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農傳媒. 20210605. 近黃部落之「久佳阿斯家族」洪英雄頭目為來換工的族人煮大鍋飯。 (圖片提供/臺東縣永續發展學會) 內容提供/臺東林管處、臺東縣永續發展學會 文字記錄/陽美花 報導人/王大龍、胡昭青. 民以食為天,小米作物是排灣族人的最愛,即使到了當代生活之中,稻米和麥食取代了小米在餐桌上的地位,小米仍是排灣族人主要節慶與信仰的依託。 長久以來養成的飲食習慣,也使得小米食物與料理成為當地的特色,也是排灣族人懷念的味道,所以,小米和小米相關的料理,在重要的日子裡,常會出現在活動中或餐桌上,繼續溫暖著排灣族人的心腸。 排灣族vuvu小米私房料理. 過去熬煮小米,再添加野菜及各種漁獵蛋白質,同時輔以山豬油脂攪拌,為原住民族人強身的最佳營養品。

  2. 臺灣原住民阿美族有豐富的野菜採集食用文化,除了廣泛為人所知的樹豆、紅藜、小米,漢人會吃的過溝菜蕨(過貓)、黃麻嬰(麻薏),連原本用作建材、風味帶苦的黃藤也懂得食用。. 由「野菜教母」雪月舉辦的「新野菜美學」野菜文化特展今(5)日開幕 ...

  3. 紅烏龍,鹿野茶區的再起之光 新興特色茶翻轉老茶區. 豐年雜誌. 20230419. 文/莊政霖 攝影/林焮堯. 近年提到臺東鹿野高台,人們想到的無非是繽紛的熱氣球嘉年華。. 「那片大草原早年其實都是茶園。. 」博雅齋的老闆暨焙茶師秋伶回憶,1990年前後,高台上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line. twitter. 林裕彬整合校內資源技術建構智慧溫室,希望為臺灣農業科技技術的發展盡一分心力,同時也期待能夠提升年輕人從農意願;他手上的網紋洋香瓜表皮刻有「NTU」字樣,是栽培實驗的一環。 文/秉容 圖/豐年社. 面對極端氣候的影響,穩固的溫網室設施能有效提升作物栽培成效,並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害。 此外,根據世界銀行(word bank)資料顯示,全球智慧農業之市場發展趨勢自2013年起逐年攀升。 國立臺灣大學掌握農業技術發展趨勢,在校內打造全方位智慧節能溫室。

    • 吳村工作室的初心
    • 鉤針工藝作品的成果
    • 目前遇到最困難的挑戰
    • 未來的期許和抱負

    「吳村」的命名來自於手作工藝師-婧溰的姓,在將富、將貴、北埔一帶是許多人的家姓。「吳村」也取自於諧音有餘(臺語),為期望年年有餘豐收富足象徵。 「在小鎮深呼吸的手作者」婧溰是這麼稱呼自己的,每次當她在外打拼身心疲累時,只要回到家鄉,家人溫暖的愛加上遠離城市的紛擾,讓她感覺很放鬆,因此她希望這裡是一個給旅人休息的落腳的地方,在這裡可以很放鬆的無所事事,短暫放鬆,然後可以帶著愛和滿滿能量,繼續前進。 當初因為要照顧生病的父母親,所以從臺南市區搬回將軍。在這期間,一次為獨居老人鉤毛線帽的活動而接觸到鉤針技術,進而啟發了吳婧溰的另一個世界,成為手作的工藝師。 而跟漁村的連結來自於她年輕時的許多個心灰意冷,對人生茫然的下午,她總是在漁村蕭瑟的景象裡,看著一艘艘小漁船,想像著辛苦的討海人,在寒冷的天裡,...

    鉤針技術可以透過不同的織法來展現各種品項及樣貌,例如:各式紙線帽、揹包、花杯墊、書籤、小魚、生活小物等。開始想製作漁網包之後,吳婧溰先是到漁港尋找適當可用的漁網,但發現現今的漁網都很細並且很多層,並不適合做漁網包,而且大部分的漁網都已交給專責的回收單位處理,所以她見到的並不多。 於是她又去了第二個臨近的漁港,終於發現適合的漁網,但它們看起來已經曝曬很長一段時間,也不知道其主人是誰,空無一人的漁港無從問起。就在要失望的離開時,突然看見一位長者,湊上前去詢問,喜出望外地發現這人竟就是主人。篤信基督教的吳婧溰相信,她的天父真的要她做這件事情,所以成就這美好的相遇。

    漁網蒐集及清洗都非常不容易,剪裁適合的漁網片加上反覆清洗至少需要2個小時,日曬1小時以上,挑海草時間約1小時,再結合鉤針技術製作過程繁複,相當耗費時間與心力,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力資源參與漁網包的製作,將漁網包做一系列的設計及行銷推廣。

    「吳村工作室」希望能幫助更多的偏鄉的孩子及婦女,目前與臺北初心雜貨店串連,在臺北通路販售鉤針漁網包的相關作品,也正在籌備「完美人生一號店」,將會是第一家將循環經濟的資訊帶回到村莊的商店,成為臺南將軍漁港的對外窗口,期待其他城市來訪的旅人們能帶來新資訊,造福漁村裡的孩子們,同時創造更多的觀光及就業機會。 本文摘錄轉載自411期《漁業推廣》月刊,原文標題〈循環經濟的地方創生路徑 慢時尚的風潮 小鎮裡的經典〉 1. 標籤 2. 循環經濟 3. 地方創生 4. 吳村工作室 5. 鉤針 1. facebook 2. line 3. twitter

  6. 品種植金07》捨得不完美,意外撿回來:寶島甘露梨和育種家劉申權. 農傳媒. 20230713. 從農甚至育種對劉申權而言是意外的人生下半場,至今近30年仍讓他感到「未知」的趣味。. (攝影/尚鴻). 文/陳大中、游昇俯. 標籤. 品種植金專題報導.

  7. 20220304. facebook. twitter. 松哥拉仔麵已有50年歷史,招牌的拉仔麵與爌肉飯滋養無數老臺中人的胃。 文字/廖詠恩 攝影/王士豪. 作家劉克襄曾經為文感嘆臺中的早餐文化貧弱,刊登在《自由時報》上的<台中人的早餐在哪>引來各界熱議,傳統派擁護炒麵配豬血湯,年輕人推崇肉蛋吐司。 對於在臺中生活十多年、曾與「台中城市發展田調團」的夥伴跑遍大臺中訪調的其融來說,這些食物當然不陌生,他愛吃,卻也不只是愛吃,「透過早餐可以了解各地區的勞動文化,以及都市的族群、擴張。 早上8點,臺中青草街上的店家仍大門緊閉,唯有與其融相約的肉粥店裡,已坐有好些居家打扮的客人在吃早點。 十多年前其融讀臺中一中時住校,搭火車回烏日的老家前,曾從臺中火車站步行數分鐘來這喝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