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23日 · 針對吳斯懷的說法前國民黨立委謝國樑昨天透過臉書表示身為國民黨的一員真心覺得吳斯懷不適任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只會打擊民眾對國民黨的信任跟信心希望這樣的人可以儘早離開立法院。 國民黨昨天也發出聲明表示,吳斯懷個人意見不代表國民黨及國民黨團立場 ,共機在台海周邊長程遠訓對於中華民國來說,無助兩岸和平與區域穩定。 國民黨一貫立場就是反對任何破壞台海安定的行為,尤其正值防疫期間,共軍的作為徒增台灣社會反感與兩岸對立,並且增加軍事誤判風險,共軍應該收斂。 吳斯懷遺憾遭斷章取義,重申國防部應考量散佈訊息必要,避免引起民眾恐慌. 吳斯懷今天發出新聞稿指出,針對日前他建請行政院建立全民國防共識,及面對兩岸情勢應有憂患意識的質詢,遭特定媒體及人士刻意斷章取義擴大解釋,深表遺憾。

  2. 2024年3月20日 · 李國樑分享:「高速流體解決方案主要是透過四大特色滿足市場新需求協助客戶克服挑戰並且在節能效益與空間效率方面都有顯著優勢。 四大特色為:第一,專為高速應用特別開發的驅動器,可解決客戶以往必須選擇功率與體積更大的變頻器以因應高載波的問題;第二,採用無需齒輪箱的直驅系統,可降低設備成本與摩擦損失;第三,使用變頻器的直流入電,不須外加獨立電源與 AC/DC 轉換器;第四,台達自行設計的高速馬達不必外加輸出電抗器,進一步節省成本和安裝空間。 除了成本和空間優勢外,台達在操作便利性方面也有創新設計。 台達開發的一鍵式調機設計,將複雜調機過程內建於控制器中,並加入自主學習功能,讓使用者可以一鍵設備最佳化,無需原廠技師進行繁瑣的現場調試,大幅縮短導入時程,同時降低維修保養的時間和成本。

    • ●一切的開始:福衛一號,讓台灣從衛星接收國變為衛星發送國
    • ●靠著福衛二號,台灣打贏了國際官司!
    • ●福衛三號—台灣的第一顆氣象衛星
    • ●福衛四號(計畫終止)
    • ●福衛六號,台灣第一個自主發射的衛星(計畫終止)
    • ●福爾摩沙衛星七號
    • ●蕃薯號衛星

    福衛一號為距離地球表面 600 公里的低軌道通信衛星,原名華衛一號,1998 年 6 月21 日更名為福衛一號,其中有 5 項衛星本體元件及 1 項通訊實驗酬載元件是在台灣製造。1999年1月27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卡拉維爾角發射成功;2004 年 6 月 18日因電力耗盡通訊失聯,正式功成身退畫下句點。 福衛一號對台灣意義重大,讓台灣從衛星接收國變為衛星發送國,成為全球第 33 個擁有衛星的國家。 當時國家科學委員會為表現對第一枚衛星的重視,特別保了新台幣一億元的發射險,如果衛星在發射過程中發生任何意外,最高可獲得保險公司 2300 萬美元理賠。

    原稱華衛二號,是台灣第一顆遙測衛星,同時也是中華民國自主擁有的第二顆人造衛星,2004 年 5 月 21 日在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由於當初選擇了讓福衛二號每天經過同一地點兩次,雖然無法涵蓋地表所有範圍的軌道,但使得福衛二號成為當時唯一能拍攝南北極畫面以及可以每日取像(對任一地點每天照相)的衛星。 福衛二號每日不間斷的守護,曾幫助台灣打贏國際官司。2006 年一艘外籍輪船在蘇澳港南端因船艙破裂,漏油上百噸,被福衛二號清楚拍下,清晰的影像幫助台灣第一次求償海域污染成功。 「福衛二號」2016 年 6 月因調整姿態的 4 顆感應輪中的第 2 顆壞了,太空中心在 7 月聲明故障無法修復,8 月 19 日正式除役,共服役 12 年,比原定時間多了 7 年。

    「福衛三號」是台灣的第一顆氣象衛星,同時也是國家太空中心「第一期國家太空科技計畫」的第 3 個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三號計畫」是大型台美國際合作計畫,由雙方政府授權執行,國家太空中心與美國大學大氣研究聯盟共同合作執行。 主要任務是進行全球氣象預報、氣象變遷研究、電離層動態監測。福衛三號是由 6 顆微衛星所構成的星系,2006 年 4 月 15 日發射升空,有「太空中最精準的溫度計」之稱,目前仍在服役中。 「福衛三號」總經費高達一億美元,由台灣出資 80%,美國出資 20%。發射作業中曾一度發生美國方面都不准火箭上出現中華民國的國旗、國號、象徵台灣的名字,以及福爾摩沙(FORMOSAT-3)的字樣,再加上升空技術問題,致使原來預定 3 月 30 日發射作業延遲到 4 月 15 日,才於美國加州的...

