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2月9日 · 電影《哀樂中年》的「顧問」:生命在四十歲開始. 2017-12-09 由 澎湃新聞 發表于 文化. 2015年,上海的韋泱先生發表《沈寂眼中的張愛玲》紀念張愛玲辭世二十周年。. 文章一路追溯沈寂與張愛玲的多年交誼,還記錄了一則軼聞:張愛玲曾讓沈寂「代筆 ...

  2. 2022年8月1日 · 也有人通過各種證據,推測《哀樂中年》的劇本也出自張愛玲之手,卻被桑弧和張愛玲先後否認。《不了情》(1947年)《太太萬歲》(1947年) 在《哀樂中年》中,桑弧導演運用了很多在當時特別先進的電影技巧,尤其是時空變換的專場,可以說是驚豔。

  3. 所謂「哀樂中年」,大概那意思就是他們的歡樂里永遠夾雜著一絲心酸,他們的悲哀也不是完全沒有安慰的。人生的況味,有時就在那些悲欣交集的片刻。你大概想不到這部電影和張愛玲有關係。

    • 「尋尋覓覓」張愛玲
    • 收藏,就是這樣煉成的
    • 研究,賦與藏品的生命
    • 追蹤,《哀樂中年》的編劇
    • 發掘,傳奇當中的傳奇
    • 「文學考古」不易為

    「張愛玲是文壇上的傳奇,研究她的著作甚多……」工程師吳邦謀,多年來,醉心於發掘有關張愛玲的稀有文獻、資料。 2020年是張愛玲(1920-1995)百年誕辰,他出版了《尋覓張愛玲》一書,以個人珍貴的藏品,勾勒出更全面的張愛玲。 早已想訪問吳邦謀,可惜疫情蔓延,無休無止……在一月中旬,幸得一位朋友的介紹,終於聯絡了他,他也答允了接受專訪。 我們相約在香港大學碰面,因為張愛玲曾在這裏念書。訪問那天是周末,春日暖和,正值開花時節。陸佑堂附近,滿是回來拍畢業照的學生,以及他們的家人,男女老幼,各自取景拍攝,熱鬧的氣氛,近日罕見。 作者與吳邦謀先生約在陸佑堂附近見面,文質彬彬的吳先生與人文港大相得益彰。(攝影:余奕軒)我早到了,坐在校園的長椅上,遠看浮雲飄渺,近看綠樹扶疏,倒也是賞心樂事…… 然後,攝...

    吳邦謀念小學時,大概在三、四年班,像其他的男孩子一樣,最愛看漫畫,例如黃玉郎的《小流氓》、上官小寶的《李小龍》等。「我用零用錢買漫畫書,看完後便小心儲起來。」當時家中開士多,空間較大,他將漫畫書放在蘋果箱中,秘密藏在床下底的最深處。 另外,他亦喜歡畫畫,臨摹原作。而當時的漫畫,亦設有專頁,提供園地,供讀者投稿。「我畫的漫畫亦曾刊出,爸爸也稱讚我畫得很漂亮……」提起漫畫,他眉飛色舞地談下去。 「媽媽當然不太喜歡我看漫畫,我藏的漫畫書,後來因為搬家,終於給媽媽全部拋掉。」吳邦謀放學回家後才發覺,已經太遲,正是欲哭無淚,最心痛是刊出自己的畫作那一期也被丟掉,他一直耿耿於懷。 就在個多月前,他突然收到畫家好友李志清傳來WhatsApp,除了寫上「是你嗎?」,還附有讀者畫作分享……原來刊登其畫作的一冊...

    除了航空資料,他亦有蒐集有關文學方面的文獻、舊物,例如魯迅、張愛玲、金庸、葉靈鳳、劉以鬯等的舊作。 一個念理科的男生,何以會迷上張愛玲?「讀書時,念物理,老師介紹『摩擦力』(friction)。我跑到圖書館,找尋這方面的資料。」在書櫃分類架上,他常看到Fiction這個字,原來就是「小說」,於是產生疑問,為什麼虛構的故事可以吸引那麼多讀者。 「小說可謂包羅萬有,有武俠,也有愛情和科幻作品……我開始接觸不同的作家,如金庸、古龍、張愛玲……」為追尋答案,於是他嘗試閱讀文學書籍,步上「左文右武」的道路。 「世界太大,金錢有限,藏品要買一個系列,才有意思。收集全面,集中火力,才可以進行研究。」對於張愛玲的舊作,他收藏已久。 「我收藏是為了興趣,值錢與否,不在考慮之列。」吳邦謀喜歡蒐集文物,亦愛好尋根...

