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377【天麻鉤藤散】. 八、袪風劑.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功效:清肝熄風。. Dr.Yang複方科學中藥. 天麻鉤藤散. (1) 出典:. 雜病證治新義. (2)類別:.

  2.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功效:袪風痰,清頭目。. 袪風痰,清頭目。. 肝厥頭暈,嘔吐,昏眩。. 此肝厥之症,是因平素陰虛肝旺,肝邪張熾而引起;一般多見於中年以上之人。. 以出現神經異常狀態,容易發怒,而有氣之上衝、心下痞塞 ...

  3. 1.風池. 【穴道名稱】:風池。 【身體部位】:頭部穴道。 【十二經脈】:足少陽膽經。 【治療效果】:疏風解熱,聰耳明目,宣暢經絡功效。 主治頸項、耳部、眼部、側頭部、腦部疾病:如感冒、項強、頭痛、眼病、鼻炎、耳鳴、高血壓、偏癱。 【穴位找法】:脖子後大筋(斜方肌)兩旁,頭髮邊內的凹窩中。 【穴道按摩DIY】: 1.(按摩手法):按揉法。 2.(力道節奏):雙手放耳後以大拇指指腹,由下而上按揉穴道10秒鐘,休息5 秒鐘。 3.(反覆進行時間):左、右各5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 2.肩. 【穴道名稱】:肩。 【身體部位】:肩部穴道。 【十二經脈】:足少陽膽經。 【治療效果】:調理氣血,舒經、通絡、除痹功效。 主治頭痛、落枕、頸痛、肩背痛、乳腺炎。

  4. 方中鈞,有鎮痙鎮靜作用,與柴胡甘草為伍,更能緩解 肝氣的緊張,及鎮抑神經的興奮。當歸與川芎,俱能滋肝血而 平肝火,及疏通血行。茯苓與白朮,則能將其因肝氣亢盛,使 交感神經緊張,招致胃之障害,而停滯在胃內的水毒,驅而去 之﹔並能退其肝熱。

  5. 足少陰腎經,是十二經脈中的第八條經脈.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受足太陽膀胱經之交,從足走胸,絡膀胱屬腎,下午17點--19點注此,左右各27穴,左右合計54穴。 十二經脈之八,足少陰腎經定義. 十二經脈之八。 首載於長沙出土的馬王堆漢墓醫書。 其中《帛書‧經脈》甲種本,即《足臂十一脈灸經》稱為“足少陰 (脈)”;乙種本,即《陰陽十一脈灸經》稱為“少陰眽 (脈)”。 《靈樞‧經脈》稱為“腎足少陰之脈”。 現通稱為足少陰腎經,簡稱為腎經。 足少陰腎經循行路線. 循行《帛書‧經脈》兩種本所載此經脈之循行皆自內踝始,經下肢後側上行入腹,或從腰脊入腹,一出肝,繫舌,一繫腎,夾舌,皆與臟相關。 《靈樞‧經脈》經修訂補充後仍宗從足走腹方向而行。

  6. 《靈樞‧經脈》等篇均有此經病候的記載,歸納如下:頭痛,外眼角痛,頷部痛,缺盆 (鎖骨上窩)部腫痛,腋下腫,瘰 ,沿胸部以下本經脈循行部位和各關節疼痛,足第四趾運動不靈,汗出,寒戰,瘧疾,口苦,面色灰暗,皮膚乾燥,嘔吐等。 足少陽膽經腧穴. 腧穴 瞳子 、聽會、上關、頷厭、懸顱、懸釐、曲鬢、率谷、天衝、浮白、頭竅陰、完骨、本神、陽白、頭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肩、淵液、輒筋、日月、京門、帶脈、五樞、維道、居、 環跳、風市、中瀆、膝陽關、陽陵泉、陽交、外丘、光明、陽輔、懸鐘、丘墟、足臨泣、地五會、俠溪、足竅陰,共44穴,左右合計88穴。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396.

  7. 補養藥 能夠補益人體氣血,陰陽之不足,或某一臟腑之虛損,以治療各種虛症,使之恢復平衡。 凡能補益人體的氣血陰陽各種虛損的藥物,都可稱之為補養藥。 根據虛症有陰陽氣血之分,可將此類藥物區分為四: 1.補氣藥 --是治療「氣虛」症候的病人,常用藥物如:人參,黨參,黃耆,白朮,甘草,山藥,大棗。 2.補血藥 --主要治療血虛,常用藥物如:當歸,何首烏,熟地黃,雞血,阿膠,桑寄生,黃精,龍眼肉,枸杞子 。 3.補陽藥 --適用於陽虛病人,常用藥物如:補骨脂,肉蓯蓉,杜仲,續斷,巴戟天,淫羊藿,菟絲子,骨碎補等。 4.補陰藥 --適用於陰虛患者,常用藥物如:天冬,麥冬,石斛,女貞子,龜板,鱉甲,旱蓮草,玉竹等。 常見【補養藥 】如下: PS :「本藥物表格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