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張昌紹1906年9月25日出生於江蘇省嘉定縣望仙橋鎮的一個貧寒家庭父親是鄉村國小教師張昌紹在國小畢業後未能升學14歲便進入蘇州一家私人辦的樹德醫院當學徒他白天工作晚上刻苦自學用4年的時間修完全部中學課程1928年他進入南京中央大學醫學院後來該醫學院遷入上海成為獨立的上海醫學院。 1934年畢業後,留校任藥理學助教。 1937年,考取公費留英。 在倫敦大學醫學院著名神經藥理學大師蓋達教授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從事腎上腺素能神經藥理的研究,1940年,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博士學位。 隨後到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訪問進修。 1941年抗日戰爭期間,他謝絕美方的挽留,毅然回國。 當時上海醫學院內遷重慶,他返母校後即被任命為藥理學副教授,併兼任中央衛生實驗院藥理研究室主任。

  2. 張昌紹 (1906年—1967年),男, 江蘇 嘉定 (今屬 上海 )人,中國 藥理學 家,曾任 藥典委員會 委員。 [1] [2] [3] 家庭 [ 編輯] 長女 張安中 ,女婿 陳星榮 ,外孫女 陳沖 。 參考資料 [ 編輯] ^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編; 樓之岑主編; 張天祿副主編.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 医学编 药学卷 一.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6. ^ 周家珍編著. 20世纪中华人物名字号辞典.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0. ISBN 9787503628320. ^ 張品興, 殷登祥, 陳有進等主編. 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 北京: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2. ISBN 9787504315137. 分類 : . 1906年出生. 1967年逝世.

  3. 張昌紹是 中藥研究抗瘧藥的先驅1946年和1948年分別在《 科學 》和《 自然 》報道中藥 常山 及其活性成分的抗瘧作用,對後來 青蒿素 的科學研究有重要影響; 指導他的研究生 鄒岡 做出了里程碑式的工作——— 腦內 嗎啡 作用部位的發現等。 1967年12月20日張昌紹教授在文化大革命中飽受迫害自殺逝世於上海。 中文名. 張昌紹.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6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 1967年12月20日. 畢業院校. 上海醫學院、英國倫敦大學. 職 業. 醫生 藥理學家. 主要成就. 中國藥理學 奠基人 、發現 常山鹼 等. 出生地. 江蘇省 嘉定縣望仙橋鎮. 代表作品. 《現代藥理學(中卷)》 性 別. 男. 學 歷. 博士. 目錄.

  4. 張昌紹 (Chang Ch『ang Shao (1906~1967)),中國 藥理學 家。 1906年10月 6日生於江蘇省嘉定縣。 1967年12月在上海逝世。 1934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後留校任藥理學助教。 1937年留學英國,1940年獲倫敦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41~1946年任上海醫學院藥理學副教授兼中央衛生實驗院藥理研究室主任。 1946年後專任上海醫學院藥理科主任教授。 1949年後,除任上海醫學院藥理教研室主任教授外,尚兼任中國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學術委員、全國 血吸蟲病 研究委員會藥物組組長、中國 生理 科學會理事。 長期從事藥理學教學、科研和培養工作。 培養了百餘名藥理學師資,藥理學教學科研的骨幹。

  5. 1906年張昌紹出生於江蘇嘉定的小學老師家庭14歲小學畢業後他在醫院做學徒期間自學中學課程考入江蘇醫科大學被發現無高中學曆而退學補讀一年後重入在江蘇醫大期間他曾參加共青團1927年的四一二以後脫離學生運動(史伊凡1983)。

  6. 張昌紹 (Chang-Shaw Jang,1906年9月25日 - 1967年12月20日) 藥理學家。 他一生從事藥理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編的藥理學教材和參考書被譽為中國藥理學的經典著作。

  7. www.wikiwand.com › zh-tw › 张昌绍張昌紹 - Wikiwand

    張昌紹 中国药理学家(1906—1967 )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張昌紹( 1906年 —1967年 ),男,江蘇 嘉定(今屬上海)人,中國藥理學家,曾任藥典委員會委員。[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