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反送中爭議 [ 編輯] 2019年9月2日,龍應台在 臉書 上發文《花園的地上有一顆雞蛋》支持香港 反送中運動 ,呼籲大陸人關注香港人的訴求,即社會制度的公平、資源分配的正義、法治精神的貫徹、政府治理的透明、人民參政的充分。. 指出這些價值也是北京人 ...

  2. 是 臺北市政府 首任 文化局 局長和 文化部 首任部長,亦曾在 美國 、 德國 、 臺灣 、 香港 的多所大學任職。 [4] 1985年出版處女作《龍應台評小說》,後有雜文、文化批評、小說、散文、紀實文學等多種作品,如《 野火集 》和《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等,言行遍及華人地區如 兩岸三地 、 新加坡 ,以及德國 [5] 等地,具影響力。 [6] [7] 為“推動全球意識”,創辦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 家世. 龍應台的父母在 第二次國共內戰 中遷往臺灣。 父親 龍槐生 是 湖南 衡山 人,十五歲時加入 憲兵隊 ,曾參與 中華民國抗日戰爭 中的 淞滬會戰 和 南京保衛戰 ,來臺後任警察。 母親 應美君 是 浙江 淳安 人,1949年遷至 高雄 。

  3. 龍應台 - Lung Yingtai. 170,163 likes · 5,714 talking about this. 在這裏大家和龍應台共享訊息、發現和想法。. 但是與主題無關或不理性的言論,請容版主保留移除的權利。.

  4. 媒體人陳樂融批評龍應台領導下的文化部缺少具體政策,只會辦論壇、對談,稱龍應台為「論壇部長」 [46]。 時任立法委員 段宜康 说,龙应台不做决定是没有担当的政务官,面对困难时选择退缩,没有历史使命感,是有史以来最厚脸皮的政务官。

  5. 2022年3月3日 · 龍應台. 出生/ 1952年. 現職/ 作家. 學歷/ 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 經歷/ 台灣首任文化部長、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長. 著作/ 《野火集》、《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大武山下》、《走路—獨處的實踐》 從社會談到國家,再談到人生,龍應台每本書的份量都很重。 然而近期她出了本圖文創作《走路》,改談小販、農田、動植物、蟲鳴鳥叫,像把紅塵俗世看淡看破。 文字、篇幅變得輕巧,還配上了她親筆用平板繪製的圖畫。 七字輩的體悟:走路比憤怒重要. 從鎂光燈焦點走入鄉野,龍應台真的對社會時政、兩岸局勢、國際情勢不再關心了嗎? 她頓了一會兒側著臉說,「要說的話太多了,不是我不憤怒,而是選擇性的問題。 廣告.

  6. 2022年4月25日 · 龍應台最深情的文字,為什麼卻讓人痛至肺腑? 2022新版新序,一本必須緊緊揣在懷裡的人生讀本 此生唯一能給的,只有陪伴—— 人走,茶涼、緣滅, 生命從不等候。 收錄全新序文 十九封給美君的信:在時光的漂洗中,思索生命的來和去

  7. 2006年3月29日 · 龍應台以自己長年觀察的兩個兒子為引,細細追尋是什麼樣的環境,讓一個十五歲的德國孩子寧願新當選的教宗不是德國人,而是黑人或拉丁裔,就因為他相信弱勢的族群和文化應該得到特別的彰揚與保護;「說穿了,這就是全球公民意識,但,誰教的?

  8. 2020年9月18日 · 瀏覽數:17897. 走遍全世界的龍應也有「棋逢敵手」的時候。. 新書《大武山下》在屏東潮州金石堂書店辦簽書會。. 一位穿著紅色polo衫,長年在大太陽下工作,皮膚曬得黝黑的中年男子,穿著拖鞋,排著隊給她簽名。. 「你有讀我的書嗎?. 」也穿著 ...

  9. 聯合報 / 龍應台:和平在台灣被汙名化 前往閱讀 風傳媒:耶魯學者提倡兩岸「和平推」籲台灣加強韌性、「避免成為自己最大敵人」

  10. 2022年4月9日 · 龍應台說。 新時代的獨處:用走路和自己單獨有約. 新書《走路:獨處的實踐》,有別於過去著作如大江大海通向國族、社會與文明,這回反倒像一條清澈小溪,流向自己。 而且,不是扮演眾多社會角色的自己,而是「獨處」的自己。 但獨處並不是一個新議題,何以會現在突然有感? 龍應台說明,其實,不同時代的獨處課題皆不同。 好比1941年時,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曾強調獨處的重要性。 但當時的獨處之難,乃是因為中華文化裡強調的是群育,大家為了當個合群的人,可能少了精神獨立的空間。 但當前的社會的獨處難題,卻更棘手而幽微。 雖然一切看來自由也尊重個體,她卻覺察到了新的危機:「我發現,我只要一個人的時候,總是在網路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