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3 天前 · 臺灣正體. 孫運璿 [註 2] (1913年12月8日—2006年2月15日)是 中華民國 政治家 、 技術官員 、 工程師 , 山東 蓬萊 人。 畢業於 哈爾濱工業大學 , 二戰後 受 中華民國政府 派任至 臺灣 修復 台灣電力 ,曾前後擔任 臺電 總經理、 奈及利亞 全國電力公司執行長、 交通部長 、 經濟部長 、外交部長與 行政院長 、 總統府資政 。 在臺灣素有「 永遠的行政院院長 」之稱。

  2. 孫運璿 [註 2] (1913年12月8日—2006年2月15日)是 中華民國 政治家 、 技術官員 、 工程師 , 山東 蓬萊 人。 畢業於 哈爾濱工業大學 , 二戰後 受 中華民國政府 派任至 臺灣 修復 台灣電力 ,曾前後擔任 臺電 總經理、 奈及利亞 全國電力公司執行長、 交通部長 、 經濟部長 、外交部長與 行政院長 、 總統府資政 。 在臺灣素有「 永遠的行政院院長 」之稱。

    • 生平
    • 軼事
    • 施政評價
    • 紀念

    早年生活

    1913年(民國二年)12月8日(農曆11月11日),孫運璿出生在山東省蓬萊縣城東的一個普通家庭,為家中長子:7。因為當時父親孫蓉昌正在朝陽大學讀法律:8不在身旁等因素,孫運璿幼年生活必須仰賴家族接濟並因此遭到部分遠親族人欺負:9。不過與母親相依為命的他,從此養成了他好強、不服輸的個性。 1925年,孫運璿原本寄望於去天津的南開中學唸文學從而進入大學,但在正於哈爾濱做法官的父親提出「中國需要工程與俄文人才」的意見後,便與父親一起離開家鄉前往冰天雪地的中國東北哈爾濱市,進入專為俄僑子弟舉辦的俄僑實業中學,學習俄文:12,13,330,並成為了該校空前絕後的中國籍學生:140。1927年,年僅14歲的孫運璿考入俄國人主辦的哈爾濱中俄工業大學校預科後,開始了七年的大學生涯:16,330。在大學時代,孫運璿成績極好,加上他年紀輕,個子比其他同學來的嬌小,因此同學就給了他取了一個外號,叫「小孫子」:18。1934年5月畢業時,負責口試的俄國教授,一致通過將他的畢業論文打了「滿分+」的分數,孫運璿以當屆第一名的成績畢業:17。

    抗日戰爭時期

    1934年,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後,由於當時滿洲國在日本的管制之下,日本尤不願東北訓練出來的人才,回流關內,孫運璿只好改扮商人進入關內:23。入關後,孫運璿前往天津投靠當法官的父親,並去山東將母親接至天津,數月後經介紹輾轉加入江蘇省連雲港電廠建設:23-24。 1936年,因為發表於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雜誌》的論文《配電網新算法》受到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任職的電力專家惲震賞識,而至南京加入資源委員會,參與湘潭湘江電廠的籌備與建設。:29 1937年,抗日全面爆發,孫隨政府撤到湖南,參與興建湘潭電廠:30。1939年日軍二度進攻長沙,孫負責實地考察如何拆解運至雲南昆明的路線:30-31,以及隨軍委會遷移裝配戰時臨時電廠:32。孫後又接受政府指示,在中央沒有任何支援的情況下,就地組織了一個騾隊,費三個月的時間徒步越過秦嶺與大巴山,將連雲港電廠鍋爐,從陝西遷移到四川自流井去:32-36。後來他又奉派至青海西寧,親自與省主席馬步芳及其親信交涉一年後(馬步芳原希望電廠歸他自己所有),完成當地第一座的電廠,並擔任廠長:36-38。 而後由於他在遷廠與建廠方面的表現,1942年,資委會為了勝利後...

    技術官僚

    1945年,孫運璿回到重慶後依命令準備跟隨張莘夫去遼寧接收,但上飛機前經濟部官員臨時請他留下招呼幾位美國工程師,而後因東北情勢不穩而未就。孫運璿後來回憶說「一通電話,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如果那通電話晚來十分鐘,我上了飛機,如今不是身陷匪區,就是早已升天」。:48-49 1946年5月,孫運璿擔任台灣電力公司的機電處長,負責修復台灣電力系統。台灣經盟軍的轟炸,發電量只有1943年最高時期的四分之一:126。孫運璿在1947年4月與日籍、台籍、大陸籍人員的工業人才合作,帶領三、四百名就學於台南高等工業學校、台北工業學校的學生,在五個月內復原了台灣80%的供電系統:115。據孫回憶,一批日本人臨走時對臺電表示「我們怕三個月後,台灣可能就會黑暗一片」:54,此後孫逢人就說「我們就是有這股勁,打敗日本人的預言」:57。1946年10月30日,日月潭發電廠(今大觀一廠)的戰後重建工作也宣告結束。 1950年,國民政府在國共內戰失利後撥遷來台,外匯存底將近枯竭,可說是瀕臨破產。同年,孫運璿升任總工程師。經過多方交涉,孫運璿終於向美國西屋公司借貸了200萬美元:58,陸續完成了烏來水力發電所、台...

