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馮友蘭 (1895年12月4日—1990年11月26日),字 芝生 ,男, 河南 唐河 人, 中國 哲學家哲學史家現代 新儒家 代表人物。 生平 [ 編輯] 家世 [ 編輯] 1895年12月4日( 清 光緒 二十一年十月)馮友蘭生於河南省 唐河縣 祁儀鎮 。 馮氏是當地的望族,合族而居,有地千餘畝。 求學 [ 編輯] 馮友蘭6歲入家塾發蒙。 1904年因馮臺異任 武昌方言學堂 會計庶務委員,隨父遷居武昌。 1907年馮臺異任湖北 崇陽縣 知縣,全家遷崇陽。 1908年夏馮臺異病故於崇陽,馮友蘭遂返回唐河就讀家塾。 1910年入唐河縣立高等小學預科。 1911年入開封 中州公學 中學班。 1912年轉入武昌 中華學校 ,同年冬入上海 中國公學 大學預科。

  2. 冯友兰 (1895年12月4日—1990年11月26日),字 芝生 ,男, 河南 唐河 人, 中国 哲学家哲学史家 ,現代 新儒家 代表人物。 生平. 家世. 1895年12月4日( 清 光緒 二十一年十月)馮友蘭生於河南省 唐河縣 祁仪鎮 。 馮氏是當地的望族,合族而居,有地千餘畝。 求學. 馮友蘭6歲入家塾發蒙。 1904年因馮臺異任 武昌方言學堂 會計庶務委員,隨父遷居武昌。 1907年馮臺異任湖北 崇陽縣 知縣,全家遷崇陽。 1908年夏馮臺異病故於崇陽,馮友蘭遂返回唐河就讀家塾。 1910年入唐河縣立高等小學預科。 1911年入開封 中州公學 中學班。 1912年轉入武昌 中華學校 ,同年冬入上海 中國公學 大學預科。

  3. 1973年 批林批孔運動 中,馮友蘭出任 四人幫 掌握的“ 梁效 ”寫作班子顧問,“從舊營壘裏衝殺出來,給了 孔丘 一個回馬槍”,相繼發表《对于孔子的批判和对于我过去的尊孔思想的自我批判》和《复古与反复古是两条路线的斗争》等文章,均得《 光明日報 ...

  4. 馮友蘭 ( 1895年 12月4號 — 1990年 11月26號 ),字 芝生 , 中國 河南 南陽 唐河 人,曾爲 大清 、 中華民國 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民。. 佢係 哲學家 、 哲學史 家,以儒人出名,後半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轉爲反儒。.

  5. 馮友蘭 (1895~1990) 字芝生,河南唐河縣人。 中國近現代名哲學家、哲學史家。 1915年自中國公學考入北京大學哲學門,學習中國哲學。 1920年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師從杜威, 學習西方哲學。 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 歷任中州大學(現河南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 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 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

  6. 馮友蘭,字芝生,河南南陽唐河縣人中國哲學家哲學史家。 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著作《中國哲學史上下冊》是第一套以西方哲學概念完成的中國哲學史著作。

  7. 2024年1月3日 · 馮友蘭. (中國當代哲學家、教育家,“儒蓮獎”得主) 馮友蘭(1895年12月4日—1990年11月26日),字芝生, 河南省 南陽市 唐河縣 祁儀鎮 人。 中國當代著名 哲學家 、 教育家 、 思想家 。 [27] 1918年,畢業於 北京大學 哲學系。 1924年,獲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哲學博士學位,師從 約翰·杜威 。 [1-2] 回國後,歷任 清華大學 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屆 政協委員 ,第六至七屆全國政協常委,取得美國 普林斯頓大學 、印度 德里大學 、美國 哥倫比亞大學 名譽文學博士。 [3]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