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蔣經國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總統蔣經國帶領台灣經濟起飛,充滿遠見的政策與親民作風成為台灣人最懷念的總統。 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游梓翔昨(18)日指出,蔣經國逝世半年多前,曾給當時的國民黨秘書長李煥3個叮嚀,包括國民黨要徹底改造、台灣政治要邁向民主,以及台灣必須主動踏上統一之路,如今回頭來看這3點根本是「神預言」。 前總統蔣經國(左)與父親蔣中正。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游梓翔在臉書發文表示,蔣經國不是完美的,他做的一些決定事後也有商榷空間,但他確實有不少智慧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並設法超越,許多人也為蔣經國寫傳記,其中一位中文名叫「陶涵」的美國人Jay Taylor寫的《蔣經國傳》,某段當年並未引起太多注意的文字,現在讀來讓人眼睛一亮,更彷彿是「經國先生的3個預言」。

  2. 蔣經國日記從今年2月3日起在美國史丹佛大學對外開放,這是繼2006年蔣介石日記後,另一受到全球華人與學術界矚目的盛事。 農曆春節期間筆者特別不遠千里飛到美國加入看日記行列。 由於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兩岸學者臨時取消行程,還意外成為全球第一位入館查閱日記的人。 蔣經國寫日記有一段特殊緣由。 1925年他15歲前往蘇聯留學,12年後因西安事變才回到中國。 蔣介石擔心兒子在蘇聯受共產思想影響太深,因此要蔣經國寫下在蘇聯的所見所聞,蔣經國就是這樣從1937年5月開始寫日記,寫到1979年12月底因健康不佳、視力惡化才停筆。 蔣經國與章亞若. 閱讀蔣經國日記,很難不去想找出他對章亞若的回憶記錄。

  3. 1. 蔣經國晚年開放兩岸探親,他知道兩岸已經不能繼續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兩岸關係勢必走向開放,而且會如火山爆發般的猛爆式發展。 2. 因為兩岸已經隔絕快40年,這蓄積的能量太大,老兵與外省族群返鄉探親就不用說了;即便很多本省人也想去去過去課本上讀過而從沒去過的地方;企業家更對中國這個廉價勞動力的生產基地充滿興趣。 3. 所以台灣未來的總統一定要懂中國共產黨,知道他們的思維邏輯與欺騙本質,才能確保台灣。 李登輝參加過共產黨,年輕時熟讀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當時的台灣政壇中無人能出其右。 何況他還有留學日、美的經驗,對國際情勢充分瞭解。 4. 所以林洋港、蔣緯國等人與李登輝根本不是同一個檔次,卻還不服氣,還想與李鬥爭,根本是不自量力。 5.

  4. 蔣經國在日記上親寫蔣孝嚴、蔣孝慈不是他的兒子,等於蔣萬安不是他的孫子,而是好友王繼春的,日記原文先稱讚好友王繼春,接著寫到王繼春在生前曾與章姓女也就是章亞若相識,未婚生孿子,當在桂林生產時,余就是蔣經國,曾代為在醫院作保人,後來竟有

  5. 陳儀深表示,出版的這10年的日記,包括蔣經國在1970年4月訪美時遭遇的「刺蔣事件」,隨後1972年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一般認為國民黨政府失去聯合國中國代表權乃至席位之後又紛紛與各國斷交,必須透過甄拔台籍菁英以及增額中央民代定期改選,來獲得政權的正當性。 陳儀深說,一般認為這時蔣經國扮演著推動政治改革的角色。 但70年代也是黨外民主運動興起的年代,蔣經國在日記中常把這群要求民主的人稱作「陰謀份子」、「反動份子」,有時還懷疑背後有共匪或美帝的策動支持,於是1977年中壢事件發生以後,他在日記上說是「從政以來所遭受的最大打擊」;甚至1979年高雄事件爆發之際,他「下令將禍首全部拘捕」。 陳儀深強調,蔣經國在1979年不容許成立反對黨,1986年卻願意開放黨禁,這期間發生什麼事?

  6. 其他人也問了

  7.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國史館今天舉行「蔣經國日記(1970-1979)」新書發表暨座談會,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會中說,蔣經國日記公開解構蔣... 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8. 在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部分,時任美國駐華大使安克志(Leonard S. Unger)於1978年12月16日凌晨2時,急事求見蔣經國,通知斷交的壞消息,蔣經國寫著「果不出所料」、「承認共匪同時與我斷交,當即以嚴肅之態度向其提出最嚴重之抗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