    年輕時的孫運璿,估計自己能做到山東省建設廳廳長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1947年,孫運璿結婚三天後,與其父孫蓉昌短暫至台灣小住,孫蓉昌後因家鄉戰事急迫而趕回山東,父子在基隆港一別後再未見面:66。14年後,孫運璿輾轉打聽到父親去世,雖然身在台灣,仍然留鬚戴孝百日,表示為人子的悲哀。1967年,孫運璿宣誓就職交通部長當天下午,在家裏院子的樹下,設下父親靈位,焚香默禱,感謝父親的教養之恩。 孫運璿中年以後出國訪問,妻子俞蕙萱總讓他先稱量體重。但是孫運璿在國外止不住饞,直到回國之前幾日,方才開始少吃,以對妻子有個交代。 自1984年孫運璿中風以來,獲蔣經國聘為有給職資政,由李登輝至陳水扁,三朝元首皆予聘任,資政本無官舍配置,但三任總統予特許照顧,成為總統府有給職資政二十多年,每月有薪水、司機、護士、安...

    孫運璿現象

    2006年2月,從孫運璿過世至今,在臺灣掀起了一陣懷念孫運璿的風潮。許多中國國民黨或是民主進步黨的政治人物,對於孫運璿都是讚譽有加,公祭時數千民眾參與公祭,許多科技人更視孫運璿為台灣科技產業之父,紛紛撰文紀念孫運璿

    建築:運璿綠建築科技大樓(國立成功大學)
    演講廳:孫運璿演講廳(國立清華大學)台積館
    基金會:孫運璿學術基金會
  3. 其他人也問了

  4. 3 天前 · 孙运璿 [注 2] (1913年12月8日—2006年2月15日)是 中华民国 政治家 、 技术官员 、 工程师 , 山东 蓬莱 人。 毕业于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二战后 受 中华民国政府 派任至 台湾 修复 台湾电力 ,曾前后担任 台电 总经理、 尼日利亚 全国电力公司首席执行官、 交通部长 、 经济部长 、外交部长与 行政院长 、 总统府资政 。 在台湾素有“ 永远的行政院院长 ”之称。

  5. 臺灣正體. 工具. 孫運璿內閣 是 中華民國 於1978年5月26日至1984年5月25日期間執政的 內閣 。 蔣經國 繼任 總統 後,隨即拔擢 孫運璿 擔任 行政院院長 ,並允許其組閣。 孫運璿於1984年5月25日因健康因素為由而辭去行政院院長之職改由 俞國華內閣 接替。 任內政績 [ 編輯] 開始規劃並維護 國家公園 ,指定玉山、墾丁、雪山、大霸尖山、太魯閣、蘇花公路、東部海岸公路等地區為國家公園預定區域,並指示內政部積極辦理。 第一個國家公園是 墾丁國家公園 ,於1982年9月1日成立。 孫運璿以捐獻活動來化解民間對美國與當局的不滿. 宣布開放國民自由離台觀光的政策.

  6. 孫運璿重慶南路寓所 ,位於 臺灣 臺北市 中正區 臺北植物園 旁,為 孫運璿 擔任 行政院院長 後,於1980年入住的官邸,由和館與洋館組成,今列 市定古蹟 ,並作為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 歷史 [ 編輯] 坐落於重慶南路二段六巷10號的官邸,包含園地面積達3317平方公尺 [1] 。 建築分西邊的日式舊建築與東邊獨棟的現代建築 [2] [3] 。 孫運璿重慶南路寓所日式建築. 日式建築為1920年代日本政府在 臺北植物園 旁建設 台灣銀行 的官舍之一,自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後,省府財政廳長 任顯群 、外交部長 黃少谷 、國防部長 顧祝同 等都陸續住過。 1978年,行政院接收此官舍,加建洋式房子。 [4] 會客室. 書齋.

  7. 第一位於中華民國成立後出生的行政院院長:孫運璿 第一位於第二次世界大战結束後出生的行政院院長:游錫堃 第一位於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出生的行政院院長:江宜樺 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行政院院長:陳誠、俞鴻鈞(二人均生於1898年1月4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