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刺馬案 為 中國 晚清 同治 年間 兩江總督 馬新貽 被 刺殺 之事案。 案件始末. 同治 九年七月二十六日(1870年8月22日)早上10:30左右, 兩江總督 馬新貽 自 金陵 校閱場觀清軍射箭訓練, 閱兵 後,返回 總督 轅門 ,半途有人攔路喊冤, 刺客 張汶祥 (本名 張文祥 ,被清朝刑部改為「張汶祥」,因清廷習慣將重犯名字加上艸字旁或水字旁,以喻為草莽大盜、汪洋大盜,如孫文被清廷改為孫汶)趁隙以 匕首 刺傷馬新貽,馬新貽延至翌日不治身亡 [1] 。 張汶祥刺殺成功之後束手就擒,在獄中透露,下手行刺的主因是馬新貽「不仁不義」,但實情則矢口不說,指名 曾國藩 和 刑部 尚書 鄭敦謹 來審理,才願供出實情。

  2. 刺馬案 為 中國 晚清 同治 年間 兩江總督 馬新貽 被 刺殺 之事案。 案件始末 [ 編輯] 同治 九年七月二十六日(1870年8月22日)早上10:30左右, 兩江總督 馬新貽 自 金陵 校閱場觀清軍射箭訓練, 閱兵 後,返回 總督 轅門 ,半途有人攔路喊冤, 刺客 張汶祥 (本名 張文祥 ,被清朝刑部改為「張汶祥」,因清廷習慣將重犯名字加上艸字旁或水字旁,以喻為草莽大盜、汪洋大盜,如孫文被清廷改為孫汶)趁隙以 匕首 刺傷馬新貽,馬新貽延至翌日不治身亡 [1] 。 張汶祥刺殺成功之後束手就擒,在獄中透露,下手行刺的主因是馬新貽「不仁不義」,但實情則矢口不說,指名 曾國藩 和 刑部 尚書 鄭敦謹 來審理,才願供出實情。

  3. 2023年5月22日 · 刺馬案」——轟動晚清的第一大案. 1870年8月22日,江寧(南京)府校場上,兩江總督馬新貽騎坐在高頭大馬上洋洋自得的檢閱自己兩年來訓練的新軍。 雖然這裡因昨日的暴雨,地上滿是積水,但並不妨礙馬新貽愉悅的心情,在他治下的兩江地區已走出太平天國戰爭陰霾,總體形勢欣欣向榮。 他相信遠在京師的慈禧已看到這一切,閱兵完畢,馬新貽興致不錯,跳下戰馬在隨從的陪同下,從側門步行回府,道路兩旁是列隊的士兵和圍觀的百姓。 所謂「禍福在旦夕之間」,突然從人群中閃出一刺客手持利刃直撲馬新貽,馬新貽躲閃不及,右脅中刀,當即倒在血泊之中。 整個行刺過程發生太快,士兵們根本反應不過來,不過刺客也沒有逃跑,於是眾人一擁而上,死死將其摁倒在地,將其擒獲, 而刺客不僅沒有掙扎,反倒自言自語:「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等等。

  4. 2022年4月3日 · 刺馬案是晚清奇案,幕後的操縱者究竟是誰,為何讓慈禧深感恐懼 - 每日頭條. 2022-04-03 由 煮茶談史 發表于 歷史. 清同治七年五月二十六日,閩浙總督馬新貽被慈禧太后召進紫禁城養心殿,其子馬毓楨等候在殿外,似乎在商談什麼隱秘之事,當看到父親走出殿外時,不由得大吃一驚,只見父親臉色蒼白汗如雨下失魂落魄,與進宮前的意氣風發完全判若兩人,究竟發生了什麼,讓馬新貽覲見慈禧太后如此失態? 兩個月後七月二十日,一道上諭從紫禁城發出,以最快的速度馳送南京,曾國藩調任直隸總督,兩江總督由馬新貽調補,這件意在改變大清危局的聖旨,最終改變的只有馬新貽一個人的命運。

  5. 刺馬是指清末 張汶祥 刺殺 兩江總督 馬新貽 的故事後被人傳誦,成為 清末四大奇案 之一。 同名電影《刺馬》由香港著名演員 狄龍 、 陳觀泰 、 姜大衛 出演。 1992的同名電視劇《刺馬》,由姜大衛、 李婉華 主演。 基本介紹. 中文名 :刺馬. 故事 :清末 張汶祥 刺殺 兩江總督 馬新貽. 事件始末. 在 同治 九年,又發生了 兩江總督 、封疆大吏 馬新貽 被刺的要案,真是 朝野 震驚,舉國傾注。 事情發生在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馬新貽校場閱兵完畢,返回督署的路上,為刺客 張汶祥 所殺。 刺客並不逃走,高喊:“刺客是我張汶祥! ”讓那班怕死的衛士捉拿。 刺馬 劇照. 這個案子發生後,清廷十分驚恐,知道此案涉及 封疆大臣 的內幕褻聞,於臉面上大不光彩。

  6. 《剌》(英語: Blood Brothers )是香港 邵氏公司1973年拍攝有關馬新貽案的電影。本片劇情根柢《清末四大奇案》〈刺馬案〉。

  7. 刺馬》是根據滿清四大奇案之一張文祥刺馬案改編的,故事發生在南京。 馬新貽早年投身太平軍,與兩個結義兄弟關雲寶、張文祥一同打入清廷卧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