    張愛玲除了寫散文和小說,她亦創作電影劇本,吳邦謀展示出《不了情》的資料,「《不了情》是張愛玲首次編劇的電影劇本,由桑弧導演,主角為陳燕燕及劉瓊。」1946年,張愛玲第一次與桑弧合作,過程愉快,在上海公映,亦非常賣座,導致兩人繼續合作,接着拍了《太太萬歲》和《哀樂中年》。 《不了情》是張愛玲首次編劇的電影劇本,由桑弧導演,主角為陳燕燕及劉瓊。(攝影:余奕軒) 桑弧是著名的編劇和導演,「他性格內向,為人拘謹,『多做事、少說話』,與胡蘭成完全判若兩人。當時電影界的人士欲撮合兩人,可惜當時她與前夫的關係仍千絲萬縷,最後沒有跟桑弧發展下去。也許是首段婚姻,令張愛玲創傷太深,兩人有緣無份。」桑弧去世後,其子從他的遺物中,找到多張他為張愛玲拍攝的生活照,由此可知,他非常珍惜這段感情。 1944年張愛玲身穿...

    驀然回首,吳邦謀說:「從2007年至2017年,整整10年間,我寫了數本有關香港航空史的著作……然後,幾年前,我決心『捨航空,取人物』,當時曾考慮以葉靈鳳或金庸為題材。」然而,研究金庸的專家已有很多,於是他最後選定了傳奇中的傳奇人物張愛玲。 1946年11月,《傳奇》增訂本出版。(照片由吳邦謀先生提供) 「我寫作是為了分享,希望更多的讀者閱讀,從航空走到文學的領域,撰寫感性的故事,滿足感更大。」幾年前,吳邦謀開始在面書撰寫「喬風隨筆」。 「最初,我寫得比較短,由百多字開始,後來愈寫愈長,而且與讀者互有交流,收到不少回應。寫作不能躲起來,一定要公開。」例如寫張愛玲,讀者的反響很大,對他亦帶來推動力。「寫書的時候,再作增刪補充潤飾,可以說,我的寫作,就是源於面書。」 工餘寫作,時間有限,他習慣在...

    為紀念張愛玲百年誕辰,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比較文學系及文學院,於去年11月合辦《百年愛玲,人文港大:張愛玲百年誕辰紀念文獻展》,展示了港大檔案館的原始檔案紀錄,呈現張愛玲的大學生活,以及她早期生活的一些片段。 2020年張愛玲百歲冥誕,坊間出版了許多紀念特輯及文獻特展。(灼見名家製圖)同年同月,深圳福田區的「本來書店」,亦舉辦了「尋覓張愛玲──張愛玲百年誕辰紀念特藏、圖書展」。為此,吳邦謀也借出私人珍藏,包括張愛玲早期著作初版、報刊雜誌和原刊小說等。 1944年12月出版的《流言》,封面由張愛玲親自設計。(照片由吳邦謀先生提供) 「今時今日,在內地搞張愛玲展覽並不容易。開幕活動請來陳子善教授,他從上海飛到深圳,作專題演講,實在很難得。」疫情之下,他也未能出席,只通過現場連線為讀者介紹展品。 ...

  4. 哀樂中年 》 這是一部關於中年人的喜怒哀樂,用張愛玲的話來說就是「他們的歡樂里永遠夾雜著一絲心酸,他們的悲哀也是完全沒有安慰的」。 看過這部影片的人大多都會感到震驚質疑「這真是1949年的電影?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15年4月22日 · 昨天看了1947年由桑弧編導的老電影《哀樂中年》,這部電影使我難以忘懷。 故事是這樣的,小學校長陳紹常(石揮飾)喪妻,有三名小學子女要照顧。 姐姐勸他再醮,他看到朋友的繼室如何欺負繼子,就沒有續弦的心思...

  7. 2017年12月9日 · 哀乐中年》创作于1948年,有陆洁(时任上海文华影片公司常务董事兼厂长)的日记可查:“7月21日 午约克24次会议,谈培林《哀乐中年》、佐临《表》剧本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