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29日 ·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 從 50 股 IBM 股票,了解大公司的運作. 20 歲時是我學習的前奏。 我在 MIT(麻省理工學院)念書,父親送我 50 股 IBM 股票,當時 IBM 股價大約 100 塊美金,是一份蠻大的禮物。 我開始學會看股價,一有空就到圖書館看報紙,還有 IBM 給股東的每季、每年財務報告,看到大公司是怎麼做的,也學會P/E(本益比)、P/B(股價淨值比)這些事情。 後來我聽前財政部長王建煊說,「大家要手上有股票、心中無股價」,我很尊敬王部長,但我心裡想,他大概沒買過股票。 部屬教不會、帶不動? 【5/31教練領導學】掌握有效溝通4步驟! 即將開課,把握最後報名機會. 張忠謀的 33 歲到 52 歲,在德州儀器的學習.

  2. 2020年12月11日 · 台灣想在這一場疫後人才戰中扳回一城,就要從調薪開始! 「護國神山」台積電於 11 月宣布,自 2021 年起,調整員工薪酬結構,將部分變動薪資轉為固定薪資,員工底薪增幅達 20%,創下歷年最高調整幅度! 紡織股王儒鴻日前也表示,繼今年 3 月調薪後,即使疫情使得全年營運成長趨緩,2021 年仍將持續調高員工薪資,其中以基層員工的固定薪資調幅最大,而這已是該公司連續第 3 年的調薪。 延伸閱讀: 如何留住優秀的人才? 這 3 件事主管平常就該做,見到辭呈才補救都太晚. 結構扭曲,固定薪資落後越南. 各產業龍頭釋出的薪資調整訊息,不只是為勞工帶來小確幸,更因為台灣多年來萬物齊漲,唯獨薪資不漲,造成人才外流的問題,已經不容迴避。

    • 吳仲強1
    • 吳仲強2
    • 吳仲強3
    • 吳仲強4
    • 吳仲強5
  3. 2024年1月17日 · 創辦人黃仁勳也因此成為 2023 年的話題人物,他 1963 年在台灣出生,他不只成就了市值破 1 兆美元的帝國,還是矽谷在位最久的執行長(30 年)。 旁人曾形容他性格反復無常,連共事多年的夥伴仍會戒慎恐懼,而黃仁勳近期在《紐約客》(The New Yorker)的訪談分享了他的成長故事,而他所擁有的創業精神,在他的生命歷程中似乎都有跡可循。 延伸閱讀: 輝達曾 2 度瀕臨倒閉,如何重新站起來? 黃仁勳:我的生存意志,強過了想殺死我的人. 無懼困境:在異鄉遭受霸凌,仍微笑面對. 男孩掀起襯衫,展示自己的眾多傷疤,多半是被刺傷的 —— 這是黃仁勳和室友初次見面的場景。 那年他 9 歲,和哥哥一起被父母送到美國的舅舅家,而後被送往一間肯塔基州略有名氣的寄宿學校。

  4. 2022年11月25日 · 逢甲人言講座教授許士軍說,現今趨勢多變,有全球化、反全球化、供應鏈斷鏈等問題,企業管理不再是由一人主導,而是中階主管要當機立斷、擔任立即反應的領導責任。 未來,企業管理是「創業精神」,由小群體共同組成、互相合作,「今後就是工作者的時代,也期許大家表現出創業、團隊合作的精神」。 經理人月刊. 《經理人月刊》榮譽發行人何飛鵬表示,百大經理人活動舉辦至今第 15 年,把獎項頒給每件事情做到極致的工作者。 疫情後,企業經營受到非常大挑戰,出現許多新趨勢、新潮流,永續發展變成未來新常態,缺工議題也受到企業重視。 同時,未來企業經營必須開放遠距辦公的選項,以吸引更多員工加入企業,這些事情,將會是未來企業經營的最大挑戰。 經理人月刊.

  5. 2015年5月1日 · 主持資訊變法計劃的董事長特別助理奚仲強有了新想法。 「我一直認為,公司的事業要持續擴張發展,就得把資源專注在本業。 而對於支持維運所需IT投資雖然要做,卻不一定要不斷擴充內部機房。

  6. 2019年11月8日 · 1. 授權人如何選擇代理人? 以聘雇來說,由於雇主無法得知應徵者的類型,可能會找到不對的人。 因此,雇主會藉由推薦信、面試、試用期等方式來了解應徵者;如果要找高階經理人,則會委託獵人頭公司、仲介公司來尋覓,以便讓更多關係人參與其中,來降低風險。 聘雇之後,想促使代理人採取對的行動,雇主最常採用的策略有兩種: 兩階段式過程, 先找到最有生產力的代理人,然後再選擇適當的獎酬制度 ,像是依照績效給予獎金,促使代理人做出最佳表現; 單階段式過程, 雇主直接提供兩種不同的獎酬制度給代理人選擇,透過代理人的選擇來判斷其工作態度,以達到選人的目的 。 例如,讓受聘者選擇「固定薪資」或「按件計酬」,如果選第一種的,代表是比較風險趨避者或是生產力較低者。 2. 公司如何選擇獎酬制度?

  7. 2021年9月13日 · 晶圓代工大廠聯電受惠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加上日前與面板驅動 IC 封測大廠頎邦宣布策略合作,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回顧過去 15 年的時間,聯電股價未受市場太多青睞,直到去年才又重新擦亮招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當年大膽放棄先進製程的決定。 2018 年《財訊》雙週刊 561 期曾深入報導,聯電放下 18 年台積電心結的關鍵轉折,以下為完整全文。 「不再投資 12 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 」這是 2017 年 7 月,聯電採用共同總經理制後,新接任的王石和簡山傑隨即做了這個極為大膽的決定,宣告聯電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改革,要扭轉過去 18 年聯電的競爭劣勢。 延伸閱讀: 全球半導體短缺背後的原因,竟可以用「紙尿布」來解釋! 何謂「長鞭效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