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7月17日 · 李秉喆對此大為震怒除了開始打壓次子並懷疑長子李孟熙才是事件幕後的黑手李秉喆曾使用家法監禁李昌熙又以長子李孟熙罹患妄想症為名欲將其關押到精神病院李孟熙以死相拼才逃過一難後來由於李昌熙曾哭著向李秉喆請罪因此得到了一家小

    • 台灣難成醫療大國原因一:缺乏本土生技產業
    • 台灣難成醫療大國原因二:醫療尚未產業化
    • 台灣可以怎麼殺出一條路?

    欲在全球醫療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生技業的發展會是最重要的關鍵。李鍾熙首先解釋,生技業主要為研發生技產品,如藥物、試劑,市場遍及全球,醫療業則是服務在地需求,兩者隸屬不同產業,卻又息息相關,因為醫療用的產品與服務,皆來自生技業。 李鍾熙以 COVID-19 疫情為例,說明台灣醫療水準高,但仍多採用進口的生技產品。他指出,有獨特的生技產業才能成為先進的醫療大國,而這須仰賴醫療、生技業的相輔相成。李鍾熙表示,醫生在臨床上會接觸各種疾病,臨床經驗能帶來新構想,並形成不一樣的需求,也因而帶動生技業發展,以此創造正向循環。

    雖然台灣的健保讓醫療行為變得普及又方便,但台灣醫療業的發展也存在劣勢。不同於生技業的營利性,台灣的醫療多被視為是一種社會福利。李鍾熙認為,台灣現行的醫療更像是一個巨型的國營事業,醫療支出佔 GDP 的比例,和國外相比少很多。 李鍾熙表示,以社會福利為導向沒有不好,但代價在於缺少自由市場及影響新藥發展,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說,恐對醫療業不利。他建議,長照、健檢、洗腎等周邊服務,或許可將其產業化,以此帶動相關發展。例如除了非營利的長照服務機構,也可以將其產業化,建立高、中、低階的層級,避免長照服務的平原化。 另一方面,由於醫院為非營利機構,不能接受他人的投資,必須用醫院的資金購買儀器;同時,醫院的財產屬於地方政府,因此醫院也不能成為投資人。受限於此,醫生做研究的誘因較低,生技產業則無法獲得台灣醫療...

    如今,精準醫療成為全球醫療發展趨勢,而與基因有關的技術,則是各國目前重要的研究面向。李鍾熙表示,從 2000 年開始,涉及細胞、基因治療的產品、檢驗、分析、定序起步,發展至今,隨著人們對基因的了解愈深,能夠透過基因片段定序,觀察突變後的基因具有的活性、傳染力。 李鍾熙說明,基因的檢驗可以反映先天、後天的狀況,再結合過去病例、生活習慣等數據,疾病判斷與藥物供給會更準確。就像現在無論是保健食品或是感冒藥,其實都可以做到個人化,在這樣的情況下,主打個人化的精準醫療便會成為未來的趨勢。 李鍾熙也指出,現行常見的應用與癌症有關,因為癌症源於基因的突變,他以肺癌為例,以前只有小細胞、非小細胞,現在則有數十種分類,而在醫學上,透過判定基因突變位點,就能快速對症下藥。 那麼台灣該如何在精準醫療領域找到專攻的...

  2. 2020年10月29日 · 這部分互動是收集證據的,藉此資料我們進入了他人的心理觀點,推理他為什麼會這麼做的背後意圖,並預期他人用什麼角色與邏輯在進行下一步 。 大概類似名偵探的作法,或者一句話表示:「設身處地」。 情感的同理心和認知的同理心之間彼此獨立,能在情感上強烈共情的人不一定也善於理解他人的認知觀點,反過來也是。 然原則上兩者必須並用,「同理心」才會真正完整。 強烈共情的人很容易被情緒主導,跟著對方進入破壞、宣洩的立場, 此時就需要認知的同理心幫忙踩住界線,讓「你是你,我是我」,讓「同理,而不是同意」 ;而過於理解他人的認知同理心,很容易進入自己對他人的想像,太早幫對方解決問題,事情是作對了,然人類的情緒沒先被回應,就什麼也動不起來,此時就需要情緒的同理心回應對方感受,讓他感覺到「我是支持你的」。

  3. 2014年6月23日 · 而近來讓韓國經濟震盪不安的無非是三星集團的會長李健熙在五月初因心肌梗塞住院。 他一度停止呼吸,目前仍在昏迷狀態。 謠言滿天飛整個國家都在緊張不安的等待。 最新的流傳則說:今年 72 歲的李健熙其實早已過世三星不過是在掩蓋找尋時機罷了。 《紐時》翻譯了一篇由韓國著名作家金英夏所寫的文章 ,就談到這個議題,他大膽地提問了: 如果三星倒了,韓國會怎麼樣? 韓國人為什麼會思考:如果三星倒了,我們該怎麼辦? 其實,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並不難想像。 整個國家對於李健熙病態式的關注,充分顯現出「財閥」對於韓國經濟超乎尋常的重要性。 金英夏做了一個很生動的比喻: 居住在這裡(韓國)的人,只使用三星的產品就可以生活下去。

  4. 2016年12月2日 · 2016-12-02. 分享本文. 華雲創辦人簡士評. 「台灣企業大多不重視人力資源,經營、培育公司人才、創造核心文化才是 HR(人力資源) 真正價值,但台灣 HR 被綁在一些重複性高,處理放假、發薪的行政工作。 」這些觀察來自於擁有 15 年人資管理經驗的華雲創辦人簡士評。 研究所主修人資,簡士評過去曾在台積電、鴻海、聯發科、群創等大廠人資部門任職。 他觀察到台灣產業普遍以為人資就等於人事,權責分不清楚,從人才招募、發薪水、休假管理,甚至總機職務都要代管。 HR 的功用不是拿來算薪水,而是要為公司創造永續的文化價值. 簡士評說:「 HR 做得好,企業才有靈魂。

  5. 2019年3月5日 · 1. 多重疾病、多重用藥,經常在多科就診,服用多科藥物。 2. 出現 「老年病症候群」 ,例如跌倒、暈眩、睡眠障礙、體重減輕等。 3. 身體功能衰退、日常生活短期間內需要他人協助或照顧,卻仍無確定診斷者。 4. 80 歲以上長者,需要全面了解健康問題及訂定照護計畫。 5. 健康老人突然出現難以解釋的異常現象,例如記性衰退、情緒低落等,也可到老年醫學科求診。 全面照護,提高老人生活品質. 除了整合治療和用藥,減少老人家在各科轉診奔波,以及服藥問題,其實老年醫學門診最重要的任務是, 幫助老年人恢復獨立生活的功能,維持良好滿意的生活品質 。

  6. 2020年1月7日 · 外界對於新潮流總有不少傳說,原因在於新潮流的確名人(能人)輩出,不僅陳菊、賴清德、鄭文燦、潘安是新潮流,立法院還有約 15 名立委可被明確歸屬於新系,就連這次立委選舉備受矚目的新人吳怡農父親吳乃德,都曾是 30 多年前新潮流創流時的「十八飛鷹」。 不過,要進入新潮流有他們自訂的「審核過程」與一定程序,況且有「入流」就會有「退流」,把「一日新潮流」當成「終身新潮流」,就是韓總所發生的基本謬誤之一。 其實,不只邱義仁早已不是新潮流,黃偉哲也早在十多年前就因台南立委佈局問題與新系拆夥(雖然現在雙方在台南維持結盟狀態),被點名的文忠更是在扁執政末期就與新系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