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 天前 · 2 大重點告訴你怎麼評估. 洪士灝 2024-06-05. 日本睡眠講師的《最強睡眠法》:晚上想睡個好覺,其實要從「早晨」做出改變. TO 推薦熱門書摘 2024-06-05. 【被封 AI PC 刺客】高通 CEO:x86 已是昨日電腦,世人將看到更多「AI 下凡」 今周刊 2024-06-05. 更多最新文章. AI 政府 轉型賽,全球起跑! 本期 TO Highlight 聚焦 AI 治理主題,在 AI 已為產業帶來翻天覆地影響的時間點,加緊討論「我們需要的 AI 政府」。 期待政府轉型、發展 AI 時代下全新的政策指引,為產業打造創新空間與護欄。 閱讀專題. 如何客製化台灣 AI 發展道路? 先剖析美國、韓國、新加坡獨特 AI 戰略.

  2. 2021年5月13日 · 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設計與酬載發射公司 SpaceX 正積極推動星鏈計畫(Starlink),透過發射龐大數量的低軌衛星,在全球建立一個相互連接的衛星通訊網路,不僅能解決全球仍有一半人口未能上網的問題,更將進一步重組現有的網路生態。 最新一期的《財訊》以「低軌衛星大商機」為題,深入報導這個近來台灣投資市場的新話題。 根據《財訊》今年初,由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創立的 SpaceX,今年悄悄派出高管專程來台尋找長期合作的製造商,台灣網通業可望成為星鏈計畫中最緊密的合作夥伴。 TO 相關文章: 「要打就打最強 boss! 」台灣球型馬達搭 SpaceX 上太空,張量科技如何默默幹大事? SpaceX 在台尋找合作夥伴,鴻海展現高度興趣.

    • 衛星上太空就該「斤斤計較」!因為每克都很貴
    • 球型馬達:4 名高中生從「科展題目」發想的創業點子
    • 張量科技的「球型馬達」為何如此特別?
    • 衛星是個 Data 產業,「球型馬達」讓衛星更有商業價值
    • 不只要做供應商!張量科技:我們要做整套系統與解決方案
    • 在台灣做衛星零件的最大優勢:堅強供應鏈
    • 台灣下個護國神山:太空產業
    • 延伸閱讀

    每發射 1 公斤衛星上太空,約需花費 300 萬元新台幣,要將數量眾多的衛星打上太空,就需要對發射成本「斤斤計較」,降低成本的關鍵就藏在衛星的「重量」與「體積」。 來自台灣的張量科技,其王牌產品:球型馬達,這項全世界絕無僅有的秘密武器,可望省下微型衛星 20% 的重量與體積,被認為有望改變現在的太空產業結構。 今年 6 月,張量科技的球型馬達控制系統,就要和 SpaceX 的合作夥伴、波蘭衛星商 SatRevolution 一同搭著 SpaceX 發射火箭,上太空驗證。

    「球型馬達」的點子雛型,是張量科技平均年齡不到 21 歲的 4 位創辦人,在看到球型輪胎的概念影片後,開始投入研發球型馬達,之後透過教育部的科學人才培育計畫,進入到成大謝旻甫教授的實驗室學習、做研究,「張量科技」就在這四名年輕人的工程精神下,慢慢孵育而成。 顏伯勳解釋,所謂「做工程的」可以細分成幾個 level,例如:民生規格、車規、軍規而到太空等級的「航太規格」,可謂工程界最高殿堂。 「這是『實力』的一種認證,所有做工程的都會嚮往、想要挑戰,就像要打怪,我們就會選最終 boss 打。」語氣間,透露出工程人對於工程工藝的追求與堅持。

    人造衛星有分成好幾種,按衛星重量分類,10 公斤以內的是 nanosatellite(奈衛星),也是張量科技球型馬達瞄準的衛星種類。「其他還有 10-100 公斤的是 microsatellite(微衛星),100 公斤到 1 噸重的衛星則叫 smallsatellite(小型衛星)。」顏伯勳解釋。 一般來說,一顆衛星平均需要用到 3 顆以上的單軸馬達,分別在 X、Y、Z 軸控制衛星角度,而張量科技研發的「球型馬達」則只需要 1 顆就能在三軸任意轉動與控制衛星,不但能減輕微型衛星上馬達的體積、重量,更能減少耗電量。

    顏伯勳說,「衛星其實是個 data 產業,衛星公司就是透過賣 data 來賺錢。我們的球型馬達幫衛星省下來的電力,就能讓衛星商將電力挪去做更有商業價值的用途,例如拍下更多的資料。」 放眼全球,大約只有 4-5 家廠商與張量科技是競爭者,分別來自美國、歐洲以及南非,但「球型馬達」卻是全球絕無僅有的產品。這樣強大的產品當然經過了許多代的更迭,回想在南方創科基地打造出來的第一代產品,雖團隊僅花了 8 天的時間就造出來,「但是它不會動!」顏伯勳笑說。 「後來我們找了成大的老師幫我們指導,後來再經過一代代的改良,才有現今的產品。現在這個不會動的一代產品還在成大讓學生參觀。」自 2016 年團隊成員們在高一時期開始研究算起,至今 5 年多的時間,張量科技球型馬達產品進入了第 8 代。

