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陳炯明 (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原名 捷 ,字 贊之 ,又字 競存 ,綽號 阿烟 [a] ,曾用筆名 陸安 [1] , 廣東 海豐 人 [b] ,曾任 粵軍 總司令、 廣東省省長 、 中華民國陸軍部 陸軍總長兼 內務部 內務總長和 中國致公黨 首任 總理 。. 他主政 廣東 期間曾 ...

  2. 陈炯明 (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原名 捷 ,字 赞之 ,又字 競存 ,绰号 阿烟 [a] ,曾用笔名 陆安 [1] , 广东 海丰 人 [b] ,曾任 粤军 总司令、 广东省省长 、 中华民国陆军部 陆军总长兼 内务部 内务总长和 中国致公党 首任 总理 。. 他主政 广东 ...

  3. 基本介紹. 中文名 :陳炯明. 外文名 :CHEN CHIUNG-MING. 別名 : 陳競存. 國籍 : 中國. 民族 : 漢族. 出生地 :廣東省惠州府海豐縣(今 汕尾市 海豐縣 ) 出生日期 :1878年1月13日. 逝世日期 :1933年9月22日. 職業 :廣東軍政領袖. 畢業院校 :廣東法政學堂. 信仰 :聯邦憲政. 主要成就 :倡導“ 聯省自治 ” 創建 中國致公黨. 代表作品 :《中國統一芻議》 性別 :男. 人物生平. 簡介. 1878年,生於廣東 海豐 ,原名捷,字贊之,又字競存; 陳炯明. 1899年,中 秀才 ;

  4. 陳炯明主張實行聯省自治 」(省民選舉議員和地方長官等),建立美國式民主聯邦這與孫中山的北伐武力統一的主張有所衝突。 1921年1月12日,由廣州殘留議員組織的「 非常國會 」在廣州復會。 4月7日,非常國會選舉孫中山為「 非常大總統 」,北京政府、直系、奉系軍閥及湘、桂、鄂等省均不表示承認,廣東省議會亦開會反對。 孫中山實施武力統一全國之策,與陳炯明的聯省自治主張發生衝突。 陳炯明主張先定省憲,以確立 民治 的基礎;再議國憲,循序漸進地推進和平統一。 他認為北伐系消耗廣東的民力與北方爭霸,他命部下向孫文提出了如下質詢: 一、南方選舉總統,無異自樹目標。 一旦北方來攻,何以御之? 二、廣東現時軍實是否充實,餉項是否豐饒? 果有戰事發生,究竟能支持幾時? [2]

  5. 陳炯明大學畢業後就回故鄉搞地方自治工作提倡人權主義保障婦女權益及各種社會改革工作1909年他當選廣東省諮議局議員為民喉舌伸張正義對各種社會改革及人權法案尤為重視奮鬥不懈為可憾者積弊已深顢頇無能的滿清政府對這位年輕政治工作者的正義之聲置若罔聞無奈的陳炯明只好投筆從戎加入孫文的同盟會並參加敢死隊擔任第四隊隊長他前後親身參加三次起義革命包括1911年4月的廣州黃花崗之役」,惜乎全部失敗而逃亡香港或新加坡惟還繼續關懷基層民眾的人權與婦權不停地利用省諮議員身份向清政府作無謂的抗爭

  6. www.wikiwand.com › zh-tw › 陈炯明陳炯明 - Wikiwand

    Close.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陳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原名捷字贊之又字競存綽號阿曾用筆名陸安廣東海豐人曾任粵軍總司令廣東省省長中華民國陸軍部陸軍總長兼內務部內務總長和中國致公黨首任總理。 他主政廣東期間曾推動廣東建設,設立廣州市。 陳炯明為無政府主義者,主張聯省自治,曾建立閩南護法區以實踐其政治觀點。 他認為美國的聯邦制才是中國應走的方向,反對北伐,並且因此驅逐他曾經支持的孫中山。 最終陳炯明被孫中山和蔣中正打敗,退居香港。

  7. 陳炯明 ( 1878年 1月13號 — 1933年 9月22號 ),字 競存 , 廣東 汕尾 海豐 人, 中華民國 嘅軍事同政治人物, 1933年 死喺 香港 。.

  8.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