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關於法鼓山. 1989年,聖嚴法師於是在新北市金山區興建了一座世界性的教育園區—「 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具體實踐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以作為實現「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理念的基地。. 2005年,園區第一期建設工程完工,並舉 ...

  2. 聖嚴師父表示,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將面臨更複雜的環境、面對更多的問題,如果只追求科技文明、物質享受,勢必越走越艱難,問題與苦難也越來越多。 只有回到人心、追尋人心的淨化,才能解決二十一世紀人類的問題。 聖嚴師父表示,「心五四」不是他個人發明的,而是釋迦牟尼佛所用的種種方便、善巧,所說的種種法,以達成淨化心靈為目的。 《維摩經》云:「隨其心淨則國土淨。 」眾生與佛本無差別,心不清淨是為眾生,心若清淨即是諸佛。 因此,「心五四」是佛陀的智慧,是一種觀念,一種心法,一種面對二十一世紀的生活主張、生活態度,也是新世紀新人類應該追求的「心生活」運動。 法鼓雜誌 116期 1999/8/15 第1版.

  3. 「開啟自性大悲,祈願眾生離苦」的大悲心水陸法會以具深度的教育推廣,秉持聖嚴師父所提倡的「人間淨土」的理念,讓參與的每一個人獲得身心的平安,同時更普度十方法界的 ...

  4. 又作梁武懺、粱皇懺。梁武帝為超度其夫人郗氏所制之慈悲道場懺法。據南史梁武德郗皇后傳載,后酷妒忌,及終,化為龍,入於後宮,通夢於帝,或現形,光彩照灼。又據釋氏稽古略卷二載,梁武帝初為雍州刺史時,夫人郗氏性酷妒,既亡,化為巨蟒,入後宮通夢於帝,帝制慈悲道場懺法十卷,請 ...

  5. 菩薩戒又稱「千佛大戒」,是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所受持。持菩薩戒的目的,即是實踐發菩提心、行菩薩誓願的精神,止一切惡、修一切善、利益一切眾生,鼓勵人人發心受持,成長自己、利益他人,建設淨土在人間。

  6. ( 本專欄由法鼓山助念團果東法師及鄭文烈團長悅眾菩薩們,就常見的臨終關懷和佛事等相關問題,提供正確的佛法知見和作法 。 問:如何為往生者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並且建立信、願、行三資糧? 並為往生者皈依。 答: 人在臨命終時,是最徬徨無措的。 如果他尚未信仰三寶,會到那兒去? 不知道何去何從? 茫茫生死大海,何處是歸宿? 所以對於人世間的事,牽牽掛掛,放不下,捨不得、離不開;因而恐懼、憂愁、害怕,在這樣情況下斷了氣,請問他們會升天嗎? 會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嗎? 不會的! 因為心中若仍是貪戀、恐懼、瞋怨、不平,是很難再生到人間的! 因此,為臨命終的人開示佛法是非常的重要,不論其神智清楚或不清楚。 為其介紹有一個莊嚴殊勝的西方極樂世界可以去,幫助他們安心,讓他們能夠充滿希望與光明而心生嚮往。

  7. 關於年度主題. 法鼓山是一個推動心靈環保為核心理念的佛教團體。. 自1989年起,法鼓山每年皆提出年度關懷主題,以此作為團體發展的主軸。. 2001年,法鼓山首度以「大好年」為年度關懷主題,推動一系列關懷社會的心靈環保活動。. 此後,法鼓山每年皆以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