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李祐寧(You-Ning Lee,1951年1月10日 — ),台灣資深電影導演、製片人、編劇教授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影劇學院電影製作碩士、 淡江大學 教育資料科學學系。

  2. 李祐寧導演:「眷村」是台灣特有的聚落生活環境,是中國內戰後,來台的軍人及外省族群衍生的特殊時代產物,在 40、50、60、70 年代是外省第一代,外省第二代的生活場景。 據我了解全台灣曾有近 900 個「眷村」,有著不同於一般台灣社會的語言及生活經驗。 在將近半世紀的時間裡,「眷村」特有的風味累積了這段特殊的時代記憶。 我一共拍了 5 部有關台灣眷村故事的影視作品,主題全圍繞在老兵返鄉及外二代的成長故事! 當年台灣的眷村,北部和中南部的氛圍不同。 中南部眷村許多都是接收日軍宿舍的,這在北部較少見。 中南部的眷村多為陸海空戰鬥部隊,中大型眷村較多,北部眷村則多為後備部隊,眷村較小,因此生活跟生長環境南北有所不同。 而早期來台的部隊是以空軍和海軍為先,多能分配到日軍宿舍,環境空間佳。

  3. 2024年3月27日 · 女性情誼經典、李祐寧導演代表之作,由一代紅星鍾楚紅領銜主演的《竹籬笆外的春天》,去年由國家影視聽中心完成修復,將於 3 月 29 日星期五 19:00 舉辦數位修復版世界首映,李祐寧導演也將會出席映前座談。

  4. 2024年5月7日 · 李祐寧導演(右1)在拍攝現場,為扮演國民黨士兵的臨時演員說戲。 我們對於「眷村世代」的陌生,也如眷村自我的封閉性一樣,思鄉、異地化,使得眷村自形成一小小國度。 李祐寧導演提到關於眷村、老兵的凋零,他不時地想,那麼誰來替他們說故事呢? 「我想拍攝這些事,讓電影來告訴那些人們,我們沒有把你們給遺忘。 」他精神清晰地,讓我略感一些莊重,我覺得那是電影人最至高的時刻,把情感埋藏在影像之中。 李導提到,在創寫故事與分鏡時他認為角色最終仍是需要透過演員被呈現出來,有時甚至是補足了未曾料想到的部分,「雖然有些人喜歡運用素人,不過我認為要創造一個人物,還是需要一個演員來演」,這似乎也可見,李導認為演員的下足功夫,也是使電影細節更好傳遞給閱影者們的途徑。 自我延展與錨定.

  5. 祐寧擅長處理老兵故事,除了《老莫的第二個春天》(1984)外,陸續拍攝《竹籬笆外的春天》(1985)、以及改編李師科社會事件的《老科的最後一個秋天》(1988)與《流浪舞台》(1995)等片。

  6. 具跨時代傳承意義的《麵引子》,,李祐寧導演,這位在電影圈相當資深的導演,他彷彿一直都在電影圈創作,但在這部新片《麵引子》推出之前,卻已經有將近10年沒有執導電影了;這段時間專心投入教職,為電影圈培育人才,也讓人好奇他決心投入教職的因素

  7. 2024年6月13日 · 李祐寧導演出席《父子關係》映前導讀與映後座談,與在地觀眾面對面交流,更分享劇本靈感來自新聞報紙、電影反映當時台灣社會經濟狀況的創作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