    有別於過去遙測衛星都是單顆執行任務,「福衛四號」規劃由 5 顆小衛星組成,若依計畫升空,將是全球第一個「遙測星系」,可每天提供對地解析度為 6.5 米的大面積連續影像,對農作物生長監控、森林環境變遷及災害評估分析極具應用價值。 原定於 2008 年發射升空,後因爆發採購弊案,依法中止原有計畫,另以福衛五號取代。

    是台灣自主擁有的第五顆人造衛星,以災害防救與環境觀測研究為策略性任務。 在國家太空中心發表的「福衛六號策略性任務及酬載計畫書」中提到,主要搭載的儀器將以遙測、導航定位為主,可算是台灣第一個自主開發的通訊定位衛星,可能也是第一個由台灣「自行發射升空」的人造衛星。 2009 年國科會(科技部前身)重新評估福衛六號的技術可行性,並明確界定台灣太空科技發展以科學研究為目標,決定取消原訂 2012 年自行發射衛星計畫,回歸福爾摩沙衛星一、二、三號發展模式,委託國外火箭公司執行發射任務。

    為台美大型國際太空合作案,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合作執行,將接續福衛三號,預計在明年分別發射 6 顆微衛星,執行為期 5 年的科學任務計畫。 「福衛七號」每天平均可提供 1 萬 2000 至 1 萬 8000 點大氣資料,還可監測訊號在電離層太空天氣受到干擾的嚴重程度,可校正通訊定位導航的誤差,對民生、國防科技發展都影響很大。

    由國家太空中心聯合研究機構、大學及企業界共同研發的第一枚皮米級衛星(Pico-Sat),邊長只有 10 公分的正立方體,所以被稱為立方衛星,體積就如一顆蕃薯,可說是台灣最特別的一顆衛星。 2002 年完成組裝測試後,原計劃和美國、日本設計的皮米級衛星一同乘俄國火箭發射升空,卻在俄國政府反對下,最終跟太空無緣。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台灣太空科技起飛 那些年的衛星故事〉。) 【Tech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實習編輯】 ►你是否常在各類豐富的科技趨勢裡流連忘返? ►你是否常被創業故事弄得熱血沸騰無法成眠? ►你是否喜歡很有挑戰性、嘗試新事物的工作? 我想你大概就是得了 TO 病,不加入不行了。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寄...

  3. 2016年12月9日 · (本文摘錄經「五南出版社 」同意授權青鳥書店於 BuzzOrange 刊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推薦書名為《 台灣建築的式樣脈絡 》。 【為什麼挑選這本書】 了解台灣除了研究歷史典故,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建築。 實際上台灣擁有不少相當完整的「閩南聚落」的型態——每個地方必定擁有一間寺廟,而且數量相當多。 不僅如此,台灣的建築,更是活生生的台灣移民史。 (責任編輯:林芮緹) 「閩南」顧名思義,指的就是福建南部,但是究竟其如何界定,一直甚為籠統。

  4. 2019年12月24日 · 耗時 15年、歷經 3位總統、5位台東縣長,南迴公路的拓寬改道工程終於在2019年底完工,讓台東人有一條更安全的回家路。. 據《 聯合新聞網 》報導,當時舉行南迴公路的通車典禮中,行政院長蘇貞昌自己開著吉普車載著參與工程的郭鑑智、鄭敬伶夫妻,蘇貞昌 ...

  5. 2021年1月12日 · 印度駐台代表戴國瀾Gourangalal Das)指出,為吸引外國投資,印度政府提供空前優惠的獎勵措施,考量台灣企業在全球供應鏈具競爭力,也正積極尋找新市場及成長新動力,印度市場為台灣提供大量機會,台灣也可提供印度產業轉型所需專業知能,發展互利互惠的經貿、技術合作。 圖片來源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印度駐台代表戴國瀾說印度政府致力吸引外來投資包括為台灣企業創造友善經商環境。 印度尤其重視台灣對電子產業的投資,因此由中央政府直接提供優惠獎勵,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專為台商設置的工業園區。 印度台北協會會長戴國瀾(Gourangalal Das)去年 7 月抵台履新。 具經濟學及中文翻譯專業的他曾奉派中國及美國,也曾在印度外交部擔任美洲司司長。

  6. 2021年5月7日 · 「球型馬達」的點子雛型,是張量科技平均年齡不到 21 歲的 4 位創辦人,在看到球型輪胎的概念影片後,開始投入研發球型馬達, 之後透過教育部的科學人才培育計畫, 進入到成大旻甫教授的實驗室學習、做研究,「張量科技」就在這四名年輕人的工程精神下,慢慢孵育而成。 顏伯勳解釋,所謂「做工程的」可以細分成幾個 level,例如:民生規格、車規、軍規而到 太空等級的「航太規格」,可謂工程界最高殿堂。 「這是『實力』的一種認證,所有做工程的都會嚮往、想要挑戰,就像要打怪,我們就會選最終 boss 打。 」 語氣間,透露出工程人對於工程工藝的追求與堅持。 張量科技最新研發的球型馬達,僅比滑鼠再大一些。 (圖片來源:TechOrange 編輯藍立晴攝。 張量科技的「球型馬達」為何如此特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