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2月24日 · 1. 以戰爭片 (也就是大場面)為主 ,劇情片、反戰片為輔,串起歐陸西線為主幹的編年史。 2. 為增加欣賞度,避免枯燥,也加入爽片,或其他戰區的的片子。 3. 可以找到片,或透中國網路可看到片子為主 。 另外, 二戰劇情片,另行有整理專篇,有興趣者,可以到PTT電影版看。 首先是必看的迷你影集: 諾曼大空降 (Band of Brothers) (2001) 太平洋戰爭 (The Pacific) (2010) 我們的父輩 (Generation War /Unsere Mütter, unsere Väter) (2013) (德片,東線) (習慣看米國商業大片,推薦真的要看這齣。 【戰爭編年史】 1939/05 蘇日戰爭,難得有諾門罕戰爭,韓片:

  2. 這300年有神同行的日子聖經沒說到底神跟以諾一族都在做些什麼卻很引人聯想韓國電影與神同行似乎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電影中沒說而值得我們深思甚至去做的事情又是什麼

  3. 2018年9月19日 · “Oh my god, it’s full of stars!” 1968 年 4 當世界多處開始著各種騷動時美國一部分電影觀眾正經歷著很可能是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他們正在看的這部電影片名是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由於不在現場我們很難判斷當時的觀者當下究竟是驚嘆困惑抑或是乾脆憤怒只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就是第一次觀看這部電影最好的環境絕對是漆黑寬闊的電影院。 唯有如此,才能充分感受到其革命性的映像魅力,當然或許還因為無處可逃,迫使自己非得看完不可;畢竟,它至今仍被視為「 史上最晦澀難懂的電影 」(出自BBC近期報導之評語)。 「小說和劇本同時在寫作,兩者互相激盪而行」

  4. 2018年3月14日 · 33 年來我們都不懂的動畫大師——為什麼宮崎駿老愛在電影裡把人變成豬? 解碼吉卜力的崛起與衰敗:以後再也看不到《神隱少女》這般的神作了? 16 年來我們都沒看懂的神隱少女——千尋最後能一眼認出父母不在豬群裡,其實隱藏雛妓的悲劇

  5. 2020年10月30日 · 我好寂寞,所以好想吃,好想吃,好想吃。 恐怖而巨大的黑色怪物蹲坐在杯盤狼藉的大廳裡,臉上戴著一張沒有表情的面具。 名為千尋的女孩,直直注視著他,以及被他生吞入肚子裡的其他神靈。 這正是宮崎駿知名動畫《隱少女》的名場面。 說也奇怪的,在這個「群亂舞」的奇幻故事裡,最受歡迎的神靈,除了俊美清透的河神白龍外,竟就是這個沒有面目、個性詭譎,連神靈都遺忘的邊緣系神靈「無臉男」。 為什麼,一個虛擬的不討喜動畫角色,卻有著與主角相近的高人氣? 人們為什麼可以忽視他模糊的外表,以及不斷吞吃他人的恐怖行為,對他產生深刻的同情與共鳴呢? 這或許要從日本社會隱藏的扭曲暗影中,找出線索。 《隱少女》說的其實是,被現代資本社會隱的幽靈青年. 隱(神隠し),在日本是指「被隱藏起來」的意思,常發生於孩童身上。

  6. 2020年8月3日 · 電影神隱少女》。 圖片來源:翻攝自 YouTube 。 文/許全義. 這二十年來,我所遇到的高中生幾乎都看過宮崎駿的動畫。 不只是一部,而且幾乎是全面性的每部都看過。 他似乎不只是日本的,也是台灣的國民作家。 他何以有如此魅力? 以下,我將試圖提出一個解釋: 他的作品同時不僅也象徵台灣的鄉愁,也是對自己成為無臉男的懺悔。 更重要的是,他試圖走出無臉困境的努力:當小孩子們的父親,以勾勒出我們這輩,五、六十幾歲以上的救贖之路。 讀神話,瀏覽人與環境變遷的故事,不僅指涉過去,也可映照著我們的未來。 我們看宮崎駿動畫也是, 如龍貓中有拼裝車,描述日本戰後經濟素樸的狀態,然後到波妞有氣候變遷成為水世界的預言,雖然是想回復到泥炭紀。

  7. 2018年3月30日 · 《樂來越愛你》訴說的就是這麼一個故事,男女主角擁有各自的夢想,兩位築夢者在人生的道途上遇到彼此、結伴同行,在看似夢幻的洛杉磯,歡唱一首首奔放自由的追夢之歌。 片中有一段是女主角Mia沮喪的返回老家,男主角Sebastian前去鼓勵她繼續追夢,只見得Mia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說著: “Maybe I’m not good enough!” 「或許我真的不夠好! 我們要學會跟現實妥協,但那又怎樣呢? 代表我們輸了嗎? 並不是,在築夢的過程中,我們留下許許多多的遺憾。 看似悲傷的結局,其實包含了更多的圓滿。 人生是場殘忍的童話,獻給那群勇於追夢的傻子。 “Here’s to the ones who dream, foolish as they may se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