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原本叫紅燈碼頭的店名源自陳一郎的歌帶點提醒大眾善盡社會責任的意味現在的店名海邊的格瓦拉則是差事劇團團長鍾喬取的。 「他說我和切格瓦拉的左派思想比較接近,也在騎摩托車,那我就是格瓦拉的信徒,只是回到海邊繼續做關懷社會的事。 「我希望這間店可以辦講座、音樂會等藝文活動, 喝酒只是一個媒介,因為藝文對地方上的人來說稍微嚴肅一點,所以我要先把人騙進來,再跟他們說我想講的事。 」桌椅不一的位子,坐文青也坐流氓,有一次余嘉榮找更生人來演講,「下面『八加九』還聽到哭。 不只是餐廳,海邊的格瓦拉還是一間小書店,販賣海洋主題的書籍。 酒是喬事好幫手. 酒能把人騙進來,部分原因也是酒對海口人來說舉足輕重。 以前漁船設備還未完善、齊全,今日漁民出海可能明天就杳無音訊,再也沒回來。

  2. 20210730. line. 源興牛家族規模今年底上看200頭。 源興牛與荷蘭牛雜交子代未來將做為臺灣肉牛產業的生力軍。 (圖片提供/中央畜產會) 前總統李登輝今(30)日逝世1周年,他是臺灣農業的重要推手,一手規畫並建立臺灣的養豬產業,還想建立臺灣的肉牛產業。 肉牛事業一直等到他自總統職務退休,在陽明山找到日治時期自日本引進臺灣的和牛後代後,重燃希望,這些「源興牛」目前正進行原品種登記程序,核准登記後就能推廣銷售,成就李登輝留給臺灣農業最後的禮物。

    • 臺灣的旱稻與水稻
    • 臺灣稻種多樣性
    • 臺灣人煮飯的方法
    • 臺灣好米新形象

    稻的分類,依生長所需水分可分成水稻、旱稻(又稱陸稻)。水稻一年收成次數與氣候有關,在溫帶收成一次,在亞熱帶、熱帶可收成二至三次。旱稻抗旱性強,可種在缺水灌溉的陸地或山地,一般一年只能收成一次。 臺灣原住民早年的主食,即至今很多山地部落還有種植的「小米」,其實並不是稻,而是粟,但臺灣自古就有旱稻。 根據考古研究,屏東恆春「墾丁遺址」發現稻殼印紋陶片,臺南新市「南科遺址」也挖到稻米化石,證明至少在新石器時代中期(距今4,000至5,000年前)臺灣史前原住民種植旱稻。目前,臺灣有少數原住民部落仍存有旱稻。 臺灣的水稻,一般認為是福建人在17世紀前後從原鄉引進,但不排除原住民可能更早從同屬「南島文化圈」的東南亞引進。在《熱蘭遮城日記》第二冊中,即有臺北松山里族「稻園」(荷蘭文rijsvelden,...

    稻的分類,如果以稻穀所含澱粉成分的黏性來區分,則可分成三大類: 1. 秈稻: 種植於亞熱帶、熱帶地區,黏性低,米粒細長,口感硬而鬆散。 1. 粳稻: 種植於溫帶、寒帶地區,黏性較高,米粒圓短,口感軟硬適中。 1. 糯稻: 在秈稻、粳稻中都有糯稻變種,黏性最高,依米粒可分細長的秈糯、圓短的粳糯,口感軟而濕黏。 臺灣在清代還只有秈稻和糯稻,與中國南部、東南亞、南亞一樣,但在日本時代因緣際會又引進了粳稻。 日本向來種植溫帶粳稻,一年一穫。當時日本人看上臺灣氣候適合種植水稻,有助解決日本糧食不足,但日本人長期食用日本較軟的粳米,吃不慣臺灣較硬的秈米。因此,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就找來日本稻作育種專家磯永吉,引進日本粳稻在臺灣試種、改良, 經過幾年努力,終於培育了新品種,一年可收成二至三次。 1926年...

