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7月21日 · 為了持續追蹤了解一例一休的問題幫大家釐清重點昨天晚上,《BO公民深夜網聚直播:「『幾例幾休民進黨踹共!」,邀請到 勞動部政務次長郭國文與我們討論民進黨一例一休到底發生什麼問題為什麼爭議這麼大

    • 我是愛國好青年——堆積如山的廉恥(上)
    • 堆積如山的廉恥(下)
    • 顧炎武與革命精神
    • 一綱多本後的激情淡化

    除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課文在選輯的時候,有些部分顯然是刻意安排過的。以下就進入今天的主題: 是的,今天要談的就是顧炎武的〈廉恥〉。不知是幸還是不幸的,這篇文章是許多人的共同記憶,時至今日,這篇文章依然存在於我們的課本之中。這邊先不急著罵,雖然這些年來我們的國文課本一直都很有廉恥,但這些堆積如山的廉恥之中,其實還是有著差異的。 五一課綱這一批課本,〈廉恥〉顯然被放在比今天還要重要的位置。 我們可以先看到,這一年的第五課,是管仲的〈四維〉,而第六課更為精彩,是老蔣的〈四維的意義〉,第七課才是顧炎武的〈廉恥〉。 這三課被放在一起有什麼特殊意義呢? 對〈廉恥〉這一課有印象的朋友,不知道還記不記得在這篇文章的一開始,就是: 這段文字,考試以前也很愛考,是顧炎武引用歐陽脩的《五代史》之中,引用管...

    翻開民國五十一年課綱後的那批課本,可看見當年的課本編排邏輯與今日相差不多。當然,這些課本中的文言文比例很高,如第一冊中,共選十八課,只有五課是白話文. 值得一提的是,不若眾人所想像的,本應是黨國時代洗腦教育的課本編排中,蔣氏父子或國民黨大老的文章並沒有那麼高的比例。反而要等到六十年新課綱公布之後,這些黨國業配文才開始大量出現在更顯要的位置。 五一課綱的第一冊國文課本,第一課是師說,老蔣的文章如上篇文章所說,要到第五、六、七課的廉恥合體技才出現。 上次提到第五課是管仲的〈四維〉,第六課是蔣中正的〈四維的意義〉,第七課是〈廉恥〉。而顧炎武〈廉恥〉這篇文章,正是萬年不倒的文言選文,今天我就來簡單談談廉恥的意義與問題。 我們知道,「廉恥」這兩個字是傳統德目,不過問題在於這兩個字有著不小的詮釋空間。 ...

    那麼,為什麼〈廉恥〉的重要性始終這麼高呢? 參看五一課綱的第六課,蔣中正的〈四維的意義〉,可略略看出一些端倪,本課的題解寫到: 這提供了我們很重要的一個訊息:顧炎武反清復明的形象與「反攻大陸」的思想,有高度同質性可被拿來作文章,〈廉恥〉這一課得以屹立不搖,與時代背景絕對脫不了關係。 但這幾層關係是複雜的。當時的國民政府慣於強調自己的正統地位,對於當年推翻滿清政府的革命,也必一再將其神聖化。 由革命先烈流血流淚建立的「中華民國」,走過風雨飄搖,如今又是國難當頭,士大夫們還能不挺身而出,共赴國難嗎? 是以,當時的課本在「作者」欄中談顧炎武,說他「畢生心志所注,則在推翻異族統治,發揚民族精神,清末革命士子,多受其精神感召,卒能達成推翻滿清,締造中華之目的」。 顧炎武與當初強調的「革命精神」就這樣被...

    民八十四年課綱公布以後,一綱多本上路,〈廉恥〉終於不再佔據高中一年級第一冊的版面,被推遲到其他年級的課程中了。 此外,前面對於顧炎武與清末革命的連結是否有改變呢?答案是有的,看來脫離國立編譯館之後,這種老掉牙的理論終於可以擺脫一二。 八四課綱後的南一版,作者欄寫顧炎武生平,次寫其著作成就,於革命部分的論述多為客觀事實,最後評價只簡單寫了「大義凜然,不事新朝」。 關於國立編譯館寫顧炎武,還會提到他曾與台灣鄭成功政權有所來往,一綱多本以後略去不提,不知何故。此外,對於清廷曾攏絡顧炎武一事,國立編譯館的說法是: 一綱多本以後對於這段著墨較少,南一版說他「皆不往」、東大三民稱「皆嚴拒不出」、龍騰版、康熙版稱「不就」「亦不往」。談起顧炎武對於清廷的態度,略去「作書以死自誓」一段,激情明顯淡了許多。 過...

  2. 2017年2月24日 · 中央社 2017-02-24.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隨著「轉型正義」的觀念越來越受正視,越來越多人重視白色恐怖等相關事件歷史教育的重要性,而究竟這些年來學生們是如何學習「二二八」這段歷史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段「歷史課本的歷史」! (責任編輯:林芮緹) 隨著社會環境變遷、教育政策調整與思潮轉變,歷史課本內容也常常也跟著改變。 中央社特地到國家教育研究院教科書圖書館查找民國51年至今的歷史課本,觀察228事件在歷史課本中的內容變化。 (中央社記者李怡瑩翻攝) 教育部於民國103年推動的課綱微調掀起爭議,引發反課綱與支持課綱兩派論戰。 隨著社會環境變遷、教育政策調整與思潮轉變,歷史課本內容也常常也跟著改變。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修訂經過」,高中課程綱要(標準)曾修訂10多次。

  3. 2017年6月22日 · 仔細想想我們高中國文課本內容要不鼓勵忠君愛國要不被拋棄了卻又愛著君王或是大嘆世風日下宣揚封建禮教的美好……明明還有很多很值得討論的議題從人權平等到追尋自我都是青少年需要的內容但為什麼國文課本都要放一些失意政客的廢文呢

  4. 2017年9月18日 · 國文課本印象深刻名句之一:「娘什麼老子都不老子了」 典故:胡適被要求天涼多穿衣服,他得意過頭講出來的話,最後被媽媽賞巴掌。 釋義:老子都不能管我了呀! 按:依作者安徽方言中,ㄋ、ㄌ不分,所以故意把「涼」亂扯讀為「娘」。

  5. 2017年8月28日 · 報橘. 難怪國文課本被說「造神」! 因為選文早就過時了. CO 肥皂箱 2017-08-28. 維基百科.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最近由於課綱調整,也掀起了一陣「究竟該不該教文言文」的論戰。 在另一篇文章我們提到,在 瑞士教書的黃世宜認為 ,其實我們對文言文的想像其實顯得太過侷限了,幾乎只是「官場不如意的酸民抱怨文」而無更多人生探討,這些內容是否還能帶給我們什麼「人生啟示」呢? 也就值得商榷了。 而現在透過雅言出版社創辦人 顏擇雅的分析 ,也印證了這樣的說法。 在這些古人的作品中,其實課本往往挑選的都不是作家最好的文章,也和現代人的生活經驗脫節;而不少內容寓涵的精神更值得年輕學子學習的,卻成了漏網之魚。 也難怪隨著時代演進越來越對學習文言文興趣缺缺,甚至提到國文課就討厭了。

  6. 2017年8月28日 · 國文課本選的文言文盡是些精忠報國大中至正卻不選楊牧的詩教人如何學習去問公理與正義的問題。 我們有那麼多可以讀的文本,講述文學的母題,人生的悲歡,或許講一些義理,或許,也有黑暗與不倫。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