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8月25日 · 跳到主文 更令人擔心的是以噴氣式的出征手法,讓許多的創作者及公眾人物都必須審慎考慮社群引領的言論暴力,因此長期活在恐懼之中。我擔心的是,我們是不是在不知不覺中,逐步走向容錯率極低的文化,我們是不是已經不慎把創意思考當成生產線的罐頭,我們是不是不再擁有開放的心胸了?

  2. 2013年4月28日 · Apr 28 Sun 2013 10:46. 人鼠之間:被遺忘的經典. 我很愛提但是一直沒寫的電影「變腦」(Being John Malkovich,直譯為「變成約翰馬可維奇」)就是以男演員「約翰馬可維奇」(John Malkovich)的名字為片名。 如果不知道他是誰,也沒聽過這個人,也找不到電影「變腦」的話,不妨找出電影 「超危險特工」 (R.E.D),其中腦子最不正常的那個探員馬文(Marvin),就是你要找的人了;或者是電影 「賭王之王」 (Rounders),男主角最後對付的那個俄裔老大,這些多變又傳神的角色型態,就是約翰馬可維奇為何如此偉大的原因。

  3. 2012年9月27日 · 電影名稱看起來,似乎有種限制級電影的風格,但內容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紀錄片,所謂的「大師」和「新世代」的碰撞和交流,而且他們的融合,的確看到了很好的結果。 這是德國已故之名編舞家碧娜鮑許(Pina Bausch)把自己的編舞舊作「交際場」(Kontakthof),結合四十位 ...

  4. 2014年6月16日 · 露安強森(LouAnne Johnson)剛從海軍陸戰隊退役,離婚,在朋友的引薦之下,在加州的一所高中找到了一份教職。 讓露安強森深感疑惑的是,為什麼這一切進行得如此順利? 正當她走進有如龍潭虎穴的教室,全班就像無政府狀態,大聲叫囂、嬉鬧,滿地垃圾,還有一堆躺在地上,狀態不明的課桌椅。 露安強森是他們這學期第六任導師,表面上看來,所有老師都對他們束手無策,但是相對而言,他們對自己的未來,又有多少把握? 露安強森用軍中學會的「空手道」,引起學生的注意,但是校方嚴厲反對,明示她只需用「課綱」交差了事;學生除了課業之外,他們的衝突也非常嚴重,表面上的打架鬧事,對學生來說,那是為了「自尊」而戰。

  5. 2013年5月9日 · 電影「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中,艾瑪湯普遜和凱特溫斯蕾,分別演出理性與感性兩姊妹,理性的姊姊總是壓抑情感、努力持家,盡可能地犧牲自我,成全家人,就連自己的婚姻大事,都被她置於度外;相反地,妹妹的感性,時常讓她活在幻想之中 ...

  6. 2013年12月25日 · 我只能說,進入21世紀之後的伍迪艾倫(Woody Allen),好像從靠右駕駛,無預警地改成靠左駕駛;意思就是,不論他老爺,多麼努力創新作品,每次的劇情,就是一副快要出車禍的樣子。早期如「曼哈頓」(Manhattan)般的機智與荒謬,都不知去向,煙消雲散;也許電影「情遇巴塞隆納」(Vicky Cristina ...

  7. 2014年10月26日 · Oct 26 Sun 2014 09:33. 八又二分之一:導演意識流. 大學時代就看過費德里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作品,但是和工作幾年後的今天相比,竟然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年輕時候只覺得他的電影,觀點很獨到,劇情線和運鏡都狂放不羈,甚至有種炫技的味道。 出社會五年後,再重看一次,當年有看沒有懂的「八又二分之一」(Otto e Mezzo),才發現這部電影根本是面鏡子,把生活的一切照得無所遁形,越虛幻的部分越寫實,越抽離的情節越真誠;如果已經年過三十,還是有看沒有懂的話,只能說你/妳的人生歷練不夠,還太天真,經歷的挫折不足以領略,人生最美的一片風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