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9日 · 13 歲正值青春期,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已進入成熟階段,也是最考驗父母的叛逆期階段,這階段孩子自尊心強且非常重視同儕間的關係及感受,同時也容易受到同儕間的影響,而心思較敏感孩子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也較容易產生想法及行為上扭曲,所以這階段是需要父母多點理解和陪伴。 13 歲引導小撇步: 給予孩子更多自我空間且不窺探隱私,這點非常重要。 用聊天的方式關心孩子身邊交友狀況但不隨意批評也不過於干涉。 當意見不合時先各退一步,坐下理性溝通,避免正面衝突的發生。 當衝突發生時不打罵、避免情緒字眼,容易傷害孩子自尊造成反效果。 不拿孩子和別人比較,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產生叛逆的行為。 尊重及支持孩子的選擇很重要,可以適時給予正向的建議和提供支援。

    • Babylike
  2. 2021年3月25日 · 與叛逆期孩子有效溝通的8大祕訣. 溝通是為了達成某些目的,而非一味的情緒宣洩,有效的溝通,包含以下幾個祕訣. 1. 避免指責 。 例如:你怎麼又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 2. 避免貼標籤 。 例如:你就是懶/笨/愛說謊。 3. 罵人不要超過十個字 。 例如:收拾房間(手指著亂的地方)。 比起一直叨念,孩子更可能聽進去。 4. 停頓 。 溝通的時候,不要單方面一直說,對話最好維持五五波的比例,如果大人說了超過七成的話,基本上溝通就有點失衡了。 適時使用停頓,給孩子思考的時間,並鼓勵孩子表達。 5. 詢問孩子意見 。 例如:你闖禍了,打算怎麼處理? 6. 孩子求助再給建議 。 當孩子自己來尋求建議,此時父母給的意見,孩子才會聽進去。

  3. 2017年9月30日 · 前兩天,朋友跟我談起小孩子的叛逆。 最後突然冒出一句話:「我覺得你的叛逆期不是在青少年,你這一生好像都一直在叛逆期。 關於叛逆這件事,我處於極度的天平兩端。 原則上,我看起來很不守紀律,但是我事實上很拘謹保守。 舉例來說,我工作到現在沒打卡過,但是只要是跟工作有關,我就會很緊張與嚴肅。 所以關於叛逆這件事,我覺得跟個性有關,我只服從我覺得有道理的事情,只是剛好我覺得有道理的,剛好都是很需要紀律的那一方面。 我的原則應該是,跟別人無關的事情,想怎樣就怎樣,但是跟別人相關的事情,一定要戒慎恐懼。 所以想想這輩子到目前為止,我還真的很叛逆沒錯。

  4. 2019年10月24日 · 媽媽們最關心的食、衣、住、行、育、樂的大小資訊,無論妳是哪個階段的媽媽、媳婦或婆婆,都能在這裡找到妳需要的精彩內容,歡迎媽媽們一同來聊「媽媽經」。

  5. 2018年8月31日 · 女子學 更新於 2018-08-31. 看留言討論. 作者\女子學 peichristine. 孩子長越大,越不聽話。 許多父母反應:為什麼到了青春期,原本家中的乖小孩開始搞叛逆,變得很難溝通?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當青春期來臨,身體、心裡與環境的變化,讓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慾爆發。 他們開始想擺脫父母,往外找尋適合自己的容身之處。 這時,父母依舊用監控與指令的方式教育孩子,雙方不僅會起衝突,久了,甚至連架都不跟你吵,選擇用隱匿的方式回應,將心結埋得更深。 因為青少年的狀態很敏感,父母的態度與管教方式更為重要,以下列出3點與孩子的溝通技巧: 技巧一:多聽少說,聆聽代替責罵. 孩子青春期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更想嘗試不同的事。 首先不要反對,而是聽他怎麼說。

  6. 2020年4月30日 ·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發表於 2020-04-30. 看留言討論. 作者\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10歲張小弟,因正中贅齒導致恆門齒阻生及牙齒排列不正,雖然於8歲移除贅生齒,但因正中門齒仍阻生,後續經矯正、二次手術暴露牙齒,並靠矯正力量,經過1年半後才回到正常位置。 據統計,亞洲人種發生正中贅齒的比例較高,約有3〜5%;台灣依目前兩個研究發現,分別為2.7%及7.8%。 臺北榮總兒童牙科主治醫師謝春怡表示,通常是孩童恆門牙延遲萌發或排列不整齊,而前往牙科求診,經檢查後發現。 什麼是贅生齒? 謝春怡指出,贅生齒又稱為多生牙(supernumerary tooth),是指在正常齒列外多出來的牙齒,好發於上顎前牙區(約九成)。

  7. 2018年1月30日 · 1.半煎炸代替深油炸:媽媽們總會擔心油炸對身體不好、同時放那麼多油就炸那一次真的很浪費,可以將油量減少,使用半煎炸的方式做出類似油炸的口感,起鍋後充分瀝乾再吸油,自家食材安全又健康。 2.油炸用油要慎選:油炸用油要選擇發煙點高、飽和脂肪酸高的油類較適合,例如棕櫚油、芥花油等等。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2,255 個追蹤. 媽媽經編輯部. 媽媽們最關心的食、衣、住、行、育、樂的大小資訊,無論妳是哪個階段的媽媽、媳婦或婆婆,都能在這裡找到妳需要的精彩內容,歡迎媽媽們一同來聊「媽媽經」。 看作者所有文章. 我要回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