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25日 · 前兩期分別論述「高威低仁低德」和「低威高仁高德」兩種領導風格,本期將討論最具家長式領導特徵的「高威高仁高德」。 這是一種接近「恩威並施」的領導風格,領導人除了執行因權位而來的合法威權以外,也能視情境彈性地以仁德之心善待下屬。

  2. 2023年5月21日 · 編按: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是職場中常見的「假性升遷」現象,本文將帶你從實際舉例解釋彼得原理的定義為何,再透過案例與心得,全面了解這個必學的管理名詞! 「為什麼他可以被升遷? 」如果你心裡曾冒出這個疑問,讀一讀 《彼得原理》 ,或許可以得到解答。 管理學大師勞倫斯‧彼得(Lawrence Peter)認為,升遷就是組織的常態,每位主管在升職之前,可能都是表現優秀的職員,卻逐漸被升遷到自己不適任的位置,變成大家眼中的「無能」的主管。 他以輕鬆幽默的筆調,精準解釋各種職場內「不適任」的升遷,某些狀況之下,你還可能因為「太適任」而被組織淘汰。 想看經理人月刊榮譽發行人何飛鵬對《彼得原理》的見解? 點此文字進入新書快讀,為你導讀!

    • 不得過且過
    • 自信但不自滿
    • 目標明確
    •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羅莎貝.摩絲.肯特(Rosabeth Moss Kanter)是工商管理學的教授。她認為優秀的領導者,不會將工作看成只是「一份工作」。他們會努力觀察工作中,使用各種策略的細微差別、矛盾、發生錯誤的可能性、還有其他人反對的觀點。 延伸閱讀:「領導者要懂得認錯…」一次罷工,給牧德科技董事長的啟示 也就是說,他們知道社會趨勢變化之快,不會只想要用一招闖天下,身在江湖就必須不斷學習如何迅速、果斷地採取行動;對於批評也會抱持學習的心態,並且傾聽員工、廠商、消費者的聲音和觀點。

    切特.胡伯(Chet Huber)是現任企業管理資深講師,同時也是汽車公司 OnStar 前執行長。他認為,優秀的領導者必須對自己的公司、產品、服務以及團隊充滿自信,並能果斷地採取行動,也必須扮演尊重團隊付出、激勵團隊士氣的角色。 但他們得同時謙卑不自滿,視一次的成功為實現階段性目標,和提高組織能力的基墊,隨時應對下一波挑戰。

    約瑟.富勒 (Joseph Fuller)是管理學教授,也是提供跨國戰略諮詢服務摩立特集團(Monitor Group)的創始者之一,他擔任諮詢顧問已有 30 年,他認為,優秀的領導者會與公司、員工不斷地溝通「何謂公司目標?什麼是成功?應該如何衡量成功?」等定義。 因為當這些定義夠明確,才能確保了公司內大家對於目標的一致性,並且可以精確地確認分工責任,並且確保大家都盡了最大努力來達到這些目標。

    倫納德.施萊辛格(Leonard Schlesinger)是商學院榮譽退休教授。他認為,坊間百百種教導人成為領導者的書籍,但其中每本書都會提到的優秀領導人核心特質就是「為自己樹立高標準,並能對他人表達出關懷的人。」

  3. 2017年12月26日 ·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在大陸工作的台灣人A,身分是集團市場部門的專家,負責協助、輔導華東區的銷售工作,同時需向華東區總經理匯報。 A:「我最近在開導我的同事。 他對績效考核結果很不認同。 我:「了不起,你已經開始扮演諮商顧問的角色了。 發生什麼事? A:「他抱怨考核是黑箱。 我告訴他:『都工作這麼多年了還想不開,績效考核本來就是黑箱,不然呢? 』」。 我點點頭並示意他繼續講下去。 A:「我們公司是矩陣式組織,原本立意良善、希望促進資源整合與協同作戰,但是當主管的成熟度不足,就變成了推諉卸責、『鑽空子』的好機會。 我:「怎麼說?

  4. 2016年4月19日 · 一流人士,就是贏在應對進退得宜的「領袖氣質」!. 培養「領袖氣質」,就從小地方做起。. 「領袖氣質」與工作能力同樣重要。. 在外商、金融機構,以及科技產業中,已經將具備領袖氣質納入拔擢或升遷員工的必要條件,若要得到重用,就必須先養成一流 ...

  5. 2020年5月13日 · 1. 知識型錯誤. 像是公司高層在決策、談判、危機處理時,可能犯的錯。 知識型錯誤通常來自決策者的錯誤心態,比如過於自信、墨守成規、不承認自己無知等,這些心態會造成決策者沒有足夠且正確的知識做出判斷,最終導致決策失準。 公司可藉由設立決策審查機制,減少誤判機率。 知識型工作:執行頻率低(熟悉度較低)通常沒有準則能依循,得憑知識和經驗才能下判斷(注意力程度較高),因此錯誤率最高。 經理人月刊 第 184 期. 2. 規則型錯誤. 指發生在標準作業流程(SOP)中的錯誤,像是一般員工在處理客訴、企畫專案時,可能犯的錯。 規則型的錯誤通常是因為設計出來的標準作業流程有問題,也許是作業流程與實際狀況有出入,導致員工按規矩辦事還是會出差錯,又或是流程規定過於嚴苛,員工很難遵守。

  6. 2018年6月5日 · 當年打天下時,業務副總是 A 董的得力助手,靠他滿世界的飛、衝業績,自從董事長想交棒的想法傳到他耳裡後,他卻私下抱怨:「公司就是董事長一家的,我一點好處也沒有。 A 董:「早年哪裡有能力夠、也信得過的人? 所以除了銷售,生產、採購、總管理處、及二個新事業的副總,都是家裡人。 要我把企業交給業務副總,也不是不可能,他年輕、衝勁足、客戶關係深厚,但他擺不平內部團隊,生產、技術中心、採購、財務、人事等,年紀和資歷都比他長,能力也不差,怎能容忍一個毛躁的中年小子當家? 不過,董事長中意的接班人、自家老三,一樣有搞不定團隊的問題。 老三希望帶領企業跳脫工廠的辛苦環境,要了預算去發展新事業,打算整合產品設計和製造能力、轉型成 OBM。 「我們原本的強項是設計、做好產品,並有效控管成本,對品牌確實不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