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顏面神經麻痺是急性發作以單側面部麻木、口眼歪斜為主要症狀的疾病,又稱為面神經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20-40歲最為常見,男女機會相等,絕大多數為單側性,雙側者少見,沒有明顯季節性變化。 根據統計每年在10萬人中就有15至40個病例,臨床上有嘴歪(歪向健側),額頭皺紋無法上舉,眼睛無法閉合,或兼有顏面腫脹,淚液減少,耳朵疼痛,耳鳴耳塞,味覺消失,頭痛等症狀。 顏面神經麻痺須辨別診斷2種病因. 顏面神經麻痺可區分為兩種,中樞性顏面神經麻痺及周圍性顏面神經麻痺。 兩者在診斷上的區別如下: 一、【中樞性顏面神經麻痺】常見於腦出血、腦血管栓塞、腦腫瘤等疾病,麻痺只是附帶症狀,應治療腦疾病而非治療麻痺。 其臨床表現(1)額部皺紋正常,能閉眼(2)皺眉、面部反射仍存在(3)下眼瞼下垂。

  2. 中藥藥性分為15大類:1.解表藥 2.清熱藥 3.袪寒藥 4.瀉下藥 5.袪濕藥 6.袪風 藥 7.止咳化痰藥 8.消導藥 9.理氣藥 10.理血藥 11.補養藥 12.收澀藥 13.安神. 藥 14.平肝熄風藥 15.其他及新增品項. --------------------------------------------------------------------------- 十二、收澀藥. 凡具有收歛固脫,可用以治療氣血精津,耗散滑脫之症的藥物稱之收澀藥。 臨床上可分為四類: 1.固表歛汗 --常用藥物如:浮小麥 。 2.澀精止遺- 常用藥物如:山茱萸,芡實,覆盆子,烏賊骨等。 3.歛肺止咳 -藥物如:五味子。 4.澀腸固脫 --藥如:赤石脂,肉豆蔻。 常見【收澀藥 】如下:

  3. 藥膳的選擇依體質(氣虛型、陽虛型、血虛型、陰虛型)而異,選擇適當的補氣藥、溫陽藥、補血藥、滋陰藥,或者是適合自己的寒性、涼性、溫熱性、清淡甘平性食物,才能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功效。. 如果一味的進補,不分體質,補身不成反而 ...

  4. 一、灸法的作用及適應證. (一)溫散寒邪(溫中散寒) 寒邪為患,偏於陽虛諸證,如脘腹冷痛、久痢、久瀉等。 (二)溫通經絡. 艾葉辛溫,可通經絡、逐寒濕,加上艾火之熱力可深透肌層,可以溫通經絡、散. 寒活血逐痹,用於寒濕痹痛等證。 (三)回陽固脫. 用於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的陽氣虛脫證候,以及中氣不足、遺尿、脫. 肛、崩漏、帶下等證。 (四)防病保健. 無病自灸,可以激發人體正氣,增強抗病能力。 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 灸法還可用於預防疾病,灸足三里、絕骨穴可預防中風,灸足三里預防流感。 灸法的適應證很廣,一般以陰證、虛證、寒證為宜。 如久瀉、久痢、冷哮、陽痿、遺尿、痹痛、痿症、胃痛、腹痛、婦女氣虛崩漏、男子虛羸少氣,小兒疳積等症皆可用灸。 而陽證、熱證、實證不宜用灸。

  5. 健康十一巧手練功法. 巧手練功法,取手部6條經脈的重要穴道,互相打擊,全身血液循環暢通。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手三陰經,從臟走手,交手三陽經。 手三陽經,從手走頭,交足三陽經。 利用發熱的手掌心,從頭上沿著臉部四周作輕撫幾次,益覺舒暢無比。 健康十一巧手功法. 手心有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3條陰經脈;手背有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陽明大腸經3條陽經脈。 手三陰經,從臟走手,交手三陽經。 手三陽經,從手走頭,交足三陽經。 健康巧手功法,取手部6條經脈的重要穴道,互相打擊,此刻手掌心發熱,全身血液循環暢通。 利用發熱的手掌心,從頭上沿著臉部四周作輕撫幾次,益覺舒暢無比。 運用氣功的收功原理,輕撫幾次自身有疾病的部位。

  6. 功效: 五勞(肝勞、心勞、脾勞、肺勞、腎勞),七傷(喜傷心、怒傷肝、悲傷. 肺、憂思傷脾、驚恐傷腎) ,練此段錦,強化頸部及腰部功能,可調五勞、 七傷等精神、情緒問題,調和陰陽,培養精氣,提升免疫力,適於病後的. 健身運動.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547. 本文的作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文章及圖片皆為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需註明作者來源出處,如有違反,將應自行負法律責任。 2007-08-13 |瀏覽4003|回覆0 |.

  7. 本方是傷科常用的內服方劑,特別是胸鵬疼痛的常用要方。. 因 為肝臟血,協為肝臟所在部位﹔胸臚為肝膽經絡循行的部位。. 而且血瘀多兼氣滯,故方中用柴胡疏肝理氣,當歸養血活血為 主。. 輔以桃仁、紅花、穿山甲、大黃活血化瘀,又天花粉可清 熱消腫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