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1月12日 · 我覺得不會看高雄市的狀況就知道了像李四川這麼優秀的副手又能怎麼樣? 市長不在家又能怎麼樣? 我們之前開玩笑在說,高雄市議會那時候要審高雄市長上任之後的第一部預算,這很重要,因為大家要去檢視韓國瑜競選時開的支票,有沒有在預算 ...

    • 隱憂壟罩的北京
    • 爆發力驚人的西北軍
    • 危機四伏的中原地帶
    • 內戰頻頻的西南地區
    • 蔣中正朝向神奇寶貝大師統一的收服之旅

    回到正題,1926 年的情況也差不多,控制北京政府的奉系控制了東三省、熱河與京津地區,奉軍雖然裝備精良,但在多次的擴軍中使戰力逐漸稀釋,成為一大隱憂;而周邊的其他勢力更不會坐視奉系獨大,當然會不斷的試圖牽制他們。 奉系比較靠得住的盟友是以山東為地盤的直魯聯軍,他們是從奉軍分化出來的勢力,主要是張宗昌的舊部和山東本地的部隊 (可以追溯到清末的新軍第五鎮)。直魯軍在戰力和軍紀上都相當糟糕,總兵力大約 10 萬人,但卻任命了十幾個軍長,足見其浮濫;直魯軍中最能打的部隊可能還是要靠白俄鐵甲車這支傭兵。 在奉系的右翼是閻錫山的晉系,晉軍以防禦戰著稱,在山西又有本土作戰的優勢,外敵不易入侵他的地盤;晉軍的裝備也因為境內有太原兵工廠的關係,可以達到水準之上,起碼不會有人比槍多的情況。儘管晉軍帳面上人數不多...

    西北地區是馮玉祥的地盤,包括綏遠、陝西,後來又擴張到甘肅 (含青海、寧夏) 等省, 但在 1925 年當下,馮玉祥的主力仍在直隸,與奉、直、晉聯軍爆發南口大戰,兵敗後才撤 往綏遠重整,並向國民政府靠攏。 馮玉祥原本的國民軍有主力三個軍 (曾擴大到五個),但只有第一軍才是嫡系,二、三軍已被打殘,不是投靠其他勢力,就是被一軍消化掉。馮玉祥西北軍的優勢是士氣高昂、攻擊力強,但資源十分有限,無法持久作戰。 馮玉祥後方的馬家軍此時力量較弱,是西北軍的附庸,後來才轉而依附國民政府。更遠的新疆楊增新則是保持中立,沒有參戰。

    中原地區此時是吳佩孚的地盤,控制河南、湖北兩省,另有湖南趙恆惕作為盟友。吳佩 孚的主力第三師在二次直奉戰爭中喪失殆盡,現在的部隊是以湖北直系部隊作為核心重建而來,加上在河南收編的大批雜牌軍 (鎮嵩軍、國民二軍殘部、一堆土匪),戰鬥力早已不如以往,而且他的主力又和奉系聯手與參加南口大戰了,後方只有三線部隊留守,完全就是塊肥肉。 至於湖南的趙恆惕當初利用吳佩孚的勢力起家,趕走了譚延闓,結果卻被吳佩孚反將一軍,變成了直系的附庸;他旁邊還有個野心勃勃的唐生智隨時準備背刺。 長江下游是孫傳芳的五省聯軍所控制,孫傳芳是直系中的新秀,在 1924 年的江浙戰爭中崛起,後來在蚌埠之戰中打垮張宗昌的白俄鐵甲車隊而成名。 孫傳芳雖然名義上控制了五 個省,但他的勢力基礎是來自湖北的北洋第二師一部,僅能控制江浙地區...

