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2日 · 史考特.安東尼(Scott Anthony) 提出「雙軌轉型(dual transformation)」的概念,教導企業如何重新定義並鞏固現有事業,同時導入創新。 曾與已故創新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合著《創新者的修煉》。

    • 成功者未必比你聰明,但一定比你有行動力
    • 成功方程式:必先行動,看到錯誤就改,然後再試一次
    • 不盡全力試一下,怎麼知道極限在哪?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就是幾年前你有一個想法或主意,也許是想發明新產品,或是開家拉麵連鎖店,但是一直沒空去做,有天你去逛街,突然發現你的主意被偷了,已經被別人做出來了,在市面上販賣你當初想開發的產品或是拉麵店。 你知道你跟那些做出成果的人有什麼不一樣嗎?就是你只是想想或計畫,而那些人不一定比你聰明,卻一定比你有行動力。 你可能會問,難道計畫不重要嗎?如果不計畫,就魯莽去做好嗎?當然不好,但如果硬要說計畫和行動哪個比較重要,那一定是行動(當然兩個都做更好)。像 Nike 的廣告說的:「做就對了。」 因為只要有行動,就一定有結果(不管是好結果或壞結果)。如果做錯,看到負面反應,改進後再試一次就好了。好比有人問:「你會給小孩幾次機會學走路?」

    這個問題其實是廢話,當然是讓小孩一直學,跌倒後再繼續走,直到學會走路為止,難怪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會走路。這就是安東尼.羅賓講的成功方程式:「一定要先行動,看到錯誤就改,然後再試一次。」 你可能會問:「要試幾次才好?」答案是直到成功為止,這也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會走路的原因,大家都是從爬到學會走路才停止。沒有行動,什麼都是廢話,如果沒達到目標就放棄,前面的行動也都白費了。 行動的另一個目的,是人生很多情況無法事先預測或計劃,要做了才知道可能會發生的情況。這有一點像下棋,也許你可以計畫下幾步,但是你絕對無法計畫到全盤結束,因為除了複雜度之外,你不會知道對方如何出招,也就是市場或顧客如何反應,你也只能見招拆招,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延伸閱讀:成功者與你想的不同!8 個有點荒謬的習慣、特質,你也具備嗎?)...

    但你若想成功,就先做了再講,錯了可以尋求原諒,改正錯誤,再試一次。 英文還有一句話,就是 “Pushing the envelope.”。這是我大學室友 Joe 教我的,因為他那時一直想成為美軍戰鬥機的飛行員,而會開飛機的人都聽過這句話。這句話的原意是,飛行員會盡量飛到地球最高、快到外太空的地方,測試飛機最高的限度到哪。 做事也一樣,如果你不盡最大能力試一下,你怎麼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呢?搞不好比你以前想的要多很多,不去試試不是太可惜了嗎? 所以,只要你敢行動,踏出你的第一步,不管外部環境有多艱困,就有機會成功。 (本文整理、摘錄自《財務自由的人生》,天下文化出版)

  2. 2008年3月18日 · 當第一太平戴維斯台灣分公司開幕時,海外總裁詢問朱幸兒的目標,她回答「How about break even in one year? (一年內做到損益兩平如何? )」,讓對方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3. 2019年11月26日 · No.9 史考特.安東尼(Scott D. Anthony) 史考特提出的 「雙軌轉型」(Dual Transformation) 為企業經營方式創造全新思維,當企業已經趨向穩定、難以再突破,經營者可透過兩項轉型帶領企業更上一層樓,分別為:重新定位現在的業務、創造一個新的成長引擎。

    • 安東尼·戴維斯1
    • 安東尼·戴維斯2
    • 安東尼·戴維斯3
    • 安東尼·戴維斯4
    • 安東尼·戴維斯5
  4. 2022年1月25日 · 「大離職潮」的概念最早由德州農工大學管理學副教授、組織暨心理學家安東尼.克洛茲(Anthony Klotz)在 2021 年 5 月提出,他當時預測,由於疫情使大環境充滿變動,有許多離職計畫被壓抑已久;再加上疫情讓許多人開始思考生死、遠距辦公、工作與家庭

  5. 2018年6月26日 · 1. 代表性捷思法. 人們進行判斷時,會比較要判斷的事物和「想像中的理想典範」之間的距離,就稱為代表性捷思法。 例如在擲硬幣的過程,大家都知道硬幣顯示正反面的機率,其實是相同的。 然而當硬幣連續出現正面之後,人們容易想像下一次出現反面的機率提高,也是所謂的「賭徒謬誤」(gambler’s fallacy)。 2. 可取得性捷思法. 其次,可取得性(availability)是指愈容易浮上心頭的情境,人們會判斷它的發生機率愈高。 他們曾做過一個實驗:請大學生判斷英文字母 K 在某個文本中,出現在單字的字首,或第 3 個字母位置的機率高低。 由於人們較容易想到 K 在字首的單字,結果當然是前者機率較高,但事實卻剛好相反。

  6. 2019年7月15日 · 當民眾因為布魯圖的理由有所動搖時,凱撒的副官馬克.安東尼(Marcus Antonius)站出來,帶民眾回顧凱撒的建設和優點,像是他帶領羅馬打贏戰爭,將戰敗國的奴隸換成贖金,使羅馬國庫前所未有的充實,讓民眾反思「凱撒真的自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