    張量科技雖然將自己定位成 supplier,但也不只是供應商。事實上,張量科技還開發了微型衛星姿態控制的子系統,不只提供零組件,張量科技也把演算法等,一同做成了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 顏伯勳說,其實台灣國內有許多製造業者都有在接國外大廠的訂單,甚至是一些軍方的案子也有辦法做,但卻缺乏能做到將一些 know-how 全部整合起來的 system level (系統等級)廠商,大部分都還是 component level(零組件等級),而做到 system level 就是張量科技的目標之一。 「再往上一層,就是做『品牌』。這就是為什麼通常大家會聽過馬斯克的 SpaceX,但卻很少會聽到哪個台灣廠商的名字。」

    顏伯勳也和《TechOrange》聊到了在打造各代球型馬達時一段有趣的經驗。 「台灣的科學園區,例如竹科或是竹南科學園區,周遭都會有一些機械製造廠,這種廠商都沿著科學園區分布。如果有一些客製化精密零件或是替換零件的需求,找這些廠商來做這些加工需求,這些 24 小時輪班的廠商很快就會做好!」顏伯勳說,這是台灣才有的特色。 下個月,張量科技的產品,就會與 SpaceX 的合作夥伴 SatRevolution 搭著 SpaceX 發射火箭,一起上太空驗證,也是張量科技產品能否進入 TRL8、甚至是 TRL9 「最關鍵的一道關卡」。 「我們的工作很像是在一個很不保守的產業裡,做一件保守的事。很多外國投資人說我們做的題目不是很 sexy,但我們仍想做一個穩定、可靠、堅實的供應商。」

    全球歷經中美貿易戰、中美科技戰,所有前瞻的科技與技術已經成為明顯分成了兩派。 代表自由開放的美國陣營,以及相對的中國陣營。 從 5G、海底電纜、半導體、稀土,再到現在看起來還很前沿,但實際上已經正在成真的「衛星網路」,或許有一天當衛星供應鏈也需要變得「乾淨」之時,現在這群在太空產業中默默耕耘、堅實可靠的台灣太空新創/供應鏈,將能被世界看見,更可望成為下個護國神山群。 訪問的最後,顏伯勳提到, 2019 年底成立張量科技至今,都只有天使投資者,現在則瞄準 VC,「今年底張量科技將進行 A 輪募資。」 「下下 round 就會在美國成立控股公司並在當地的資本市場、太空市場發展。不過,我們的研發與生產的主力仍會留在台灣!」 他也和我們談到,張量科技現在正在擴大團隊,很歡迎英文程度好、有過科技公司經...

  3. 2020年12月23日 · 圖片來源: Unsplash. 因應季節及物資量變化,在捐贈物資前可以先打電話確認看看該機構是否還有在接收物資,以及接收的物資種類,讓物資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每當到了年末,總在開始著手整理堆積了一整年的物品後,發現自己有許多東西早已用不到,或許是 ...

  4. 2021年2月1日 · 台積電去年法說提及新名詞「數位轉型」,象徵全球企業與個人用戶使用習慣改變, AI 、 HPC 應用擴張加速,支撐產業未來成長,ASIC 廠創意 (3443-TW)、世芯 (3661-TW)因鎖定 5G、AI、HPC 領域,掌握其所採用的先進封裝技術,啟動新一輪成長。

  5. 2022年2月25日 · 微軟 2020 年 10 月宣布將設立台灣首座、全球第 66 座 Azure 雲端資料中心,台灣微軟首席營運長陳慧蓉今天表示,正按照計畫建置中,微軟與緯穎合作的沉浸式冷卻系統正在美國資料中心測試,如果適合台灣資料中心也會引進。 針對台灣資料中心潛在客戶,台灣微軟雲端平台事業部副總經理蔡維彬透露,已經有大廠來洽談,包括學校也有興趣, 甚至有客戶表示資料中心一上線就要立刻使用 ,但資料中心完工啟用時間仍無法確定。 去年 10 月宏泰電工公告出售桃園南崁近 7000 坪土地予台灣微軟,外界推測將用於建置資料中心。 台灣微軟當時僅低調回應,這批土地購置是微軟持續投資台灣計畫的一部分,並未說明用途。

  6. 2021年4月14日 · 日本境內大多數無人機,目前都是由中國等外國廠商製造。 日本無人機國家隊將和防衛省及警察廳等機構商議,希望能在今年度內開始量產販售,盼成促進國產無人機普及的契機。 參與開發的日本自主控制系統研究所公司(Autonomous Control Systems Laboratory Ltd.)社長鷲谷聰之說,雖然日本至今沒有兼具高性能與安全性的無人機,但能結合國內製造商力量打造出必要的無人機,可說取得重大成果。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日本國家隊打造國產無人機 受網攻也不會被劫機 〉;首圖來源: pixabay 。 你可能會有興趣. 前往訂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