    到西南地區,四川除了楊森明確支持吳佩孚外 (但他不會離開四川),剩下的劉湘、劉文輝、鄧錫侯、劉成勳、賴心輝、田頌堯、李家鈺等人一直都是各打各的,最多就是掛名而已。雲南唐繼堯雖然總是想當西南霸主,但此時他的地位已經岌岌可危,1927 年初就垮台 了,雲南隨即陷入內戰,最後由龍雲勝出。貴州方面有興義、桐梓兩系的內鬥,興義系領袖袁祖銘打算向四川和湖南發展;而桐梓系的周西成則伺機奪權。 在兩廣地區,國民政府在 1925 年完成了廣東的統一,起碼擁有了一個穩定的地盤,並爭取到了新桂系的支持,當時新桂系也才剛完成廣西的統一,也需要尋找盟友。 因為懶得重畫了,以下拿老圖來描述一下 1926 年北伐前夕的局勢: (圖片翻攝自 PTT 原文。) 北伐軍的組成我也在這板寫過很多次了,一共八個軍:

    接著這些是在北伐過程中因各種理由被收編的軍隊,由上述八個軍擴編或改制的不算,其 中有不少番號重複,可能是因為存在時間不同,或是由武漢或南京政府各自任命。 以上這些只是蔣介石和李宗仁吃掉的部分,還沒算上馮玉祥與閻錫山。願意接受改編的多半都是依附於大型勢力下的次級勢力,對他們而言,改編不過是換個旗號,能繼續保持對地方上的控制,掌握人、槍、錢才是重點,名目並不重要,倒戈或接 受改編就像換衣服一樣容易,投降輸一半也算是贏。 教科書上所謂的「北伐成功」其實也不過是讓中原地區的軍閥勢力重組,換了幾個新面孔,形成新的勢力平衡而已,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藍色部分為北伐統一後國民政府控制力較高的地區。圖片來源:wikipedia。) (本文由 sam09授權刊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教科書...

  2. 2015年4月27日 · 據 報導 ,2016年「206 台南大地震」時,日本網友也曾想「報恩」瘋狂捐款,但苦於找不到捐錢窗口。. 當時一名台灣網友在推特上貼出一張照片,上面寫著「感謝大家捐錢給台灣,但台灣紅十字會實際上,並沒有把錢給用在地震受難者身上……來自台灣 ...

  3. 2020年6月23日 · 從清朝的邊緣小島、日本國境之南到國民政府執政,台灣菜融合多種民族風情和歷史記憶,本書帶你一窺台灣菜的想像。 (責任編輯:梁雁) 八寶飯。 圖片來源: hlin88. 文 / 陳玉箴. 何時開始出現一個名詞,專門指稱台灣這個地方的特有菜餚? 「台灣菜」(Taiwanese cuisine)這個概念何時誕生? 雖然在 19 世紀之前的漫長時間中,島上的人群來來去去,在口語交談中或許也曾出現一些詞彙用來指稱台灣的食物,但從文獻的考察來看,真正出現一套有系統的論述,介紹、說明台灣的特色食物,是在日本展開對台的殖民統治之後。 從日人的眼光來看,在台灣所見食物,無論在烹調方式、食材種類、味道上,都與日本的料理截然不同,對需要長期居住於此的日本人而言,有必要加以命名、理解。

  4. 2020年5月4日 · 2019 年 7 月,台灣嘉義發生了逃票者刺死鐵路警察的案件,震驚全國。 員警承翰殉職10個月後,嘉義地方法院以罹患精神疾病為由,一審判決 55歲的鄭男無罪,引發社會譁然。 短短幾日裡,不僅法官被批評是「 恐龍法官 」,連協助鑑定的精神科醫生都被質疑不夠專業。 不過,同樣是患有精神病,而且有殺人的行為,為何殺警案和小燈泡案的判決結果不同? 一起來看本文作者詳看判決書後的分析。 (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 pxhere 。 文/沈伯洋(台灣人權促進會副會長、北大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8點分析:殺警案兇嫌的判決書到底寫了些什麼? 剛剛看了一下判決,其實跟我想的不太一樣,果然必須要先看判決比較好,媒體的資訊真的太片斷了。 1. 整件事情是根基於被告的「被害妄想」 。

  5. 關於 CO │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公民,在一個民主國家中就是參與公共討論、主張相互幫助、對民主政治有信心的一群人。. 《CitiOrange 公民報橘》的前身是《BuzzOrange 報橘》,2021年 9月,我們全新改版以《CitiOrange 公民報橘》的嶄新面貌,出現在社群讀者眼前 ...

  6. 2020年10月7日 · 據《自由時報》報導,行政院秘書長孟諺日前出席全國登山研討會時表示,今年 1 至 6 月,登山人數增加 57 %,成長近 6 成,但人一多也帶來負面問題,像山難就較去年同期增加 45%,裁罰數也提升逾 40%。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