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8月1日 · 《 羅織經 》解釋,「 眾之敵,未可謂吾敵;上之敵,雖吾友亦敵也。 」意思是說, 大家的敵人,不一定是我的仇人;但上位者的敵人,就算是我的朋友,也要與他為敵 。

  2. 2017年9月26日 · 1. 聖臣:有先見之明、善於管理現場的人. 任何大事,幾乎不可能是突然爆發,通常都是從小錯就開始積累,等到有一天量變引起質變,才一發不可收拾。 但高階主管又不可能親自走遍每個現場,所以那些待在第一線,能事先查覺「 如果放任不管,有可能引發大災難 」禍苗,並提早一步解決或向上呈報者,就是所謂的「聖臣」。 2. 良臣:適時給予領導者建議和協助的人. 高階主管如果很少到第一線,就不會知道市場究竟發生的什麼事,這會導致他們做的決斷很容易出現偏差。 而「良臣」就會在這個時刻跳出來,給予主管建議、補足老闆的不足,讓上級因此獲得外界好評。 3. 忠臣:勤勉工作、努力提拔人才的人. 很會看人,並勇於提拔人才者,是為「忠臣」。 至於怎麼看人,魏徵在《貞觀政要.擇官》提出六觀。

  3. 2019年8月12日 · 從歷史解讀辦公室政治!. 「君臣關係」分 4 種,這種主管特別有心機、擅權謀. (本文出自 《經理人月刊》2019 年 7 月號,封面故事:職場生存術 ). 歷史上動盪不安、政局不穩定的年代,也是英雄或小人最多的年代。. 比如楚漢相爭時期的諸多人物與 ...

    • 自私是人的本性,成功者多半臉皮厚、心腸黑
    • 職場無情,鬥爭是常態,要學會分辨情勢保護自己
    • 小看其他人心機和手段,吃虧上當的就是你
    • 教領導者如何運用權謀的《君王論》

    從上述的例子,新主管的態度不難理解。新主管和 B 的交情,可以解釋成他在其他部門有資訊管道。但是當他來到這個部門之後,就不需要太費心打點原先就支持他的 B,反倒是本來跟他不熟、能力也很強的 A,是更需要拉攏的對象。 實際上,新主管的作為,和 16 世紀義大利政治思想家尼可洛.馬基維利(Niccolò Machiavelli)所著《君王論》的觀點頗為相似。《君王論》主張,君王剛建立王國時,要收編反叛軍,才能穩固權力;本來就支持新君的人,不僅不必太重視,還應該去思考他當初為什麼支持你,是不是因為他對前任君主不滿意(對前任主管不滿意?),如果是這樣,你現在成為君主也不見得能夠讓他滿意。 況且,當新主管來到這個部門,最資深的同事 B,成為最能威脅主管權威的人。這時主管扶植 A,A 跟 B 都會想得到...

    或許你會想,主管心機有這麼重嗎?《厚黑學》作者李宗吾直說,為私,是人的本性,想要成功就必須掌握「厚」「黑」之道,也就是要臉皮厚,心腸黑。雖然這些恐怕不是一般人稱許或奉行的行事作風,但李宗吾認為,不過是因為做得最好的人,懂得在厚黑上「糊上一層仁義道德」,不讓你察覺他的目的。 今時今日,《君王論》或《厚黑學》的思想還適用嗎?考量到現在的工作環境變化快,人們職業生涯將不會只跟著同一位雇主,雇主雖然期望屬下忠誠,卻無法保證給予同等回報。如果讓你走符合企業的最佳利益,企業就不得不這麼做。 《馬基維利,請教我如何出人頭地》作者馬克.鮑威爾(Mark Powell)說,為一家企業工作,就像是為一個無情、自私的主人效力。鮑威爾主張,現代就業市場的現實,需要員工秉持無情態度:員工必須盡全力提升職業生涯,因為「...

    「上不謀臣,下或不治;下不謀上,其身難晉;臣不謀僚,敵者勿去」(君主不用計謀統御臣子,有的下屬就無法治理;下屬不用計謀對君主,自身的官職就難以晉升;官員不用計謀對付同僚,他的敵人就不能剷除),這段話出自《羅織經》,作者來俊臣是唐朝武則天時期著名的奸臣,設計過許多殘酷刑罰、捏造罪名害死許多人。就算你認為自己全無使手段的心機,也不能保證在往上爬的路上,不會遭逢小人暗算。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如果小看了其他人的心機和手段,難免會吃虧上當。 回到開頭的故事,A 應該要提醒自己,新主管一來就拉攏他,不太可能是因為他清楚自己的能力,更有可能出於其他考量。換句話說,A 應該思考自己對主管有什麼好處,例如可以制衡同事 B,這也許是 A 提升自己能見度的好時機,但 A 應該要清楚,自己不能讓新主管感到被威脅,而是...

    《君王論》為 16 世紀義大利政治思想家尼可洛.馬基維利(Niccolò Machiavelli)所著。馬基維利在佛羅倫斯擔任公職,推動軍隊改革,經常出使外交任務。他從過往的從政經驗與各國考察出發,建議統治者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地位和性命,進而維持和擴大權力,寫成《君王論》(The Prince) 。君王論曾為禁書卻暢銷全世界,以下我們節錄一些乍看「離經叛道」又對人性有深入觀察的論點。

  4. 2021年12月13日 · 這將形成 4 種組合:第一種是領導者行為符合追隨者期望,而追隨者行為也符合領導者期望;第二種是領導者行為符合追隨者期望,但追隨者行為不符合領導者期望;第三種是領導者行為不符合追隨者期望,但追隨者行為符合領導者期望;最後則是領導者和追隨者行為都不符合彼此的期望。 其中,唯有領導者和追隨者互相滿足彼此的期望,才能建立高效能團隊。 以下就以唐太宗和他臣僚的故事,闡釋他們如何同時滿足內隱領導理論和內隱追隨理論。 延伸閱讀: 孫叔敖、子產的「仁德領導學」! 不用強勢下令,也能使人順從. 「納諫」的期望與行為一致,唐太宗是高效能的領導人. 臣屬對唐太宗「納諫」的期望:唐太宗曾對長孫無忌和唐儉等人說,大家不要隱晦,按順序說出我的過失。 幾位重臣紛紛表示,陛下聖明,根據我們觀察,陛下沒什麼過失。

  5. 2018年8月3日 · 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這些年,有機會和各種功能單位的主管互動,看到許多主管的領導風格和做人處事的態度,從中觀察他們的工作方法、人生經驗,都讓我深受啟發、獲益良多。 其中,有一種類型的主管總讓我印象深刻,與他們共事,促使我不斷反思關於領導與管理的意義。 這種類型的主管通常具備以下的行事風格: 個人專業表現相當傑出. 對工作的責任感與自我要求高. 工作指令明確,對組織目標使命必達. 行事果斷、不拖泥帶水. 不可否認,有上述特質的專業人員,往往也被視為組織中不可或缺的高績效員工。 但當這樣的專業工作者晉升為主管時,卻常常不自覺會將這樣的行事風格轉變成一種「工作標準」,以此來要求自己的部屬 。 這類主管的看法是:「我以身作則。 我都做得到,部屬有什麼藉口不去努力,跟我說做不到?

  6. 2021年9月8日 · 前兩期的專欄論述「內隱領導理論」,該理論概念是指追隨者(部屬)對理想的領導者(主管)所應具備的特質與行為的期待。. 這種期待稱之為「領導認知原型」(prototype),追隨者會將領導人的實際特質和行為與他所期待的原型進行比對,當實際和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