    1950年代,日本發明了家庭用的「電氣炊飯器」,即在臺灣所稱的「電鍋」,改變了人類以火炊煮米飯的歷史。 1955年,東京芝浦電氣(今東芝)推出機械控制式的電鍋,內鍋裝米、外鍋加水, 電鍋持續加熱,直到外鍋的水蒸發後才停止,此時內鍋的米也煮成飯了。這種電鍋大受歡迎,很快打入日本家庭。 1960年,臺灣大同公司與日本東芝技術合作,在臺灣推出「大同電鍋」, 贏得廣大口碑。後來,在日本推出新式不必加水的「電子鍋」之後,「大同電鍋」依然長銷至今。 臺灣在電鍋普及之前,家家戶戶都要「燃火煮飯」(臺語音hiânn-hué tsú-pn̄g)。在沒有瓦斯之前,燃料是木柴或煤炭。在19世紀中葉歐洲「火柴」(英語match,臺語番仔火)還未普及以前,生火的工具是「火石」和「火刀」。 以火刀敲擊火石,就會產生火花...

    臺灣雖然盛產稻米,米飯是主要糧食,但並不是每人每餐都能吃白米飯,白米飯是窮苦人家的奢侈品。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臺灣因被日本捲入戰爭而開始缺糧。戰後,國民黨政府接收臺灣,隨後因國共內戰把臺灣稻米大量運往中國大陸,造成臺灣嚴重缺糧。 早年臺灣人在缺米時,煮飯會加入比米多的「番薯簽」(把番薯刨成條狀),稱之「番薯簽飯」,或者煮成「番薯糜」(地瓜稀飯)。今天,則成為懷舊的古早味。 臺灣以米食為主的傳統,雖然歷經日本時代引進西方文明、帶來西式麵食,但並未受到影響。戰後,隨國民黨政府遷來臺灣的大量外省族群,其中有很多麵食人口,加上當時國際米價比麵粉貴,政府為了外銷米賺外匯而推行「麵粉代米」政策,造成米食消費減少,臺灣逐漸變成「米麵共食」。 另一方面,與其他國家相比,臺灣因稻作的成本愈來愈高,在國際上逐漸失...

  3. 2024年5月17日 · 農業部今(17)日公布第7屆百大青農輔導名單,本屆延續上一屆作法,遴選可整合產業上中下游,帶動地區產業發展的典範標竿青農。. 新竹寶山「橄欖先生」余振華,宜蘭種植盤龍參的謝蕙雯,以及由漁業署所輔導養殖「海底龍鬚菜(海藻)」的蔡恭和,飼養 ...

  4. 1990年6月23日歐菲莉颱風挾帶豪雨,於秀林鄉銅門村(圖1~4)、榕樹村(圖5)、法華山一帶(圖6~9),引發大規模土石流。. 其中銅門村的土石流造成29人死亡,6人失蹤,68人無家可歸,房屋全倒24間,半倒11間,震驚臺灣社會。. 當時農委會邀請的日本專家將此 ...

  5. 20231215. line. 班員有老有少,成功水產養殖產銷班宛如一家人。 撰文.攝影/豐年社. 高山阻隔,大海圍繞,地理環境處處受限,但臺東縣成功鎮水產養殖產銷班卻善用自然資源與現代科技,以純海水養殖白蝦,並發展「宅經濟」,突破「後山」界線,把無毒白蝦賣到全臺灣,讓前輩漁民與漁二代都樂在養殖,矢志不移! 九孔沒落,白蝦上場. 雖然位處後山地帶,但國人對成功鎮並不陌生。 迎接新年第一道曙光的三仙台,就位於成功外海。 蔚藍的太平洋,沿著臺11線伸展,帶來旅遊人潮,也繁榮地方產業。 不但有沿襲古早鏢魚法獵捕的旗魚、以傳統曳繩及延繩捕獲的鬼頭刀,更有獨步全臺的「純海水」養殖白蝦,打響「日升之鎮」的名號。

  6. 20210614. 水社野牡丹盛開的模樣。 (照片提供/林建融) 端午節前後正值臺灣原生的野牡丹花期高峰,從海岸到淺山,從水濱到旱地,從曠野到森林底層,多樣化的棲地環境顯示出野牡丹強大的適應力,林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林建融表示,臺灣野牡丹有9種被列為受脅物種,其中「闊葉野牡丹」與「三蕊草」棲地己消失;位在屏東深山「來社山布勒德藤」、南投「水社野牡丹」面臨滅絕的危機。 臺灣原生野牡丹的花徑約5至10公分,在原生植物中算相當碩大的種類,花期從3月到7月,核心的花期約落在5至6月,開花性相當出色,一叢生長良好的野牡丹往往可以同時開出上百朵的花,觀賞價值不亞於杜鵑花。 近幾年陸續看到園藝化的實例,部分路段甚至可以看到以野牡丹做為道路分隔島綠美化的灌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