科學、歷史、醫學各種主題,資訊豐富又有娛樂價值,不是很棒嗎? 他想,或許還有觀眾像他一樣有「知識癡迷症」!要是在生活中發現了有趣現象,卻無法理解發生原因,就會掛念這個問題,一直要到找出答案了,內心才會恢復平靜。

  6. 2019年10月14日 · 移除飛機「電視」,原因不只是為了省成本. 據 彭博社 介紹,這一現象主要出現在美國的航空公司上,美國航空、聯合航空、阿拉斯加航空都在著手移除境內乃至跨境航班座位上的個人電視顯示螢幕(PTV)。. 航空公司這樣做的原因倒不完全是為了節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